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孜古丽·越索勒汗
(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教育局勤办 新疆阿勒泰 836700)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以真实生活情景为背景的教学方式,有人认为“生活即教育”,也就是说教育源于生活,而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生活有非常浓郁的兴趣及好奇心,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引进生活化教学[1]。教师在教学中围绕学生身边真实发生的事情进行教学,同时结合学生的特点及实际生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思考与学习,达到明显的教学效果。同时,在道德与法治课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也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所以,在教学中引进生活化教学非常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部分的学习是非常枯燥、乏味、无趣,所以学生对法治教育课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非常差,这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学生对于这门课的学习没有兴趣,无法调动其积极性,那么即使他们每天都在学习,学习效率也并不高,效果也不会乐观,学生学习可能只是为了应对考试,并不会发自内心地接受这门课的知识与内容,也不会把所学知识真正应用到生活中,甚至他们可能也不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应用,实际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应用到所学的知识与内容。
例如,学习“走进法治天地”这一单元时,由于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对这一单元的学习并不积极,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章节,生活中他们感觉自己并没有接触过法治,甚至法治距离他们很远[2]。老师应该调动他们积极性,创造一个有趣的课堂,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师可在课堂上采用类似于游戏的方法。在课堂开始之前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法治吗?法治距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生活的社会便是法治社会,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关于法治的例子吗?”首先告诉学生他们距离法治并不遥远,而是置身其中,再吸引学生的兴趣,讲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吸引学生猜测是哪种法治,使他们融入其中,同学之间以做游戏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提问,使他们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而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国当代教育学家陶行知老先生曾提出过“生活及教育”的观点,他大力提倡“教、学、做合三为一”,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而且教育来源于生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对教学有很大帮助,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教学,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例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吸收。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教育同样也是源于生活,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生活中的例子,实际发生的事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学习“青春时光”这一单元时,我们都知道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与心理都在发展的阶段,即青春期阶段,他们的身心都在变化,他们意识到了与异性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并且这种意识很强烈,异性与异性之间朦朦胧胧,充满了好奇,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可对学生有一个正确方向的引导。在讲这一单元之前,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是不是感觉自己与异性有不同,还有点相互吸引?那么这种现象正常吗?我们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然后老师开始讲这一部分,先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他们联系实际生活及自身,他们便会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与兴趣,对学习会充满积极性,那么老师这部分的教学会非常顺利,学生也更易于理解与吸收。
传统的中国教育教学思想,便是用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水平,成绩好坏与学生的优秀与否成正比。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依照教材来讲解,让学生对课本中的重点内容死记硬背,这样的方式虽然能使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可这样的教学并没有实际意义。对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想,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及让学生懂得所处社会的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
例如,学习“遵守公共规则”这一单元时,学生需要学习一些生活中的基本规则与法律法规,这部分内容相对枯燥,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思想,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重点内容,对学生的生活并没有帮助,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不能实际应用到这些内容。老师应该列举生活中的案例,并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学生接受这些知识,这样学生会记得非常牢固,可以做到学以致用,他们在课堂上也会比较积极,课堂也会活跃起来。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活跃度。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生活是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只有回归社会生活的课堂教学,才能使道德与法治课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