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地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2020-01-06 07:53董珂良
下一代 2020年4期
关键词:节气育人课程

董珂良

摘 要:地校课程的开发对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重要作用。把地校课程结合到实际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学生各文化学科的成绩,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对自然界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三种现象观察的经验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旨在帮助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劳动人民用积极乐观的心态了解自然界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三种现象的一道桥梁。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思想内涵与学生乐于亲近自然、探索自然、感受自然的本质、率真相契合,其内在统一更能使学生在自然活动中到身心得健康成长。

关键词:地校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地校课程应用于实际教学中的主要意义在于能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初中地校课程的开发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教学的补充而合理存在。重视初中地校课程的开发和应用能让学生在学习文化学科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素养和文化底蕴,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并从文化意识的角度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十四节气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合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通过文化对学生文化品格和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培养,能正确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事物的密切关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感知能力、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美的鉴赏能力。我校在全面开展好国家课程基础上一直致力于学校课程的探索与研究,以“和谐发展,快乐成长”理念为指引,依据当地区位优势和学校实际开发了系列地校课程,通过课程实施,取得了很好效果。

一、营造校园节气文化氛围

二十四节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校园环境建设要体现对学生德育教育的熏陶,也要不断完善人文关怀对学生的影响。我们将节气文化纳入校园,使充满节气文化氛围的环境成为孩子们喜聞乐见的文化场。例如校园中设有节气文化宣传阵地,黑板报,楼道文化布置中体现节气文化。校园设置二十四节气长廊,班级布置节气角,在图书室、阅览室布置“节气专区”。同时学校广播站每周进行节气播报。在二十四节气时间节点上,学校通过电子屏等相关文化载体进行内涵介绍,让学生在校园日常生活学习中,潜移默化,强烈感受节气文化。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我校积极组织老师编写节气校本教材,将节气文化植入课堂,让孩子认识和了解节气知识、节气技艺和节气文本,体会节气规律和古人智慧,了解节气文化内涵。二十四节气与气候和农业等有关,每个节气都有其来历和传说。老师在教学中对节气的故事进行讲述,教学内容通俗易懂,生动丰富,设计大量的互动环节,富有童趣,让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同步提升。为让更多的人记住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注重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每到传统节日和节气,就制作精美的宣传图片,向学生进行宣传、展示,给学生带来生动的二十四节气普及课。

二、把握节气内涵,开展农事研学体验活动

二十四节气育人课程是指在文化育人的课程建设中有组织、有系统、有意义、有目的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生活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的学习生活经验活动。既强调学生在生活中获得足够的经验,又重视学生获得经验的过程价值,关注课程教学与学生德行发展的内在关系,围绕品格和关键能力构建多元的、丰富的、生动的育人课程体系。 二十四节气的教育意义是从生活的各个层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通过了解节气课程资源中知识、技能、健康、兴趣、道德、风俗、礼节、劳动、体力等种种经验来感受自然界的奥秘与规律,正是卢梭所说的“自然教育”。深度挖掘“二十四节气”中的文化教育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从小根植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意识,最终达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学生掌握每个节气的农业气候意义后,我们开展“节气歌伴节气游”和“惊蛰研学之旅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内化过程,感受节气文化魅力,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逐步深化育人效果。我们在清明节前后组织学生在到农庄开展种植活动,在国庆节前后组织学生参加秋收活动,让学生体验二十四节气是怎样指导农业活动的,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爱劳动,勤思考,多学习,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

三、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育人课程設计理念遵循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把培养学生兴趣、尊重学生个性、情感等放在首位,鼓励他们积极创造,使其在自由愉悦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本准则是尊重规律,以人为本。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对生活美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学会用心灵去探索科学的奥秘,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和表现生活的美。 根据实际需求以中国季节、气候变化、物候等科学现象及中国代代相传的二十四节气的民间民俗游戏和谚语、歌曲、名画、古诗词等赏析,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化教学活动,寓教于乐。如《白露》节气,根据孩子年龄段的特征及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主题是《识节气美食分享会》,通过了解白露节气的来历,运用健康领域中的饮食营养学知识和科学领域中对食物特征的认识及在社会知识中了解民间习俗、文化背景知识,在运用食材制作各式鲜美便当的操作中体验与同伴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达到懂得健康饮食、珍惜粮食和爱护环境之目的。

总之,地校课程有效运用于教学中,与科学、艺术、健康、文学等教育学科内容相融合,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培养从小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让他们在生活这个广阔的大课堂中随时随地学习探究,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志趣,促进学生认知、意志、个性品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希良;农村中学地校课程开发的原则和路径[J].教育探索,2016(10):38-39.

[2]黄国宝;基于核心素养的地校课程教学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10期

猜你喜欢
节气育人课程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自行车的发明
24节气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