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0-01-07 01:26钟洪彬李茂花吴海燕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青少年科技

钟洪彬,李茂花,吴海燕,李 琪,文 瑾

(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 娄底417000;2.娄底市第一完全小学,湖南 娄底417000;3.新化县思源实验学校,湖南 娄底417000 )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战疫”过程中,科技创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快速核酸检测技术的开发、呼吸机的研发应用、抗病毒涂层口罩的研制等为广大医护工作者抗击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援。抗疫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科研攻关力度,为疫情防控提供强大科技支撑[1]。其实早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深谋远虑、高瞻远瞩地明确提出,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2]。创新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目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我国时代发展的主题,而青少年是时代发展、国家进步的主力军,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接班人、继承者。少年强则国强。因此,要想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最先应从青少年入手,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这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的一个重要任务。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关乎一个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兴旺发展。虽然高校在创新性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巨大的学生就业及与同类型高校竞争的压力,相对更注重人才技能培养,而在中小学阶段,强化青少年时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育力度,更加有利于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3]。因此对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及兴趣的培养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

一、国内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相较于发达国家成熟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组织体系和教育理念,我国特别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对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处于一个起步并急速成长的阶段。受制于科技教师资源、科技资源、教学时间、教育投入与财政支持以及教育体制等诸多因素,在中小学课堂教育中全面实现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任重而道远。单纯的学校课堂教育,很难满足青少年对基本科学知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此外,一些学术和科技前沿的最新动态的获得、青少年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形成,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协同努力,共同教育[3]。

(一)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启蒙之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现如今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家庭支出中教育支出已经逐年增加,家长对孩子参加各种劳动、社会实践、坚持锻炼等持支持态度,利于孩子身心发展。家庭教育有利于心理健康。父母是孩子最为依赖的相信的人,这种天生的亲和力,使得对于父母的教育处于一种极易被接受的状态,孩子对于父母的行为、语言的模仿也处于一种学习的状态。同时家庭教育的方式、地点、形式也很自由随机,无压力的环境里更加的容易互动。

不同于学校教育的知识普及,家庭教育是各种各样的,同时也更加丰富多彩。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得父母对孩子的了解细致入微,是真正的因材施教。但是家庭教育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父母对孩子的溺爱逐渐增加,从吃穿住行等都给予了细致入微的照顾,在许多事情上亲力亲为,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有父母扛着。久而久之孩子的依赖性大幅度增加,独立性降低,创新性降低。另一方面,一些父母依旧信仰“棍棒之下出孝子”依照这个定律无休止无条件的苛责打骂,孩子在幼年的就养成了顺从的品行,不敢有反抗行为,甚至不敢产生反抗心理,孩子的创新性自然就扼杀在摇篮之中。现在更多的是一种放任型家长,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生存压力的爆发式增加,很多父母忙于工作,疏忽了与孩子的交流,对孩子的教育只是看中成绩,仅仅是满足孩子的经济条件。长期的缺乏心理上的关爱和言传身教,这种孩子往往性格冷漠、不善交流、孤独心理滋长、性格偏激,创新更是少之又少。再次,父母的期望值偏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心理下父母往往处于对孩子的错误估计。认为孩子应该高人一等,先人一步。孩子在不同年龄的爱好、兴趣、表现是不一样的,强迫孩子在不同的时间里做一些超过心理年龄的事情如高强度补习班、兴趣班、奥数班及各种超越心理年龄辅导班。盲目地加压压榨了孩子的自由时间,孩子的天性得不到尊重,极其不利于孩子创新能力的发展。据调查,95-10后只有知识教育。他们很少或者没有经历失败,面对失败时,往往以消极心理对抗,或者求助于父母,父母往往不察之下包庇他们,例如在回答问题是害怕回答错误受到耻笑而拒绝回答,甚至因此产生恐惧心理。竞争面试失败时,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怯场等等问题,从而拒绝尝试,这些极大的阻碍了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

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培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家庭环境、父母自身、适当的抗打击能力、抗挫折教育和鼓励教育的与时俱进与结合。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首先需要一个完整的家庭环境。据红十字调查,离异家庭的孩子出现问题的比率远大于完整家庭,让孩子在一个完整的家庭里,更容易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使孩子学会爱的能力,激化孩子的创新兴趣。另外还要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在这样一个民主的环境里父母的循循善诱,对于孩子建立各种能力有积极作用。父母应该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让自己成为解疑答难的人而不是将孩子的问题交给电脑手机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好学是家风,保持自己观念的更新与时代接轨,才能不和孩子脱轨。同时注重教育的方式,了解学习新型的教育方式并敢于尝试。适当的挫折教育也是必要的。一帆风顺容易骄傲自满,所谓过刚易折,就是要孩子经历磨难,养成铁杵磨成针的性格。往往人格的魅力产生于挫折之中。父母支持鼓励孩子参与竞争,经历磨难。但是更要给予心理引导,和适当的拒绝,注重养成百折不饶、自信、自强的性格。

(二)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

好的环境对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个体发展具有强烈的感染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教育环境作为整个教育环境是不可或缺的。对学校教育环境及其构成要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和改善学校教育环境,对提高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和科技创新密不可分。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另一方面,科技的进步与创新离不开学校的发展和进步。从学校教育本身来说,并不是一经确定就永恒不变的,这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因此只有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紧紧结合微观环境变化,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讨论,及时总结,及时做出调整,提出新的教育要求,更新学校教育内容,才能让学校教育充满生命力,紧随社会发展步伐。

我国的教育经历了几千年的积累和沉淀,形成了一套极其具体的做法。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具体,老师只需按部就班进行操作即可。这种教学模式,过分注重应试技能,忽略青少年爱好和社会实践。教学方法主要是机械训练,严重忽视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及个性发展,忽视青少年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这种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以及传统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长期生活在“标准答案”下,一系列的校规和班规明确告诉了青少年一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违背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脱离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应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改革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方式和模式;另一方面应将分数与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等统筹考虑,把学生、家长学校升学的压力释放出来,让科技创新教育真正的成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其次,学校还应加强自主创新文化建设,为学生自主创新营造一个积极的环境。

(三)社会因素对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

在各国都关注创新的今日,不创新即是倒退。创新在每一个领域都很重要,在科技领域尤其重要。科技创新能力永远是一个民族、国家不可回避的问题[4]。而思维活跃、敢于创新的青少年更是科技创新不可忽略的主力军,是日后担负科技创新大任的中流砥柱。青少年个人发展离不开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而社会环境因素可分为社会政治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历史因素、教育文化因素。

社会政治因素决定社会总的前进方向,决定社会生产生活价值的最终归宿。一个国家的社会政治因素越完善,社会的内在秩序也会更加有序。社会政治因素影响国家的政治环境,而只有当一个国家拥有稳定的政治环境,青少年才能得拥有一个进行科技创新的沃土。习近平[5]曾多次在会议上提出创新这一话题,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创新决定未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是一片坦途,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

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创新的条件、创新的动机、创新的目的,还是从对创新的评价等等方面来看。社会经济因素对青少年加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进行创新探索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也深刻地影响着大环境。不管是从公司企业还是国家层面来看。社会经济要求创新的出现。因为创新而赢得机会的人才会愈多。青少年创新的热情才会愈加强烈。

历史因素是一个国家过去长久存在的社会文化对社会影响的总称。我国的社会历史因素长久以来都是以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思想。而儒家思想对于科技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导致在漫长的历史上 ,科技的革新愈来愈势弱,老百姓不懂得,知识分子不重视。最终导致了科技无人重视,科技创新亦无从谈起。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亦不可能得到发展。另一方面,长久的重农抑商和苛刻的等级制度,使得绝大多数人连温饱问题都不能满足,更不要提什么创新了。这也严重制约了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发展乃至社会科技的进步。

教育文化影响深远,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被教育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在中国,教育文化的主流很少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弱而理论能力强。科技创新离不开动手,离不开实践,因为能亲自动手,亲自实践的机会太少,在遇到需要亲自尝试的时候,往往很难成功;导致自己做的热情下降迅猛。

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策略

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更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应积极探索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增强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满足现代社会需求[6-7]。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培养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无论什么事情都应该抱有好奇心,要有去试一试的冲动,一旦有了好奇心、有了求知欲,他就会去探索、去实践,这样在无形中创新能力就自然而然得到了提高。其次,要注重引导,激发青少年创新活力。单单有了兴趣这还远远不够。兴趣跟热情不是永恒的,一个人的兴趣会因种种原因而慢慢消退,虽然开始他对某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但是经历一次次失败和别人的白眼时,可能这种兴趣就会剧减,因此,在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离不开家长、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和鼓励。

在家庭层面,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培养孩子的科技创新能力。如娄底市第一完全小学的曾炜轩同学在妈妈影响下,对科学知识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与探索的欲望。他和同学经过三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探究出五种大豆和三种水质对豆腐品质产生的不同影响,从而得出新化白溪大豆和山泉水制作出的豆腐是品质最好的。其科技创新作品《不同大豆和水质对豆腐品质的影响研究》获2019年湖南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现阶段绝大多数青少年都要面对中考和高考这两座大山,部分家长则只注重孩子的分数而不管其它,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于其他的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能力、兴趣爱好都不相同,因此我们不能“求同存异”,只单单要求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抑制其它兴趣的培养,这样既不利于孩子的心身健康,也会扼杀学生的兴趣。所以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去开发自己的兴趣爱好。

在学校层面,青少年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渡过的,所以,学校对青少年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学校是培养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的一个重要场所,但目前还有不少中小学将古代的“科举考试”发挥到了极致,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完全以分数为判定准则,严重的应试考试制度,制约了青少年创新能力的提高,学校应该多开展课外活动,平时实验课不应只是观看实验视频,而应该带领学生一起去动手、去体验,鼓励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自己去思考、解决。再者就是学校应该完善学校教学设备,多组织举办创新竞赛,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新化思源实验学校历来重视科技教育。从2017年开始组建了“思源机器人社团”,2018年该校学生荣获2018世界机器人大赛初中组一等奖,进而形成了立足“机器人”项目的科技教育特色品牌。思源机器人社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不断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兴趣,培育了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社会层面,我们应该转变教育理念,举全社会之力,大力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各类社会资源,推动建立校内与校外、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科技教育体系[8]。广泛组织开展学校科技节、科技周、科普日、公众科学日、学生科技小社团、科学家入课堂等活动,与科协、科技馆等校外组织深入合作,普及基础科学知识,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同时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打造面向青少年的开放科技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整合高校实验室资源,开展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求真科学营和高校实验室开放日等活动,让青少年走进高校实验室,感受科技魅力,走近科学家,提升科技兴趣。如2020年4月16日,娄星区委宣传部和科协举办了“我的创意我来说”娄星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作品展,并邀请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相关专家对作品进行点评,收到家长和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为娄星区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

总之,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事业,是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不断结合的长征。这四个方面各有特点,可以相互配合补齐不足,密切分工。从而对孩子创新能力起到良好促进。

四、总结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教育的主趋势,我国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也有显著提高。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培养与建设仍存在着令人堪忧之处。当今我国青少年普遍缺少创新意识,学校、家庭、社会对孩子们创造力的培养没有提供更好的舞台。总而言之,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仅需要青少年自身的努力,需要家庭的支持,更需要学校、社会和国家为青少年提供创新的环境,担负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责任,只有通过各方面共同的努力,才能使青少年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使中国屹立于世界之林。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青少年科技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青少年发明家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