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声荣
摘要:目的:观察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骨折内固定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均为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于2018年7月-2019年7月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34例患者采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34例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髋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恢复。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术;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10-014-01
股骨颈骨折是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与机体代谢、吸收功能减退有着密切联系,是由老年患者机体钙质流失、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引起,临床多采用切开内固定术治疗,但是取得的治疗效果有限,且患者术后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有研究表明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文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68例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6.8±2.8)岁;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试验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6.4±2.7)岁;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2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给对照组患者实施骨折内固定术治疗,首先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将其臀部稍微垫高,随后对双下肢进行牵引,然后内旋20°患肢和健肢,利用C型臂进行透视,并进行闭合复位操作,成功后大转下小切口,利用空心螺钉沿导针加压拧入固定,并采取抗感染治疗措施。给试验组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首先对患者采取全麻,并协助患者取侧卧位,沿患者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充分显露、截骨、截取股骨头,对髋臼和骨髓腔进行处理,根据患者骨质情况选择骨水泥型、非骨水泥型和混合型等方式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在骨水泥使用期间需采用第三代骨水泥技术操作,术后需实施常规置负压和引流管引流。术后2-3周后患者便可扶拐下地,2个月后便可扶拐练习行走,半年后便可弃拐负重行走。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以()的形式表示,實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表示,行卡方值检验,若P<0.05则代表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由表1可知,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试验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由于老年患者年龄较大,骨密度下降,导致骨质疏松、股骨颈较为脆弱,加之患者反映较为迟钝,易出现跌倒现象,致使股骨颈骨折的概率明显增加。股骨颈骨折是指患者摔倒受伤后出现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等症状,伴有患肢畸形、髋部疼痛、股骨颈肿胀等体征,在临床治疗中存在骨折不愈合和股骨颈缺血坏死两个难题,现已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公共问题;多采用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但是该治疗方式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还会对骨折端供血造成影响,不仅不利于股骨颈骨折端的复合,还会增加股骨头坏死的风险。而髋关节置换术通过对患者股骨颈骨折端加压固定,能够促进患者股骨颈骨折端的恢复,降低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概率,避免患者再次接受手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2]。
本次研究表明,试验组患者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在股骨颈骨折治疗过程中实施全关节置换术治疗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将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于斌.骨折内固定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7):182+187.
[2]刘军,黄际河,沈飞.骨折内固定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J].贵州医药,2019,43(09):1431-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