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

2020-01-07 21:27:04楼文胜汪涛李英豪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真腔双下肢导丝

楼文胜 汪涛 李英豪

一、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85岁,主诉“左足背肿胀4 d,左小腿肿胀1 d”入院,于外院行下肢血管彩超提示“双下肢动脉多发硬化斑块形成,双侧足背动脉重度狭窄”。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余,口服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尚可。体检示双侧股动脉搏动良好,右侧腘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及左侧胫后动脉未触及搏动,左侧腘动脉和胫前动脉搏动减弱,双下肢皮温降低,双足皮肤暗红色,稍肿胀。踝肱指数(ABI):右胫前动脉0.56,右胫后动脉0.50;左胫前动脉0.81,左胫后动脉0.75。术前下肢动脉行CTA检查提示右股浅动脉多发节段性中-重度狭窄和段短闭塞,双侧胫前动脉和腓动脉多发阶段性重度狭窄和闭塞,双侧胫后动脉完全闭塞。本次手术拟进行右下肢动脉的介入腔内治疗。

二、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局麻下穿刺左股总动脉置入6 F短鞘,经鞘管引入猪尾导管至腹主动脉下端行双髂动脉造影;配合导丝和猪尾导管选入右股总动脉,经260 cm交换导丝交换入6 F长鞘(TERUMO RSR01),头端置于右侧股总动脉,经鞘管分段行右下肢动脉造影。术中予以肝素4 000 IU行全身肝素化;配合单弯导管和Connect Flex导丝顺利通过右股浅动脉闭塞段进入右腘动脉真腔内,经导丝引入4 mm×200 mm球囊导管分段行右股腘动脉球囊扩张;然后经导丝交换入2.5 mm×150 mm球囊导管,配合Connect Flex导丝顺利通过右胫前动脉病变段到达右足背动脉真腔,以2.5 mm×150 mm和3.0 mm×150 mm球囊分段扩张右胫前动脉,造影复查后再以球囊导管配合导丝通过右腓动脉病变段到达远端真腔,以2.5 mm×120 mm球囊扩张病变段,造影复查示效果满意。后经导丝引入5.0 mm×200 mm球囊导管再次行右股浅动脉球囊扩张,于右股浅动脉病变段依次植入5 mm×200 mm和6 mm×120 mm支 架 各1枚,再 以5.0 mm×200 mm球囊行支架内扩张。术毕造影复查效果满意后拔管,左股动脉穿刺点以Exoceal封堵器封堵后加压包扎,安返病房。

三、治疗结果

右股浅动脉、右胫前动脉及右腓动脉球囊扩张+右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造影示:右股浅动脉支架形态位置良好,支架内血流通畅,管壁光整;右胫前动脉及右腓动脉管腔恢复通畅,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右足血供明显改善。

猜你喜欢
真腔双下肢导丝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复杂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防止覆膜支架误入假腔的手术经验
山东医药(2020年5期)2020-12-29 13:36:16
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经皮血管成形术(二)
——导丝概述及导丝通过病变技巧
血管内超声指导前向主动真腔寻径(IVUS-ATS):一种开通复杂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创新技术
正向入口不明CTO病变的处理策略和器械技术
血管内超声指导真腔寻径跟踪新技术治疗复杂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放射学实践(2016年6期)2016-12-15 21:55:30
以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