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姬霞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
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在新世纪培养“既具备较高的文化底蕴、人文素质和外语水平,又精通某个专业领域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高校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熟悉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培养大学生使用外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在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新时代、新形式、大背景下,在中国融入世界和提升中国“软实力”的大背景下,外语教学不仅要让学习者掌握一门了解外部世界的工具,而且还负有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使命。因此,高校英语教学任重而道远,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培养高素质人才。
当今世界,全国乃至全球兴起了“国学热”“汉语热”,传统文化经典的诵读活动在全国大中小学中掀起高潮。中国政府从2004年开始已陆续在海外成立了三百多所孔子学院。全世界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KS)的人数正以每年45%的速度递增。习近平主席说“我国中小学教育乃至高等教育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成为中国文化传承者、传播者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有很多使命,其中一个使命是要把本民族最优秀的文化传播下来”。他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他强调“要让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代代相传”。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基础,其中的丰富哲理和智慧精华对当代大学生是必不可少的,有必要继承和发扬。
(1)“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严重。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日益严重,大学英语教学强调目标语文化的输入,忽视了国学文化的输出。导致当代大学生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知半解,而且在跨文化交际中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和推介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久而久之,大学生的英语很难做到精通掌握,连自己的文化也不明白。中国要面向世界,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承担着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任。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纳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西合璧,逐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2)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挑战,大学生国学素养欠佳。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强有力地冲击和挑战。大学生国学底蕴较薄弱,偏重外国文化的现象一直比较严重。由于“工具理性”对人文精神的侵蚀,“快餐文化”对经典作品的挤压,“普世价值”对传统文明的冲击,即使是学习,也会打上明显的“工具理性”烙印,强调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强调短期内的收益。
(3)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单一、对学生心灵发展欠关注。近些年来,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单一,很多学生学习英语单纯是为了应付考试、过级或留学。就连一些教师教学的目的和内容都是围绕着过级和考试而设计的,课堂成了考试辅导课,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各种考试而展开。课堂内容缺少新元素的加入,使大学英语课堂失去了活力。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还应当体现在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文化素养、主体意识和情感等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修养与内涵。
(1)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扭转“文化逆差”现象,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打好基础。国学作为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积淀,是至善之学,解决的是心灵的问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可以指导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
大学生了解国学,不仅可以提升自身修养、完善人格、更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国学”的回归是时代的潮流,是中华民族对自己古老文化的重新认可。
(2)丰富大英课堂内容,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学素养。大学英语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要跟住时代发展的步伐,为学生将来的发展而服务。做到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兼顾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在外语学习和使用外语过程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国学素养和爱国意识。学生国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需要长期积累和塑造。可见,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国学,特别是用英语教授国学,有其独特的现实意义。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国学,必须明确国学的核心内容和灵魂,即“教什么”“学什么”“如何教”和“如何学”的问题,不能表层化、狭窄化、书面化和娱乐化,不能把国学当成装点的道具,必须以开放的、时代的、发展的视角看待传统文化,将其沉淀为道德的养分与价值的因子,真正实现国学的价值,做到提高语言能力和提升文化素养两不误。
(1)丰富教学内容,将文化对比和文化多样性体现在外语教学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丰富和创新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传统文化,并将之与国外文化进行对比和研讨,以此加深对文化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增强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望,增加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加强高校外语教师的中国国学文化素养。高校大学外语教师面对所有学生授课,不仅扮演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且也是知识的传播者,文化的传递者,在高校教育领域扮演者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外语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中国文化素养和修养,努力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自身的涵养和素养,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教授给学生,将文化传递纳入授课的各个环节。
(3)通过第二课堂和选修课等方式,拓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渠道。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渠道也可以灵活多变,根据每所大学的具体情况来定,如果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很难操作和实施,也可以采取在第二课堂或开设选修课的方式进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去接触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4)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断地磨课、研课,深入挖掘上课素材,在“大学英语”授课中加入课程思政的内容,努力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热情,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十八大以来,传统文化、国学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国学教育势在必行。基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严重缺失的现状,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我们自己独特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因此,本论文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响应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号召,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实用性和国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