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会平
(河津市林业局,山西运城 043300)
在矿山开采结束之后不进行科学的管理,不仅影响人类的健康生存,同时将严重威胁生态环境。现阶段,一些煤矿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将经过开采之后的矿山置之不理。而经过开采之后的矿山表面的植被被破坏,不仅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情况,同时威胁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一些相关报道显示,在许多矿山地区,因为开采之后不能科学的管理,没有及时再种植植被,从而造成严重的山体滑坡情况,在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同时对国家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重视开采之后矿山植被的生态修复。在具体修复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地质情况和环境采取科学的生态修复措施,为进一步实现矿山绿色生态修复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奠定基础,同时为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和减少经济损失提供保障。
有些地区的矿山资源非常丰富,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经济发展的需求,长期进行矿山的开采工作,从而造成地质灾害不断发生。主要的地质灾害有以下几种。
1)地面塌陷 在进行矿山开采的过程中需要将地下挖掘成为采空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周边地区的岩石平衡性和结构发生一些变化,从而引发坍塌,形成坍塌区。
2)地裂现象 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坍塌的情况,而在实际坍塌的过程中将伴有地裂的情况。造成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地面坍塌造成岩石水平和垂直方向受到外力的影响而产生裂缝。
3)滑坡和泥石流 在开采过程中和开采之后将严重威胁矿山表面的植被,从而造成矿山山体在雨水的侵袭下容易出现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土壤多为褐土,其中有山地褐土、碳酸盐褐土等。而该地区的植被主要有阔叶林、灌木丛和针叶林等,虽然植被种类分布比较丰富,但是相对比较脆弱。因为受到矿山开采的影响,该地区的植被被严重破坏,植被的分布从整体上看存在向上移动的趋势,从而严重影响开采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因为矿山地区地表植被被大量的破坏,从而造成大面积的地表塌陷、地裂和山体滑坡等现象,这对森林、灌木丛、耕地的影响和破坏比较大。
只有利用生态系统自身的组织和修复功能才能实现对矿山生态环境的科学治理,不断提高矿山边坡的稳固性、抗冲刷性。在修复矿山生态之后,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土流失的情况发生,同时促进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建设,为生态系统的平衡奠定基础。从相关的工作资料和实践经验中可以看出,对矿山进行生态修复的关键是进行边坡的修复和加固。而在边坡修复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将边坡内石头进行工程清理整治,如果在此过程中遇到困难的话,应该对边坡地形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为修复工程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尤其是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边坡,应该对其进行科学改造,使边坡处于安全范围内,降低出现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隐患。
生态系统自身具有一定的特点,如自支撑、自组织和自修复等,因此,在利用生态系统进行边坡修复的基础上应该重视这些特点,从而提高边坡的抗冲刷性、抗滑动性和提高稳固性等,通过生态恢复能力实现对水土流失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平衡性。因为受到地形原因的影响,同时由于结构的复杂性,在进行修复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多种破坏类型。在之前的修复过程中,因为受到不科学的开采和管理的影响,在现场很容易出现塌陷和挖损的地形。为了更好地提升修复效果,只有对现场被破坏的地形进行科学地回填和修整,为修复工程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才能保证修复的整体效果。此外,在进行修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在进行植物被修复改造的过程中应该保证控制高度不能超过15m,同时宽度不能超过3m;在一些山体的局部地区应该建立排水沟渠,其目的是保障修复之后的排水工作,以便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具体的修复不是单单对矿山的原貌进行修复,而是对开采之后的现场生态环境和植被进行改造和修复。为此,应该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工作,在选择修复手段和措施之前选择相关的植物。在选择植物的过程中坚持一定的原则,即选择乡土化、适应性强、多样性高、抗逆性强和稳定性好的植物。同时在选择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和地质特点进行植物的挑选。
4.2.1 植物的多样性
在选择需要修复的矿山植被的过程中应该选择多种类型的植物。通过之前的经验和实践修复实践可以知道,在修复的过程中选择多种植物进行综合种植,该种方式的稳定性比较高。为此,在植物选择过程中坚持选择多种植物的组合形式,如将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和藤本植物进行组合,其目的是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人工修复措施,营造适应性强的生态系统,以实现矿山的完全修复。
4.2.2 生态的适应性
在选择修复植物的过程中还应该坚持品种乡土化、适应性强的原则,必须保证选择的植物能够适应当地的生态系统,在当地的环境中能够生存,如果盲目选择将出现植物生长不良的情况。为此,在进行植物选择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这样才能为进一步实现矿山表面形成绿色植被全覆盖创造条件,并最终达到修复的目的。
4.2.3 植被的先锋性
在进行矿山修复的过程中,一些地区可能选择豆科类的先锋植被,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经过开采之后,土壤中缺乏一定的营养物质,而通过种植豆科类植被将大大提升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此外,在进行矿山修复的过程中,一些矿山为了达到快速修复的目的,选择一些生长速度比较快和适应能力强的植物,通过该种修复方式实现矿山快速修复的目的。
4.2.4 植物的抗逆性
现阶段,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造成的破坏严重,而修复的过程也将较为漫长,因此,在植被选择的过程中必须慎重,如果不能科学的选择植物将不能达到修复的目的。为此,在进行植物选择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抗逆性强的植物类型。举例而言,在天气炎热的地区,选择抗旱能力比较强的植物类型,而寒冷地区,应该选择抗寒能力强的植物类型,这样才能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因此可以说,植物类型是否具有一定的抗逆性决定了其生存能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矿山修复的效果。
一些植物群落应该坚持规律性种植的原则,需要结合工程地区的自然环境等因素搭配种植多种植物,坚持种植过程中的协调性和规律性。此外,还应该结合环境因素选择多种不同的植物搭配形式,可以选择耐旱性、耐寒性强的植物类型,为满足生态建设奠定基础。
4.3.1 本土植物和外来植物的结合
在早期植被种植过程中,首先应该选择生长速度快的外来植物,对矿山表面进行覆盖,对植物生长环境进行改造,同时还要种植本土植物,让本土植物发挥作用,在形成长期发展植物群落的基础上实现矿山植被生长的稳定性。
4.3.2 遵循场地分区和功能合理的原则
在具体修复的过程中,矿山修复和植被修复是主要的形式。在选择具体植被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各分区场地环境和气候进行选择,重点选择抗逆性强的植被,同时科学的分配种植,以达到功能合理的原则。
4.3.3 遵循优化植被和运用多种生物的原则
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应该运用乔、灌、草和花等多种层次的植被种植方式种植,同时通过形成植物群落的方式降低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果个别植被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而死亡的话,另外一些能抵抗这些病害侵袭的品种将及时填补,从而实现矿山植被修复效果的长期性。
通过应用多植物进行矿山植被修复能够实现矿山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也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尤为重要的是能够为人类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对矿山进行植被修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在具体修复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地质情况和环境条件采取科学的生态修复措施,为进一步实现矿山绿色生态修复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