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瑾
(山东省青岛市山东路小学 山东青岛 266000)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已成为现在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最大程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科学、合理地运用生活情境,丰富数学教学形式,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综合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因素,不断分析教学方式,为学生设置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学实验表明,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科学、合理地运用生活情境,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1],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知识探究的过程中深刻地明白数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2],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运用生活情境还可以把很多复杂的数学知识以更加形象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方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掌握与理解。除此以外,生活情境还能够让学生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灵活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的应用能力逐步提升,加快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小学数学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理念,为学生创设更多新型、有用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不断提升。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效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深度探究课堂知识,逐步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例如,在教学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一个简单的生活化问题情境来导入:学校要给每个学生发放12本课外读物。三年级一班有42个学生,那么,学校一共要给三年级一班发多少本书呢?这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课堂知识探究,还可以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将来能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学以致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数学课堂都是教师直接给学生讲授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仅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而且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效率也不高。在小学数学过程中,创设有趣的生活场景,能有效地改善传统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教师将生活场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趣味的课堂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而且,生活场景的创设还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掌握,逐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例如,在教学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超市买卖东西的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卖东西的售货员和买东西的顾客。卖东西的售货员要帮买东西的顾客计算商品的价格;而买东西的顾客则需要检验售货员的计算结果。这样的场景创设能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运用生活情境,能够有效地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加快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运用生活化的情境也非常有利于数学教育改革的顺利开展。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需要反思与创新数学教学方式,以保证生活情境能够更高效地融入,让小学数学在生活化情境的推动下不断翻越教学高峰,扫清学生今后在数学学业上的障碍,开辟出一条宽阔的数学学习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