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出现刻有“ ”的器物,从该器物表面特征以及文字细节分析来看,属于当时占卜风水的器物,是祭祀地神的实用器,不是一次性占卜用具。此件器物为带“ ”铭文的玉(石)质祭祀物品,从该器物造型来看,呈现长龟壳状,上有莲花瓣,正中间是莲蓬状。底部中间有四方凿孔,凿孔上面字为“ ”,下面为“ ”(图1、图2)。现就该器物表面特征及文字特征分析如下:
● 龟壳造型分析
该器物整体外形如龟壳,在远古时期龟壳属占卜之意。在目前已发现考古出土的殷墟文物中,出现了大量的龟甲,其中不少都带有文字,上面的文字称为甲骨文。从目前考古研究成果来看,成都金沙古蜀遗址出土不少龟甲,有乌龟腹甲和完整龟壳,有的龟壳形体相当巨大。上面有一些烧灼制成的小孔,显然这些龟甲也是占卜用过的。《周易·系辞》说:“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亶亶者,莫大乎蓍龟。”《礼记·礼运》说“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笔者猜想史前时期,人类在狩猎过程中,逮过大大小小的龟,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把龟豢养在一边,后来发现过了很多天,龟不吃不喝也能活,原始人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认为龟是有神灵呵护的。特别是饥荒发生之时食物极度缺乏,人们更希望能像龟一样,不吃不喝活下去。同时,龟生长缓慢,寿命长,相对史前时期,人类寿命平均在30多岁,龟能活过几代人,龟慢慢地就变成了长寿的象征。从这两个方面,人们开始敬畏龟、崇拜龟,认为用龟壳占卜,能接近神灵,更能推算出即将发生的事情。有用龟甲作随葬品,里面盛有小石子,这属于当时的卜卦工具,用来给卜者陪葬。后来社会地位高的墓主,多用玉制作成龟形和龟壳饰品做陪葬品。
从目前考古成果来看,夏家店下层文化是指中国北方地区早期的青铜时代文化,因最初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夏家店被发现而命名。遗址因上下层出土文物风格不同,分别命名为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其主要分布在燕山山地、辽西和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年代起止在公元前2000至前1500年,对应时间的中原文化属于夏代、商代早期文化阶段。从现阶段对夏家店下层文字研究来看,该文化层前期出现过陶文和卜骨。在陶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在上面刻有文字,一般简称陶文。卜骨是石器时代占卜所用的兽骨,一般选用猪、牛或羊的肩胛骨。该器物为龟壳状造型,很明显属占卜之意,这种龟甲造型面积较大,容易书写多个字符,便于表达连贯的意思。
● 莲花造型分析
我国是莲的原产地之一,其莲子和藕都是可食用的。对史前人类来说,饥荒年代,河里的鱼虾都捞空,树皮野菜也可以果腹。他们一直饱受食物短缺的影响,总是会有意无意尝试其他东西能不能吃,食物始终是原始人类生存的第一要素。当时人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莲藕也能食用,而且味道很好。莲繁殖快,不受恶劣天气影响,生命力顽强,容易成活,莲花洁白,出污泥而不染,莲藕可食用,使古人认为莲是上天赐给人们的礼物,有种神秘感。《诗经》里就有关于荷花的描述:“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逸周书》有记载:“薮泽已竭,即莲掘藕。”这说明在水位干枯的季节,人们就可以挖藕吃了。柴达木盆地发现有距今上千万年的荷叶化石,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有荷花花粉化石,仰韶文化遗址发现有碳化的莲子,西周初期已经开始大面积人工种植莲藕。在史前生殖崇拜文化演变过程中,莲花和莲子更是生命的象征,莲花一蓬多子,具有无限的繁殖能力,反映出生命不息、代代相传的含义,符合远古时期人类繁衍生息、希望多子多孙的美好愿望。
● “ ”字分析
“ ”字从字形来看,从“占”。现有“占”字分析如下:①(会意。从卜,从口。以口问卜。本义:推测吉凶,即察看甲骨的裂纹或蓍草排列的情况取兆推测吉凶)。②同本义(divine)占,视兆问也——《说文》;未占有孚——《易·萃》;极数知来之谓占——《易·系辞》;三人占——《书·洪范》;占者三人——《仪礼·士丧礼》(注:三人,掌玉兆、瓦兆、原兆者也);占衿兆——《荀子·王制》;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易·系辞上》;史苏占之,曰:不吉——《左传·僖公十五年》。③又如:占旺相(占卜时运);占人(掌占卜的官员);占工(占者、占家,专门从事占卜的人);占术(占卜之术);占书(占卜的书)。④窥察。如占天(观测天象)、占步(观测推算)天象。⑤占状(报告观测天象结果的奏状);占视(观察);占气(观云气风色以测吉凶)。⑥推料,推测(guess)史以天占人,圣人以人占天——《法言·五百》。⑦又如占候(推测气候变化);占射(猜测);占覆(猜度隐藏之物)。⑧估计,揣度。度食不足,令民各自占家五种石斗数,为其期——《墨子·号令》。⑨又如占费(估量费用);占卖(估价出卖)。
夏家店下层文化属于北方早期青铜文化,当时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对土地肥沃贫瘠程度的要求较高。对部落布局、房屋的走向、逝者安葬地点,都有一定的要求。部落大多位于河流两岸的高地上,便于生活生产用水方便,也便于防御,借用河道运输交流物质方便,部落周围有大石块垒成的围墙以及壕沟等防御设施。如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子遗址,周长达500米以上,有土筑围墙的门址,用石块垒砌的遗迹。房屋有半地穴式的,也有用石块或土坯砌墙的,大多为圆形,直径约两三米。聚落旁边墓地,皆为长方形竖穴,多有木或石质箱形葬具,脚端大多有小龛放置随葬品。少数陪葬品丰富的大墓有表示身份的石钺等,说明社会形态出现了阶级分化。大墓中陪葬有精美的彩陶,陶胎多為橙红色,表面为黑色,上面用白色及红色绘出精美的云纹及兽面纹等。这些彩绘陶器上的图案及酒器爵、鬶的造型与河南偃师二里头等地出土者很相似,这说明夏家店下层文化也受到了中原夏商文化的强烈影响。在生活形态、语言文字方面,当时的中原文化和内蒙地区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有形似的地方。从本文研究的“ ”字结构来看,有别于国内其他遗址出现的甲骨文“占”字,在“口”字中出现“y”字符,象征一个人躺在那里,属于象形符号;“y”符号上面有“-”,意味着封土或者接近的其他含义。这个“ ”字的意义,是为占卜合适的生死地,生地是给部落找合适的居住地,找合适盖房屋的地方;死地,就是寻找合适墓地,埋葬逝者。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出现的这个“ ”字,和当时中原地区文化甲骨文“占”字有很深的渊源关系,两者字形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又有不同,属于地方区域文化的个性化“占”字,具有特殊意义,是一字多意。许慎的《说文解字》说六书:“象形、会意、形声、指事、假借、转注。”甲骨文主要是象形和会意演变过来的,同时还有自己的特点,对同一个字不同的地区是“一字多形,一字多音”。一字多形,是指一个字有很多种的不同的写法,如“占”。还有异字同形的,形状相似,但不同的地区意义不同;因为甲骨文是最早的原始文字之一,不同的地区,原始人的风俗不同,造成文字读音、意义也存在差异。随着不同部落交流,在物品交流的过程中,语言沟通上也存在文字发音和对应词义的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创造属于自己部落、种族的文字。夏家店下层文化出现的“占”字,也是和中原文化夏、商早期的“占”字有密切的联系。笔者认为夏家店下层文化出现的“ ”应和当地当时早期的风水学有关,即希望占卜好的土地、地形,便于安葬、居住。
● “ ”字分析
古人将土地神化而加以崇拜。在古人眼里,土地孕育万物,一切植物生长都扎根在泥土里,离开泥土植物就干枯。土地是生命的象征,古人以地为母,天为父,有“社日祭土”的记载。史前文化早期对土地的祭祀,是把土地当作神,向土地献祭、礼拜,用祭品撒在地上,献给土地。随后出现垒土成堆,作为地神的神体即“冢土”加以崇拜。再后地神被拟人化,称“社”“社神”“后土”,设立神位加以崇拜。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对土地的重视度远远大于其他地区,兴起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从现有殷商甲骨文研究来看,本文研究的“ ”文字演变有别于这两个字对应已发现的甲骨文,相似不完全相同。“ ”相似于“祇”和“祈”,从字形来说,左边两横两撇,为“示”字;右边“人”字旁,右上角有一撇,像是“人”字在低头祈祷。从现有古文字研究来看,“ ”字接近甲骨文“祇”和金文“祈”字。祇,地祇,地祇古代是指属于地面上所有自然物的神,包含土地神、社稷神、山岳、河海、五祀神以及百物之神。祈,指向神求福、请求的意思。从“ ”两个原字来看,是占卜,和生死有关,和神灵有关。“ ”字更接近“祇”字,而不是“祈”,因为史前时期占卜仪式,有别祈祷仪式。占卜是问鬼神,求鬼神的意见、看法;对未知不明的东西寻求最接近真相的方法,是活动的结果。祈祷是活动的过程,更注重的是活动中的身体姿态、仪式、礼节。
所以“ ”两字应该是“占祇”,意味着占卜神灵的意思,寻求最好的结果。
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出土的古文字多为象形文字,从其字形结构、书写形式及已能组字成句来看,属于较成熟的文字,与商周甲骨金文当属同一体系。出土的陶文和刻文卜骨年代应略早于河南安阳殷墟等中原地区发现的甲骨文,与殷墟发现的商代甲骨文应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出土的夏家店下层文字的研究,主要是高家台子遗址出土的陶文(图3)与刻文卜骨(图4),以及刻划符号、陶画像及冶铸金属用的陶范等。从这些文字研究来看,和中原文化所对应时代的甲骨文有渊源关系,是史前时期文化交流融合的体现。因此,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发现刻有“”的莲花瓣龟型器物,从造型来看,属于当时的占卜器物,是结合史前龟文化延伸的产物,属于部落中专门占卜者的地位象征,也是当时中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本文研究器物的材质为地方玉,通体已经石化,沙坑,有传世现象,存在四千年以来反复出土现象;同时表面出现部分粉红色朱砂颗粒,从造型来看,底部中间有正方形凿孔,凿孔的用途是把该器物镶嵌在有柄的物件上或者木棍上,有权杖的风格,作为占卜人的权杖象征,属于高层次占卜工具的特权工具。在当时,卜者的地位是很高的,多为部落首领、巫师或年长者;大的部落有专门卜者,小的部落往往是由有威望的年长者兼任。
夏家店下层文化文字“ ”的研究,为我国古代汉字形成发展演变提供可靠材料,也为中国北方地区早期青铜时代的丧葬文化、农业文化、神文化的演变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这种在玉(石)上刻的文字,属于石文,一般早于刻在甲骨上的甲骨文。根据器物的造型和同时期相近文字的含义,可以推断出该器物出现“ ”一词的意义。做到了以字推物,以物推字,字物互相对比认证。在夏家店下层文化中,莲花瓣和莲蓬造型在龟壳形状占卜工具上出现,意味着这件占卜工具是专门用来“祈求生死,祭祀地神”,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学术价值。
● 原始社会风水器物
这件器物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中风水法器。风水一说,源于上古。上古之时,人类少而禽兽众,人类不胜禽兽虫蛇。在当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人们以树木为巢舍,或者在向阳之地靠河边住。后来在了解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中,首先对居住环境进行了改造。文字出现以后,风水学也随之见诸记载。商朝的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关于卜宅的记录。商周时期,有记载专门卜宅内容,反映了当初活人的住宅和死人住宅的选择规律。《逸周书》中也记载“土宜天时,百物行治”,附天观地成为后世风水术的依据。战国先秦时期,随着《周易》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盛行,开始建立起以 “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为主导的学术思想。这时出现了相宅活动:《尚书》 载“成王在丰,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这是相阳宅;《孝经》载“卜其宅兆而厝之”,这是相阴宅。
周朝公刘率众由邰迁豳,他亲自勘察宅茔,“既景乃冈风水师入门知识,相其阴阳,观其流泉。”(《诗经·公刘》)到了战国与先秦时期,是风水理论的形成时期,秦代朱仙桃所著的《搜山記》成为风水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司马迁《史记·樗里子传》载:战国秦惠王异母弟樗里子,生前自选地于渭南章台之东,预言:“后百岁,是当有天子宫夹我墓。”至汉兴果然,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魏晋南北朝时代,风水理论已经逐渐完善,如托名郭璞的《葬书》一直被推崇为风水理论的“经典”。同时他还著了《葬书锦囊经》。
就本文研究器物而言,这件风水法器,是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专门占卜合适居住地点、墓葬的方位,卜者按照部落祭祀神灵的指导,寻求最合适的土地位置。上面两个属于组合词,在一起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用器物造型和文字组合记载占卜神灵的过程。从本质上看,这件器物产生于当时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其理论来源于人们长期观察自然和改造自然地理环境的实践,也属于当时上层社会神权统治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黄含笑,太和县博物馆讲解员,现就读于安徽农业大学2019级)
参考文献:
1.滕海键,红山文化与崇龙,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2.李先登,商周青铜文化:中国读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
3.佚名,夏王朝——辽西地区的夏家店下层文化,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331/09/22319694_902814208.shtml.2020-03-01;
4.庄丽瑜,神话的重述:从隐喻走向现实及其新启示,师道,2018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