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金玲
在传统的管理教育中,班主任只负责学生的学习和课堂纪律,这样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班级的管理需要。作为班级的领导者,班主任不仅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实际需求,还应该了解每一学生的性格,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走入学生的内心,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不断创新班级的管理方式,积极实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也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下面为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与实践的一些策略[1]。
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可以从朋友的角度出发,以中立的态度对待班级的管理,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这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尽量做到语言亲切,面容和蔼,耐心聆听学生的言语,保护学生的隐私,这样学生才会对老师逐渐放下戒备心,才会与老师之间建立友好的关系。在学生发生错误时,不能一味地进行批评教育,应及时纠正错误,让学生得到正确深刻的认识。同时,班主任应积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作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桥梁,班主任应更多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家长的管理教育方式,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提供一些建议,这样有助于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2]。
小学生在交友期间很容易因为一些小的问题导致彼此之间产生矛盾。因此,教师在平时应观察学生的相处情况,积极引导学生,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供一些解决方法。如开展一些班级的集体活动,这样不仅能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还能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友谊,培养出一种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班级氛围。这样会使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加顺畅。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如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没有严格制定班级制度,对学生的行为没有约束,极易形成学生扰乱课堂纪律、目中无人等现象,不仅会降低教师的工作效率,加重班主任的管理负担,也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合理制定规章制度,有助于规范学生行为,以及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班级制度,按时对制度进行宣传,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其养成遵规守矩的良好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可以建立奖惩制度,对学生的言语是否规范,学习是否认真,是否影响班级纪律等行为,进行各方面的评判并进行打分。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的奖励,如作业本、笔、橡皮和尺子等,对评分较高的同学进行表扬并奖励,为分数较落后的同学安排一些卫生清理等工作。通过不断完善制度,提高学生的规范,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个班级是有是由多个个体组成的,由于班主任的工作比较繁重,不可能一直关注着学生。对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主动挖掘学生闪光的方面,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逐渐使学生提升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建设中,自觉把自己当作班级中的一份子,体会到自己的责任,这样不仅有利于班级管理,也能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3]。
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建立“光荣榜”,将行为表现突出的学生的名字写在光荣榜上,并发一些小奖品,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好胜心,激励学生进行良性竞争,这样有利于规范他们的行为,强化对学生的基础管理,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让成绩优秀且进步比较明显的同学担任组长,带动小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样便于班级的管理具体化。
小学是孩子培养素质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除了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用正确合理的方法管理班集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不断进行创新与实践,并不断总结,积累成功经验,发挥班级管理的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