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瘭疽是接种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一种特殊类型,又称单纯疱疹性指头炎,通过直接接种或因机体免疫力降低潜伏病毒被激活而发生[1]。本病发病率低,故临床医师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易被误诊为甲沟炎[2,3]、脓疱疮、类丹毒、蜂窝织炎等,部分病例于外科行切开引流治疗,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及经济负担。Szinnai 等[4]回顾性分析疱疹性瘭疽发现其误诊率达65%。我院收治1 例疱疹性瘭疽患儿,现报道如下。
患儿,男,9月15 天,因“喉中痰鸣13 天,流涎4 天,右手拇指水疱2 天”入院。患儿于13 天前出现喉中痰鸣,病初有气喘,咳嗽,无发热。4 天前出现拒食,流涎增多,阵发性烦躁不安。2 天前右手拇指出现水疱,呈灰白色,拒绝碰触。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11 天,曾应用头孢类抗生素、氨溴索等药物,现喉中痰鸣减轻,仍有拒食,尿量较前明显减少。查体:精神欠佳,贫血貌,前囟稍凹陷,皮肤黏膜干燥,口周可见数个灰白色疱疹,齿龈有肿胀,咽部有充血,舌面及口腔黏膜可见数个溃疡面,表面有白色分泌物覆盖。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心腹查体未见异常。右手拇指甲沟处可见一灰白色水疱。既往有两次肺炎病史。6月添加辅食,以面食、稀饭为主。辅助检查:WBC 9.6×109/L,RBC 4.36×1012/L,Hb 86g/L,PLT 535×109/L,N%49%,HCT 28.1%,MCV 64.3fl,MCHC 306g/L,MCH 19.7pg,超敏C 反应蛋白<1mg/L。诊断:肺炎;疱疹性口炎;疱疹性瘭疽;中度脱水;营养性贫血(中度)。给予阿昔洛韦抗病毒、止咳化痰、补充维生素C、口腔护理等对症支持治疗。经治疗患儿手指灰白色水疱逐渐减小。住院第5 天患儿口腔溃疡面基本愈合,口周疱疹消退,不伴发热,右手拇指病变较前加重,红肿明显,其上可见簇集性疱疹,触痛明显,指端血运尚可。右手拇指部分水疱逐渐融合成大疱,疱液呈黄白色混浊状,疱壁厚,周围红肿。给予疱液抽吸,局部碘伏消毒皮肤,重组人干扰素α-2b局部外涂。住院治疗10 天后,水疱干涸结痂,红肿消退。
疱疹性瘭疽系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指端所致,本病临床特点为水肿、红斑、深在的水疱,部分水疱可融合,疱液可呈黄白色,患儿因疼痛拒绝碰触。易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复发率高达30%~50%[3]。本病常由于啃咬手指等不良卫生习惯致单纯疱疹病毒通过直接接触进入指端皮肤。婴幼儿可发生在疱疹性口炎后[5]。本病的诊断主要是临床诊断,可以根据病史、典型临床症状做出判断。若诊断不明确可取皮肤水疱疱液做涂片检查,也可取疱液行病毒培养与接种、多聚酶链反应检测等方法明确诊断[6]。本病发病率低,临床易被误诊,因此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至关重要。
本病例分析如下:①皮损特点:单发的深在的疼痛性水疱,病程中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结合病史特点、临床特征,明确疱疹性瘭疽诊断,防止误诊、漏诊。②患儿起病于呼吸道感染,经积极抗感染治疗,病程10 余天;因年龄幼小,加之未合理添加辅食,导致血红蛋白偏低,存在中度贫血;于病程中出现疱疹性口炎,考虑感染单纯疱疹病毒。以上情况反映患儿近期免疫力偏低,免疫力低下时如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极易导致疱疹性瘭疽的发生。③患儿有啃咬手指习惯,近日患疱疹性口炎,患儿家属未注意手部防护,导致单纯疱疹病毒局部皮肤接种。应用阿昔洛韦治疗好转后,病情再次反复,与本病易反复发作有关。
疱疹性瘭疽有自限性,自然病程2~4 周[3]。但本病疼痛明显,患儿不适感强,应尽早识别、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研究发现早期应用阿昔洛韦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3]。本病例治疗中应用阿昔洛韦,疱疹性口炎逐渐好转,手部水疱逐渐减小,病情好转后,患儿家属放松对患儿啃咬手指的约束,病情再次加重,疱疹逐渐增多,逐渐融合成大疱,红肿明显。后期继续行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给予疱液抽吸、碘伏消毒后,配合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治疗,做好手部防护,患儿病情恢复明显加快。因此应纠正患儿啃咬手指的不良习惯,尤其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期间,尽量避免疱疹性瘭疽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