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城镇化不断发展,耕地面积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全面系统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要求,是统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顶层制度设计,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发挥了立柱架梁、奠定基石的重要作用,对构建集中统一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新体制,凝聚各方力量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指导思想更加明确
《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聚焦重点区域,统筹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建设内容,加强建设管理,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切实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基础。
目标任务更加明确科学
既强调了数量目标:到2022 年,全国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 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到2035 年,通过持续改造提升,全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进一步提高。同时,又重视明确质量目标,提出了土壤质量、环境标准的整体要求。
政策措施更加有力高效
要求构建集中统一高效的管理新体制,明确“五个统一”,即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核、统一上图入库的具体要求。同时,允许地方因地制宜制定不同标准。明确强化资金投入和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农田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群众参与的农田建设工作机制。
高标准农田建设数量目标
高标准农田质量建设重点
新增粮食产能,提升农田的抗灾能力。据评估,建成以后项目区的耕地质量一般提升1 到2 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到20%,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 公斤。
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据测算,到2022 年全国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以此可以稳定保障粮食产能在1万亿斤以上,约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80%,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将起到基础支撑作用。
一是整合完善中央财政投入机制
会同农业农村部整合设立农田建设补助资金,支持高标准农田及农田水利建设。2019 年,中央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859 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农田建设补助资金694 亿元,发展改革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农业生产发展专项165 亿元。今年10 月,中央财政已提前下达2020 年农田建设补助资金预算616 亿元。
二是鼓励地方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鼓励经济发达地区在国家补助的基础上,兼顾各级财政承受能力和政府债务风险防控的要求,筹集投入更多资金,提高项目建设水平。
三是鼓励引导多渠道资金投入
鼓励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受益对象和农村集体筹资投劳,鼓励采取投资补助、贴息等形式,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
一是加强资金管理
今年5 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提出了按照“政策目标明确、分配办法科学、支出方向协调、绩效结果导向”的原则,分配、使用和管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
二是全面实施绩效管理
今年5 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建立农田建设补助资金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管全过程绩效管理运行机制,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1 各地要通过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合理保障财政资金的投入。
2 发挥政府投入引导和撬动作用,采取投资补助、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多种方式,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地方政府有序引导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
3 鼓励地方政府在债务限额内,发行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4 完善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使用机制,土地指标跨省域调剂收益按规定用于增加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省内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优先用于农田建设再投入和债券偿还、贴息等。
强化组织领导
要完善省级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的工作机制,抓好统筹规划、任务落实、资金保障、监督评价和建后管护等工作,要加快任务分解,层层压实责任。
进一步强化农田建设项目的定期调度
根据气候条件、农业生产和工程建设周期,严格落实定期调度制度,及时分析研判建设进度,采取通报、约谈、现场督导等方式,推动年度任务完成。
严格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激励措施
结合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对任务完成、资金投入、建后管护等内容开展综合评价,实行奖优罚劣。
做好协调统筹,推动形成合力
农业农村部门要全面履行好农田建设集中统一管理职责,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水利、人民银行、银保监等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做好规划指导、资金投入、新增耕地核定、水资源利用和管理、金融支持等工作,协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