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梅 吕兰兰
(湖南科技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新工科背景下,未来的新兴产业需要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如同人们尊敬“大学问家,大科学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具有高湛的技艺,还因为他们身上有着独立的人格与正确的价值观。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中,引导受教育者树立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为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响应“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工作要求,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行动方案精神,各高校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强化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为核心,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目的,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程内涵、优化教学设计、改进课堂管理等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等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活动,形成学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浓厚氛围,逐步构建“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教书育人平台。
基于以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学,特别是与理工科教学的关联认知不足,加强理工科大学生思政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1],专业课程教师在面对新工科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时,要深入思考和研究以何种方式让思政进课堂显得不突兀,真正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本文以具体的软件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在专业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
软件乃至理工科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就是如何将“立德”“树人”的教育观点落实到位,通过润物细无声、滴水穿石的方式,细化隐性思政,构建“专业+思政”育人格局。本文以具体的软件测试课程为例,研究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好地融入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主要分别从课程内容设计、人员组织、实施思路、推进步骤等方面进行探讨。
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不只是技能的培养,还有思想品德的培养。比如从事测试工作不会像其他技术工作者炫技于人前,而是默默地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因此测试工作者需要甘于寂寞的奉献精神,对质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与开发者合作的团队精神。我国软件测试技术正处在起步发展阶段,许多技术工具以及教材在设计过程中参考的资料大量是国外的,案例原型和测试思想也多源自国外研究所和典型企业。对我国历史上创造的辉煌成就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创新成果,反映到专业课教材中的案例不够多。往往给学生造成先进的多是国外的,西方国家就是比我们强的错觉[2]。可以趁新工科建设的势头,大力加强应用型特色专业课教材建设,或者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结合我国IT 行业的发展史,在各相关知识点讲授时融合当时我国自主的科技创新技术,发展历程。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怀揣着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美好信仰,在技术攻坚期表现出的小我服从大我,勇于担当与奉献的情怀和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另外,因应用型理工科学生大部分在毕业时选择直接就业,所以多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时事关注,了解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及前沿技术,并在课堂上给与分享,并作为课程考核的KPI 之一,目的是让学生不断吸收本课程涉及的新兴产业业务知识和更新的测试技术。同时,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教学,除了讲授专业理论和实用技术,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职业习惯培养的内容不因只局限在教材中的规则和条例,应该让有企业工作的老师把自身工作经历内化、总结、提炼出更加丰富和实用的经验进行分享。
目前软件测试主要作为软件工程系、教育系高年级的专业选修课。随着各行各业对信息化服务需求的日益旺盛,除IT 行业本身,金融、医疗、航空、机械、电子、通信、化工等大量重要软件或关键软件对软件可靠性、安全性等质量要求会越来越高,而质量保障的唯一手段就是测试。同时,软件测试贯穿了数据库、操作系统、算法设计、网络技术、项目管理等课程中的安全性规范、行为操守及技术验证手段,因此可共同打造成一个课程团队进行课堂思政的实施。
实施思路是将本课程中涉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元素融入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授教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做事做学问。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创新思维、突出重点的原则,力求做到“入深入细、落小落全、做好做实”。实施过程主要把握三个重点:一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二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的进步发展联系起来。倡导学生用自己所学的技能为国家信息化发展建设添砖添瓦,为改变人类生活而奋斗。三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一定要合理、合法、合情地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例如,在测试时经常会使用技术模拟对产品的破坏性行为,所以一定要提醒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合理利用自己的权限;同时,重要的软件测试会必不可少接触到各行各业的机密数据,所以培养安全意识和职业操守也非常重要。
软件测试课程引入思政主要从思政与专业理念的融合、创新学习方式、多层次共鸣三个方面实施:
(1)教学中要时刻将爱国教育、思想教育、信念教育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联系起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未来的栋梁,而祖国是学生自信的源泉,赋予学生无穷的力量,两者是荣辱与共的;另外还要加强信息安全、法律意识、行为规范的教育。
(2)创新学习方法,加强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和话语传播的有效性[3]。老师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尽量避免附加式、标签式的生硬说教。利用多样化的现代信息化手段展开课堂思政,比如慕课、微课、专题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挖掘背后的思政元素,让思政教育嵌入他们的头脑中。
(3)深入分析课程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心理特征、成长规律和价值取向,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提高学习专注度,引发学生的知识共鸣、情感共鸣、价值共鸣。让学生自发的学习,思考未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应该为什么而奋斗,如何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思政进课堂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课程,进课堂,进头脑。
(1)进课程:提炼思政元素,根据培养本专业人才的特点,提炼本课程与思政德育元素交叉的教学内容,转化成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而生动的载体。与测试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主要有:爱国情怀、文化自信、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敬业、工匠精神、协作团结、结果公正。
(2)进课堂:①融入课堂: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要求,采用课堂主讲、现场问答、课后互动、课堂反馈等多种教学方式,巧妙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多样化的呈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在引人入胜、潜移默化中实现了教育目标。②创新教学方法:为了增强学生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可以以问题为导向,用活的案例、活的方法,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现实困惑,引导学生无论是顺境或者逆境,一定要坚守原则,不忘初心。实验课中,采用情境教学,比如可以采用项目团队作业,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和角色,虽然需共同完成一个目标,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KPI,特别设计开发—测试有工作冲突的环节,不仅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定位问题的能力,更要锻炼学生处理冲突,坚持公平公正,遵守行为规范的能力。③总结、提炼、推广:及时对课堂思政的效果反馈进行收集,总结,分析,提炼,更新完善思政教学内容。且多门相关课程都会涉及测试内容,可以将有效的教学经验分享到其他课程中。突出育人导向,使专业课上出“思政味”。
(3)进头脑:①课堂思政不仅仅要让思政进学生的头脑,同时也是思政进育人者头脑的过程。只有老师自己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规正自己的言行,说教不如身教,学生会从老师身上找到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标准。②有意识强化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4]。
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发挥思政教育功能需要通过课程内外思政元素的强化和自身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润物细无声、滴水穿石的方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将“立德”“树人”的教育观点落实到位。目前,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以后,按照实施思路和步骤,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积极带动了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和人生的规划。但课程团队建设方面,特别是学科交叉融合的模块构建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模式中进行不断地探索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