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祥荣
微课是指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碎片化的知识内容、教学素材、教学过程以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是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微课的核心是教学视频片段,通常微课时间较短,一般5-8分钟,容量小易存储,且主题突出、内容具体、针对性强,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行趣味创作[1]。微课能使原本枯燥的教学模式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生动、立体、直观的教学视频能将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象,更便于学生观察、理解、分析、掌握,从而实现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显著提高。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很多教师为了压缩实验教学时间,当需要进行实验操作时往往用讲实验来代替,导致学生对实验操作不熟悉,实验教学变得枯燥无趣,难以借助实验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其次,由于班级人数较多,而化学反应时间短、不明显,很多学生未能及时在实验操作中观察到化学反应,导致实验教学对前排学生效果好,对后排学生效果差。第三,由于化学实验操作涉及众多实验步骤和操作细节,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时常常手忙脚乱,由于操作不当导致实验失败,使学生逐渐滋生出畏难情绪,丧失实实操作的自信心,影响了初中化学教学效果。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传统的实验演示受场地、学生位置等因素影响,导致学生未能及时在教师的实验操作中清晰地看到化学反应,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将微课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师边操作边进行微课录制,对于未能留意到的实验细节,学生可通过回放仔细观察、分析化学现象,获得更加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结合化学反应和实验操作轻松理解了化学概念和理论知识。微课辅助下的实验教学能使实验演示更生动、直观,同时,学生能在课下随时随地观看,进而使化学实验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操作步骤是影响化学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2]。为了使学生更加清晰而深刻地理解并牢记实验操作方法、实验步骤、实验规则,教师可借助微课生动、立体、直观的优势,通过视听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中的要点和难点进行理解和记忆,有效改善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瞻前顾后、实验制备不熟练,实验仪器不了解,实验步骤繁多有遗漏的问题,使学生在微课的辅助下轻松理解实验步骤、熟悉实验流程,大大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成功率。
以“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课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关于实验操作的微视频,帮助学生厘清实验操作的目的、步骤、原理以及化学反应完成后验证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在生动的微课中回顾所学知识,梳理出氧气制备实验的操作思路,使学生在实际动手实验前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课后的知识巩固和查漏补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可充分发挥微课时间短、易存储的优势,指导学生借助微课进行课后的查漏补缺,教师可以设计关于实验操作的相关微课习题,比如关于“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取出实验”,教师设计微课专项实验题目,配合微课实验操作视频对学生的课后复习进行检测。比如,微课中这道关于此实验操作的题目:在下列操作中,所使用的仪器能够准确完成相应操作的是( )。①用50ml的量筒准确的量取45.55ml的水;②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出6.82g食盐;③用坩埚进行液体蒸发操作;④在高锰酸钾分解实验中用大试管作反应器。学生课下借助微课既回顾了实验教学内容,复习了课上的实验操作内容,也在微课视频中进行了对重难点知识内容的查漏补缺,使学生对实验操作中实验仪器的用途和特点进行了巩固,提高了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微课能有效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使实验教学更直观、更生动,视听结合的教学形式能快速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并在课后结合微课视频进行知识检测和查漏补缺,从而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