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角下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的发展策略研究

2020-01-07 11:13包学敏
关键词:桦树皮鄂伦春族黑龙江

包学敏,王 颖

(黑河学院 人文传媒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作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建设文化强国,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们看到了鄂伦春族的桦树皮文化也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嬗变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何保留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记忆,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从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的发展现状入手,运用传播学相关知识,从传播媒介、受众、传播效果三个方面试图寻找保护与传播传统文化的解决方案。

一、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的发展现状

桦树皮文化是早期的地域性文化,主要是指以桦树为物质载体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指鄂伦春族使用桦树皮制作的生活必需品,例如居住的房屋“撮罗子”、桦皮船、桦皮箱、篓、碗、桶等,除此之外还包括桦树皮制品技艺、功能、作用、艺术表现、象征意义等精神文化。因桦树的生长环境限制,桦树皮文化是北半球特有的物质文化现象,不仅存于中国,甚至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欧洲波罗的海沿岸一直到北美洲,均有桦树皮文化的分布。考古发现表明,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使用桦树皮制品的历史比较悠久,满族、鄂温克、赫哲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都有过使用桦树皮制作各种器具的历史,因鄂伦春族自古以来在大小兴安岭的广袤地区繁衍生息,他们世代以狩猎为生,逐步形成了鄂伦春族特有的桦树皮文化。

近几年国家加大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加以保护与传承,但我们不难发现,政策虽有,但传承和保护的工作依然没有落实到位,许多传统文化尤其像鄂伦春族桦树皮这种小众的文化甚至是无人知晓,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许多年轻人缺少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如不及时加以保护与传承,桦树皮的手工技艺和文化也将面临着失传,甚至消亡,因此保护和传播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迫在眉睫。

1. 生活方式的转变加速了桦树皮文化的消亡

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的桦树皮文化,具有典型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其主要取材为白桦林,桦树皮具有很好的防水、抗腐蚀性能,以此制成的器皿轻巧、易携带,不易破碎,因此鄂伦春族利用桦树皮制作了相应的生产和生活用品。制作技艺主要分为剥取树皮、皮子煮软、剪裁缝合、装饰图案四个步骤,但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鄂伦春族这种游猎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出现了巨大的改变,而桦树皮这种依托于特定环境下的传统文化,自然也受到影响,一是桦树皮的取材十分困难,原材料缺少。二是定居后的鄂伦春族只有少数老人还保留着桦树皮器皿、桦树皮生活用品及其制作技艺,加上这些原始的桦树皮制品不再具有实用性,桦树皮文化正处于急速消亡中。

2. 传播方式的单一影响了桦树皮文化的传播

鄂伦春族桦树皮制作技艺的传播方式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桦树皮师徒传承技艺的传播,二是桦树皮工艺品的静态传播,无论哪一种方式的传播都影响了鄂伦春族桦树皮的整体传播效果。前者师徒方式的传播要求传承人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相传,以口头传播和肢体动作的传播为主,传统的传播手段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能在传承人临近的地方进行传承,不稳定性较高,一旦传承人流失,桦树皮的传承将受到严重影响。后者工艺品的静态展示之一是民族馆或博物馆,2016年黑龙江省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举办鄂伦春族民俗展,里面有桦树皮工艺品的展示,展览上的展品给观众一场视觉体验,但只是一次性的,深入了解的人很少,没有长久的作用。另一种展示方式则是网站的图片和影像的传播,主要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但对于鄂伦春族桦树皮的介绍较少,加上都是图片没有互动的效果,受众只能观看图片无法感受桦树皮工艺品的材质以及图案,因此传播的效果受限。

二、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的传播困境

1. 传播媒介:路径狭窄,传播受限

传播媒介主要是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所需要的渠道或者载体,目前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的传播主要以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为主,人际传播是指传授者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将桦树皮文化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习者逐步理解并加以传播。群体传播主要体现在鄂伦春族传统节日中,每一年鄂伦春族的“古伦木沓节”,都将桦树皮技艺作品展作为其中的环节之一,许多外来的游客和当地的居民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来了解桦树皮文化,但这种形式的传播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语言的传播转瞬即逝,无法长久保存,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传播范围较小。另一方面传播主体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经历来进行传播,很可能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偏差,从而破坏传承的整体性。随着媒介的不断发展,大众传播也开始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主要通过报纸、书籍对其进行传播,例如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中华绝技》主要表现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桦树皮制作技艺传承人付占祥与桦树皮的故事,但该片只介绍典型人物,并没有从整体上进行记录,而关于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的纪录片更是少之又少,如何利用好传播媒介,尤其是在互联网发展迅速,新媒体呈井喷式发展的时代,是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传播当下要面临较为严峻的问题。

2. 受众:文化认同危机

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的传承发展,归根到底在于受众的认同与接受,所谓文化认同也就是指在传播的过程中受众必须认识到桦树皮文化与自己有一定的关系,才会对这种文化产生情感依赖,从而变成自己的一部分。目前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的接受主体缺少文化认同,主要涉及外因和内因两种制约因素,外因是外部环境的影响。随着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相对落后的不发达民族地区出现了大量的人口流动,许多青年人开始背井离乡去城市寻找谋生的机会,这不仅造成了民族社会结构形态变迁以及族群年龄结构的断层,使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的传播对象出现了年龄断层,从而使传承体系结构中断。内因为受众的价值认同,是指鄂伦春人对桦树皮文化所持有的基本观点与看法,价值认同是文化认同的前提,人们对桦树皮文化的价值认同不一致会导致文化认同的不一致,从而影响了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的传播路径,当前现代人类文化的普同性正逐渐取代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使本民族地区的青少年逐渐疏离传统文化,追求现代的思想与文化价值,从而丧失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例如许多鄂伦春族的小学生不了解桦树皮文化,更别说制作桦树皮工艺品,民族受众本身的文化认同隔阂和危机,成为制约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传播与发展的瓶颈,使得人们逐渐意识到回归文化的价值内涵。

3. 传播效果:反馈评价单一

在整个传播的过程中,传播效果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它是指受众在接受相关信息以后在情感、行为等方面产生的作用。宏观层面,传播效果主要指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经过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的报道后对于受众产生一切影响结果的总和,近年来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传播效果的反馈主要以央视、地方等主流媒体的报道为衡量标准,虽容易进行查找和统计,但却只考虑传播媒介一种影响因素,未将传播主体、受众等多方面因素加入其中,同时也没有聘请第三方对受众进行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需求的数据调查,反馈评价单一,不能全面反映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的传播效果,不具有反馈评价体系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影响了传播效果的数值,进而阻碍了对其传播路径的解读。

三、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的传播路径

1. 整合媒介资源,拓宽传播渠道

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主要靠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在当下互联网发展迅速,新媒体呈井喷式发展的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层出不穷,整合媒介资源、拓宽传播渠道,在碎片化的今天,让更多的受众关注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是十分迫切与必要的。

(1)建立数字化平台

所谓数字化平台,主要是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存并分发传播,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主要以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为对象,收集其历史资料,并将其制作技艺的演练、动作原理、教学方式等以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存储,建立云端数据库,通过数据库多层次关联,实现分类导航、全文检索、视频点播等功能,方便受众查阅与观看,实现其传播。二是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相比数字化资源库,数字化博物馆更加全面,不仅收录相关的音视频,同时也要包括桦树皮文化的简介、历史发展、文化背景、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最新的发展政策与方向、组织活动信息等等,在数字馆中,受众不仅可以按兴趣欣赏、了解、研究感兴趣的桦树皮文化的相关图像资料,同时还可以通过模拟人为的动作和手势进行线上的识别,在手机里体验整个桦树皮制作技艺过程,并辅助民族文化的解说,让使用者可以一边沉浸在桦树皮制作技艺的互动体验中,一边了解传统的民族文化,促进了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多渠道传播

建立数据库和数字博物馆以后,就可以实现多渠道的传播,一是利用社交平台,将整合后的资源在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传播,但要注意的是选题和内容如何吸引受众阅读并进行分享较为关键,同时结合短视频做内容,例如利用H5做成互动游戏吸引受众,配以小故事、教学、解说短视频进行传播,以供受众观看。二是网站传播,将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的数字化资源库形成专门网站,按照不同分类进行整理,以辅助其传承与发展。

2. 增强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觉

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在生活中的作用。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自觉是基础,文化认同是目标,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就是要建立起这种文化自觉,让受众充分认识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这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想树立文化自觉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教育的传承,在这里学校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教师、学生等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理解,是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传播的关键,最主要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桦树皮文化,树立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认知度与民族认同感,主要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一是学校的主体作用使受众来增强文化认同,学校可以将桦树皮制作技艺纳入常规课堂,逐步使其在学校推广普及,同时创新方法来调动受众的积极性参与桦树皮文化的传播。例如,黑河学院将黑龙江流域桦树皮制作技艺传承人陶丹丹聘请为美术学院的教师,专门讲授桦树皮的制作技艺,同时创新手法成立了鄂伦春族桦树皮制作团队,每周利用业余时间让自己的学生给小学生授课,使学生在学校与社团的活动中树立了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文化认同。二是学校的客体作用使受众增强文化认同,学校利用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校园微信公众账号、讲座、杂志等各种媒体手段将桦树皮文化通过大众传媒来展示,以此来增强桦树皮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桦树皮文化的丰富多彩,使其得到正确的引导,从而加强对其认识和理解,增强民族认同感。因此无论是主体作用还是客体作用,使受众在无形中增强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觉是传播的关键所在。

3. 建立评价体系,提高传播效果

建立完整可供参考的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查看评价体系的数值,考虑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的传播效果受影响的因素,使传播主体有针对性地改进传播路径,才能对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的传播效果做出客观权威的评估。要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宏观层面要建立多级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建立之前应充分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以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的传播为例,通过对相关专家、受众、少数民族传承人的深入访谈,做好相关的问卷调查,并通过对传播内容定性分析做好评价体系常量和变量的考虑,在传播效果的一级评价指标方面,应考虑传播主体、受众、传播媒介,多种因素并存,才能使评价数值客观公正,同时要细化评价指数,下设二级甚至三级评价指标,主要考虑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微博、短视频在传播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的报道时长、转发量、评论、报道数量、视听率,受众的满意度、认知变化等等,同时进行编码解读,做好分析工作。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传播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对建构完整的传播路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发展,才能使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的传播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结语

加拿大著名的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信息”的观点,他强调了媒介对当下信息传播的影响与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桦树皮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如何在当下“媒介即信息”“万物皆媒”的时代中创新传承,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课题。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困境在于,传播媒介路径较为单一狭窄,受众文化认同危机,传播效果反馈评价单一。因此针对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的传播路径存在的制约,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寻求突破:从传播媒介来看,整合媒介资源,拓宽传播渠道;从受众来看,增强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觉;从传播效果来看,建立评价体系,提高传播效果。

猜你喜欢
桦树皮鄂伦春族黑龙江
行书张光藻《入黑龙江境》(53cm×36cm)
新媒体时代下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路径
——以桦树皮画为例
桦树皮制作技艺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全域旅游视角下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植物资源利用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下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品的形式功能及传承意义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乡长张慧: 擦亮鄂伦春文化生态橱窗
树皮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