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 悦
(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市,333000)
我国新疆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自古以来东西方人们就在这里进行着频繁的文化交流。在史前,亚欧大陆两端的生产方式为截然不同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化。众所周知,羊作为家畜被饲养的行为起源于西亚,粟的种植起源于我国中原,而粟和羊骨的发现在新疆各史前文化遗址中并不少见。这就说明,自史前起,东西方文明便已在这里进行频繁的交流碰撞。史前新疆地区人民在这种文化交流中发展出了具有本地区民族特色的史前文化,而察吾乎文化彩陶便是新疆广袤地区史前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纹饰及极富特色,受中亚地区影响明显。新疆察吾乎文化的彩陶装饰随器型变化,均衡富有节奏感,富有地方特征和民族文化特色,是新疆彩陶文化中的精品。
察吾乎文化彩陶的纹饰以抽象的几何纹为主,鲜少有具象纹饰。其中三角纹及变体三角纹为最多,还有棋盘格纹、网纹、带纹、菱格纹、回纹、编织纹、动物纹等。
对比法。对比法即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装饰,如以色彩进行对比的棋盘格纹,以及以疏密为对比的内有装饰的三角纹。
分割法。分割法即在器物表面分割出一定区域进行装饰,如颈带纹。
双关法。双关法即两种具有连带关系的纹样可以互补转换,相得益彰。双关分为色彩双关和形体双关,察吾乎文化彩陶主要为色彩双关。
中原地区的彩陶纹饰中具象纹饰占很大比例,而察吾乎文化遗址内仅出土两件具象纹饰彩陶器,具象纹饰在察吾乎文化彩陶中极为少见,在新疆地区各史前文化内均是如此。几何纹在察吾乎文化及新疆其他地区内出土彩陶上十分常见,说到几何,人们的惯性思维总是倾向于所有几何纹饰是皆由具象纹饰的简化演变发展而来。中原地区半坡彩陶文化富有特色的鱼纹逐渐演变成三角纹饰,但有趣的是,整个新疆地区有彩陶的文化皆是以几何纹为母题,也就是说,自新疆彩陶出现伊始几何纹便伴随着彩陶出现,并且已经发展的十分成熟。这与中原地区彩陶的几何纹发展是完全不同的,它并未经历一个由具象至抽象的过程,且据近年来考古学研究成果可见,察吾乎文化彩陶甚至整个新疆地区的彩陶,与中原及甘青地区的彩陶并无继承发展关系,在发展过程中虽可见文化交流之影,但仍是独立存在的文化类型。
彩陶上的纹饰是当时先民们生活情景的另一种再现,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各类几何纹饰在察吾乎文化彩陶上自出现起便如此繁荣成熟,具象纹饰在此文化及整个新疆地区内十分少见,造成如此现象的原因必是错节盘根的。于是在下文中,我将这些纹饰的起源分析进行了归纳整理。
编织物的模拟是察吾乎文化彩陶纹饰的重要来源之一,这种现象常见于世界各地的彩陶文化内。如棋盘格纹、网纹和编织纹。棋盘格纹与编织纹的出现许是受到平纹织物及编织物的启发,而网纹的出现则有可能是受到斜纹织物的影响,平纹织物与斜纹织物在察吾乎文化遗址内并不少见。中原地区彩陶上的网纹其中一部分原因许是在农耕渔猎生产方式下受到渔网外形的启发,但察吾乎文化彩陶内的网纹却无此种可能,因墓葬内未发现与渔猎捕捞有关的遗存,且当地自然条件亦不允许。
同时期其他物品纹样的模拟也不失为一种可能。三角纹,斜线纹等纹饰在察吾乎文化内的刻划类陶器上亦有出现。且在此文化内,云雷纹首次作为彩陶纹样出现,但在其他材质物品上却早已不罕见。新疆地区洋海墓地出土毛织物上的云雷纹与察吾乎文化彩陶上出现的云雷纹样式十分雷同,似乎只有文化传播可以解释这种现象。但令人讶异的是察吾乎文化内并未出土带有云雷纹的物品,因而此结论只能作为一种推测参考。
自然物的描写及其抽象化。中原地区彩陶亦有此现象,这或许是先民们对生活的一种记录,将自然物抽象化作为纹饰表现可以看作是一种人类的本能。在人类不具备改造自然环境之时的史前,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皆由自然环境决定,自是对大自然充满敬畏。彩陶上的纹饰亦是这种敬畏之心的体现。如察吾乎一号墓地出土的骆驼纹带流器,器体颈部被分割出一带状区域,区域内绘有二方连续的跪地骆驼纹饰,栩栩如生。察吾乎一号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变体三角纹带流器,形态类似植物。察吾乎文化彩陶上还有一些连续三角纹饰恰如延绵的天山山脉,这种连续三角纹或许正是先民们对生活环境的抽象化记录。新疆洋海二号墓地出土了一批木桶,这些木桶表面绘有老虎野猪等形象并在上下饰以连续三角纹表示山脉。这充分说明这一时期的人们已具备审美心理及抽象创造能力,而察吾乎文化内的这些三角纹饰亦有此种可能。
生殖崇拜永远是史前纹样中必谈的话题。如察吾乎文化彩陶上的三角纹,三角纹在这些彩陶器纹样中占比极大。三角纹是一种文化内涵丰富的纹样,三角符号是公认的女阴符号,充满生殖崇拜意味,中原地区半坡文化的鱼纹及所衍生出的三角纹亦如此。察吾乎文化与中原地区彩陶文化虽不属同一系统,但三角纹的生殖崇拜意味确是同样明显的。新疆各地史前文化存在交流及继承现象,谈及察吾乎文化内彩陶上的三角纹饰,就必须把它放在整个新疆地区的彩陶纹饰中去分析。吐鲁番鄯善县洋海墓地出土了一批木桶,得益于当地干燥的气候,这些木桶保存的十分完好。木桶上绘有倒三角纹饰,这些三角纹饰内粘满谷物种子。这必不可能是实用需要,也不符合审美心理,唯一的解释只有丰产巫术,生殖崇拜。人们借这种行为来祈求作物丰产,种子代表繁殖,人们同样希望自己拥有谷物种子的繁殖力。新疆新塔拉遗址出土的刻划类陶器上的内里布满小点三角纹饰,这些小点也许正是代表谷物种子。察吾乎文化彩陶的中三角纹饰、带有小点的三角纹饰及其他变体三角纹,或许正是这种生殖崇拜的体现。
其他地区史前文化对新疆察吾乎彩陶纹饰的影响同样不可忽略。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毗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属广义上中亚的一部分,如果仅从国内角度出发去分析新疆地区的彩陶,未免太过局限。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广袤的整个中亚地区时,会发现察吾乎文化彩陶甚至整个新疆地区的彩陶的纹饰并非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其中存在着各地文化交流碰撞的影子。如察吾乎文化内的流行的菱格纹、连续三角纹、网纹等在伊朗地区的锡尔亚克文化中亦曾流行,且形式雷同;南土库曼斯坦卡拉德佩出土的折线纹及变体折线纹在察吾乎文化内同样存在;察吾乎文化内流行的棋盘格纹亦曾见于印度河流域的佩里亚诺阶段彩陶,如此多的巧合便不再是巧合了。察吾乎文化内各墓地出土人骨也均显示此文化内存在其他地区人种迁徙混血现象。
这些彩陶纹饰的源流并非是单一的,一种文化现象的形成必是各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地先民们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创造了其地区独特的富有民族内涵的 特色文化。
顾名思义,颈带纹即为在带流器颈部的带状纹饰,而斜带纹则为在器身倾斜装饰的带状纹饰,这类带状纹饰内一般由几何纹饰填充构成。这类带状纹饰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在器体的某一区域。颈带纹所在位置为器体最窄的颈部,这样的装饰手法不仅起到美观的装饰效用,而且在视觉上有着收拢作用,这或许是先民们受了织物收纳困扎的启发,希望这类器物颈部亦有收束功能。而斜带纹的特点则是顺着流嘴的方向进行倾斜,当倾倒时液体,斜带纹与人们的视线将呈水平状态。斜带纹打破了彩陶纹样上圈状的装饰手法,更具趣味,这种装饰手法许是先民们在使用带流陶器时所获的灵感,随器型而动,灵动亦富美感。
察吾乎文化彩陶的纹饰灵动均衡,极富节奏感,北方游牧民族中特有的豪放之感中亦不失严谨,其装饰手法在今天仍值得借鉴。
察吾乎文化彩陶极具地域与民族特色,胎质粗犷豪放;造型动静结合、曲线流畅;装饰灵动均衡且极富节奏感。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是各新疆彩陶文化中的精品,亦是我国彩陶文化发展历程上的重要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