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忠,李雪
(山东省夏津县农业农村局253200)
鲁棉研37 号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培育的常规抗虫棉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虫、抗倒伏、株型紧凑、耐密植、结铃性强、衣分高、不易早衰等特点,深受广大棉农喜爱。 自2010 年在鲁西北地区推广种植以来,棉花单产水平得到普遍提高,为鲁西北棉花生产的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鲁棉研37 号现已成为鲁西北植棉区主栽棉花品种,推广种植面积占棉田面积的85%以上。
鲁棉研37 号,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强,在鲁西北植棉区得以迅速推广,在生产中涌现出许多高产典型。 2016 年夏津县棉花原种场种植鲁棉研37号10 hm2,棉花长势好,水肥及田间管理及时,密度7.2 万株·hm-2,平均皮棉产量2 323.15 kg·hm-2;其中0.67 hm2皮棉产量达到2 508.98 kg·hm-2。 2018年夏津县新盛店镇隆丰棉花种植合作社种植13 hm2,密度7.5 万株·hm-2,平均皮棉单产达到2 475 kg·hm-2,创建了大面积高产纪录;2019 年,夏津县恒新棉花种植合作社种植13 hm2, 采取高密度种植,密度7.8 万株·hm-2,全程化学调控,平均皮棉单产达到2 416 kg·hm-2。在多年的推广种植中,该品种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块、不同管理的情况下,均表现出高产稳产特性。
鲁西北地区棉田以干旱瘠薄和盐碱地为主,单株发育较差,要想实现高产稳产,必须发挥群体优势。 鲁棉研37 号,株型紧凑,茎秆坚韧,耐密植,在6.75 万~7.8 万株·hm-2的密度下,均表现不倒伏、结铃性良好。
本区棉田后期早衰是限制棉花高产的主要因素。 该品种全生育期内长势强,抗病、抗逆性强,同以前推广的品种相比,具有较明显的耐旱、耐盐碱和耐瘠薄能力, 并对盲蝽具有相对较强的抗性,在瘠薄地及盐碱地上具有较强的优势。
鲁棉研37 号株型筒型,节间较短,果枝上仰,整体紧凑,赘芽少,整枝省工,而且易于进行各种田间管理。
鲁西北植棉区灌溉条件差, 造墒一般较晚,盐碱地土壤升温较慢,棉花应适期晚播。 一般地膜覆盖棉田4 月20~30 日播种,出苗快,易形成壮苗,同时适期晚播可有效防止后期早衰。播前喷施除草剂氟乐灵500 倍液进行化学除草。
由于目前鲁西北棉田多为干旱瘠薄或盐碱地,应充分利用鲁棉研37 号耐密植的特性, 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发挥棉花群体增产优势。 地力较高的棉田密度为6.75 万株·hm-2,一般棉田密度7.5 万株·hm-2,采取大小行种植,小行距45 cm,大行距90 cm。
鲁棉研37 号种植密度大,结铃性强,增产潜力大,需肥量也较大。 随播种每公顷施复合肥450~600 kg;棉花初花期重施花铃肥,一般每公顷追施尿素225~300 kg,硫酸钾150~225 kg。7 月底至8月初在大行封垄前,追施盖顶肥,每公顷追施尿素75~150 kg。 中后期根据棉花长势、结铃情况叶面喷施1%~2%尿素或0.5%磷酸二氢钾溶液,7~10 d 喷1 次,喷3~4 次。
根据棉花田间密度、棉花长势、土壤和天气等情况,采取“少量多次,前轻后重”原则,适时进行化学调节。 一般在棉花盛蕾期每公顷用缩节胺7.5~12 g 或25%助壮素30~50 mL, 盛花期用缩节胺22.5~45 g 或25%助壮素90~180 mL, 打顶后7 d 用缩节胺45~60 g 或25%助壮素180~240 mL。
一般年份,只需去除叶枝和打顶心。 在多雨年份,种植密度大、化控效果不好的情况下,及时抹赘芽、打老叶和边心,使田间通风透光,减少烂铃。 棉花打顶心要贯彻“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原则,因种植密度较大,一般7 月15~25 日打顶心,单株留果枝12~14 个。
棉蚜、盲蝽、斜纹夜蛾为本区棉花的主要害虫,应根据发生情况和发生规律及时进行防治。棉蚜尤其是伏蚜防治时要打匀打透。对盲蝽采取统防统治的集中防治方法较好,尤其是田间湿度较高、盲蝽发生较重时,要及时防治。 棉铃虫一般二代不需防治,三四代交替用药酌情防治。 其它病害视情况及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