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中考说明文试题思路解析及演练

2020-01-07 00:50李传鹏
课外语文·中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事理拉德说明文

李传鹏

【考点阐释】

一、说明文的分类

1.事物说明文:介绍事物形体特征的说明文。

2.事理说明文:介绍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等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二、如何分清说明的对象

1.要区分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中事物本身就是说明对象,对象往往可以从题目中找出来。事理说明文中的说明对象不能只看题目,而应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经思考分析后才能明确对象。事理说明文的对象一般找开头的总括句和结尾的总结句。

2.抓住文章中心句及关键性词语。值得注意的是,整篇文章有整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局部段落有局部段落的说明对象,千万不要把局部的说明对象当作整篇文章的说明对象。

三、如何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和概括说明的内容

1.读题目。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2.找中心句。事物的特征或说明的内容一般有概括性的中心句。文章的中心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如果是段落的中心句则出现在段落的开篇或结尾。

3.概括、提炼、归纳。有时文中没有明显交代事物的特征,有时交代的特征只是表面而非本质,就需要用概括、提炼的方法来归纳事物的特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以时间的推移说明事物的变化过程,即以时间的先后介绍事物的发生、发展、演变以及事物的制作过程和步骤,多出现时间名词。事物说明文多采用空间或时间顺序。另外,介绍工作程序的程序顺序也是时间顺序的一种。

2.空間顺序:按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由前而后,或从外到内,或由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进行说明的顺序。一般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如介绍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进行说明的顺序。常见的逻辑顺序有:由现象到本质、由特点到用途、由原因到结果、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由概括到具体、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由分析到综合。常出现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事理说明文多采用逻辑顺序。

一篇说明文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一定要分清主要的是哪种顺序。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五、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事物说明文常用):(1)总分式,如《苏州园林》(先总体地概括,再分说,结尾没有总结性的语言)。(2)总分总式,如《故宫博物院》。(3)分总式。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常用):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六、说明方法及作用(见表)

七、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说明文阅读考查的词语要么是关键信息点,要么是某一重要说明对象的简洁概括(如指代性词语、概念性词语等),要么就是或承前或启后省略了相关阐释内容。这些词语往往已突破了其原来的意义限制,与具体语境结合而有了新的内涵。如何准确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呢?在熟知词语本身固有意义(即字典义)的基础上,一般有以下几种技巧:

1.瞻前顾后法: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

2.比照辨析法:比较、辨别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同义词、近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异。

3.参考语境法:根据语境揣摩词语的比喻义、借代义等语境义,分析词语派生或隐含的意义和内容。

八、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1.结构较复杂的句子。对于结构复杂的句子,可以用“抽取主干法”,即抓住句子主干,理清那些修饰、限制等附加成分,理解其含义。

2.内涵较丰富的句子。对于内涵较丰富的句子,应该依照“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上下语境,整体解析。

3.与文章中心和结构密切相关的句子(如文眼、中心句、过渡句等)。这种句子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有的画龙点睛,有的阐明要旨,有的承上启下。要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既要注意它在文段中的位置,又要看清其来龙去脉。

九、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生动形象性

主要题型及答题模式: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答题模式:准确科学(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2.“××”一词能否替换为“××”一词?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可以。“××”的意思是……,所换词语的意思是……,换了后意思有所改变,不符合实际(没原文形象生动),“××”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一词(表限制性的词语)能否删去?

答题模式:不能删去。“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词表估计,“可能”“大概”等词表推测,“常常”“往往”“一般”等词表频率,“都”“绝大部分”等词表范围,“一定”“目前”“之一”等词表限定。如果删掉“××”一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变得绝对化。“××”一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4.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形象特点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答题模式:“××”句中的“××”一词用得很准确(形象),它表示的意思是……。

5.“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含有指代意义的词句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答题技巧: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找到之后,用找到的语句替换代词,看是否通顺准确。

【试题演练】

炭烧酸奶真要用“炭”烧吗?

钟 凯

酸奶是广受欢迎的乳制品,它健康又美味,也适合乳糖不耐受者饮用。但是同样的食物吃多了难免乏味,于是市场上出现了不少新的酸奶品种。其中有个颜色颇似淡咖啡的——它就是很受时髦年轻人喜爱的炭烧酸奶。你可能会好奇,炭烧咖啡和炭烧酸奶有什么关系吗?

炭烧咖啡是指用炭火深度烘焙的咖啡豆,其颜色发黑,产生特别的焦香(糊)味。炭烧酸奶跟炭火并没有直接关系,不过它也有焦香(糊)味,所以才挂了个“炭烧”的名头。当然,焦香(糊)味的生成原理是一样的,都是食物的“非酶促褐变”,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美拉德反应。

美拉德反应是指食物在加热处理时,氨基酸或蛋白质和糖类发生一系列反应的过程。以炸油条为例,表现为其颜色逐渐由浅黄变为金黄,再变为褐色(糊了)。这个过程除了颜色变化,还会产生很多香味物质,炭烧咖啡、炭烧酸奶的焦香(糊)味就是这么来的。因此对于食品加工而言,有时候美拉德反应是“好事”,可以提升食物的色相和风味。

但有时候,美拉德反应是要尽量避免的,牛奶、奶粉加工就是如此。这是因为加热部分破坏热敏感的营养素,包括维生素、乳铁蛋白、DHA等。对于追求原汁原味的乳制品来说,适度加工,尽量避免美拉德反应才是最佳选择。某些进口常温奶倒在杯子里明显发黄甚至有点褐色,实际上就是超高温灭菌时间过长带来的美拉德反应。相比白色的同类产品,这样的奶是不值得推荐的。

对于追求特殊风味的“炭烧酸奶”,少量的营养损失或许可以接受,但它是怎么做到的呢?一般酸奶都是30℃左右發酵,怎么会有“炭烧”效果呢?其实炭烧酸奶的美拉德反应发生在牛奶发酵前,生产者通过长时间预热处理先让奶变色,然后再做酸奶。在食品行业普遍追求“适度加工”的时代,炭烧酸奶可以说是有点“出其不意”。

和传统酸奶相比,炭烧酸奶的营养价值如何呢?其实,由于产品繁多,没有办法一概而论,关键还是看营养标签,尤其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钙的含量。如果你很少喝酸奶,或是想换换口味,选炭烧风味没什么问题。至少从膳食结构的角度,喝点牛奶或酸奶可以增加钙和蛋白质的摄入,无论哪种风味的酸奶,营养结构总体上是类似的。不过,如果你有每天喝酸奶的习惯,还是更推荐选择传统酸奶,主要是因为性价比更高一些。

(选自《百科知识》2020年第14期)

1.这篇说明文说明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2.炭烧的另一个称谓是什么?请你给其下定义。

3.文章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美拉德反应在有些食品加工中避免的原因是什么?

5.炭烧酸奶是如何加工而成的呢?

【参考答案】1.炭烧酸奶。2.炭烧也叫美拉德反应。指食物在加热处理时,氨基酸或蛋白质和糖类发生一系列反应的过程。3.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炸油条的例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炭烧反应的过程。运用日常生活例子,把炭烧介绍得易于理解。4.牛奶、奶粉加工等食品行业中尽量避免美拉德反应,这是因为加热部分破坏热敏感的营养素,包括维生素、乳铁蛋白、DHA等。5.炭烧酸奶的美拉德反应发生在牛奶发酵前,生产者通过长时间预热处理先让奶变色,然后再做酸奶。

猜你喜欢
事理拉德说明文
说明文阅读专练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语 丝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法哲学家与政治家
拉德布鲁赫和康特洛维茨
一口袋的吻(上)
简论嘎拉德玛之歌产生的思想根源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一语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