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的相关指导策略

2020-01-06 07:53付星星
下一代 2020年4期
关键词:科学教育生活化幼儿

付星星

摘 要: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科学的影子,因此在幼儿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选择与幼儿生活联系紧密的生活内容,将教学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以提高教学效率。自古以来,我国哲学家就重视“知行统一”、“学以致用”、因此科学教师也要让幼儿利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发生的实际问题,让幼儿体会到科学对生活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策略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科学教育要根据幼儿的实际生活开展,利用幼儿身边的事与现象开展科学探索。”幼儿教师在开展科学教育时,不能把教育局限在课堂上,还要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开展,教育本就是生活本身,离开生活与经验的教育也相当于失去了灵魂。幼儿本身年龄小,知识经验十分匮乏,对事物的认知也只能依靠自己的感官与表面现象,而幼儿的科学活动主要是在与周围事物的互动环节中完成,因此科学教育生活化也是目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利用身边事物,引发幼儿探究科学的兴趣

幼儿天生就具有较强的探究意识与好奇心,他们从一出生就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例如,他们会摸摸柔软的海绵,踢圆滚滚的石头,捏捏喜爱的玩具;会观察蚂蚁的行动轨迹,会对有声音的或者是会动的玩具特别感兴趣。上述现象都是幼儿开始探究科学的开始,也是我们开展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机。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生活中的教育契机,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开展科学教育。例如,在每次洗手之后,笔者会找来几个大盆,在里面装满水并分别放置木块、海绵、塑料管以及铁块等物体,引导幼儿在玩耍的时候也能细心观察,为什么木块会浮起来?而铁块会沉下去?引导幼儿带着这些疑问去讨论、去发现,这样幼儿在科学活动过程中也能发现探究的快乐,对科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提升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让科学活动生活化

科学本就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周围。从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也可以看出,不管是幼儿提出的问题还是其得到的经验,我们都能发现幼儿的科学探究其实来源于其生活日常。因此,我们在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时要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使幼儿在生活的同时也能接受科学教育。例如,我班设有“种植角”,幼儿可以在此区域自行观察种子发芽、苗成长、花开花落的全过程,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大自然的规律,并把其记录下来;比如在“饲养角”,幼儿可以自行喂食小兔子,观察小兔子吃什么?睡觉吗?洗脸吗?通过观察分析,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此外,为了能让幼儿认识到天气的变化,笔者还在班级内设置了“天气预报角”与“娃娃间”,引导幼儿通过对天气以及的感官,为娃娃更换衣物等。《纲要》中也明确提出,教师要让幼儿利用自己的感官,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要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为幼儿创造更多探究科学的方法以及过程,使其能发现科学的乐趣,爱上科学,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为幼儿营造生活化的科学探究情境

良好的环境是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前提,因此我们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要重视对环境的构建以及氛围的营造,要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首先,可以为幼儿创建自然活动区,此区域主要是解决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场所;其次,是设置科学活动区,此区域是幼儿的活动区域,我们要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素材以及材料,要激发幼儿的探究意识,在此区域,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学习能力、兴趣以及需求,为其设置具有层次性、阶段性的活动区,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根据幼儿好奇心强的特点,为其开辟出富有趣味的探究乐园,可以巧妙利用幼儿园的走廊、空道、平台等区域,利用光、声、影等不同的元素构建三维画面的探究空间,引导幼儿进行自行操作、自主探究。

四、保证幼儿科学活动操作材料生活化

首先我们选择的材料要具备操作性,要用丰富、可操作性的材料提升幼儿对科学探究的欲望,科学活动中最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就是操作,大部分幼儿对此操作环节也十分感兴趣,在此环节幼儿可以自己动手完成所有项目,通过动手形式,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能得到有效提升,其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例如在科学活动认识圆柱体一章节中,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圆柱体物品,并事先准备相应的毛线、笔、纸等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材料,引导幼儿自行发现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此外,我们还可结合幼儿已有经验,为其展示一些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图片以及实物等,让幼儿对圆柱体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最后我们还可以帮助幼儿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圆柱体。又例如在开展有趣的叶子一课时,笔者就为幼儿准备了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引导幼儿进行自行分类,比较,然后再汇总大家的分类方式,觀察幼儿是如何分类?用的什么方法?每位幼儿的汇报结果都不同。部分幼儿是根据叶子形状分类,部分幼儿根据叶子颜色分类,部分幼儿是根据叶子大小分类,还有部分幼儿会根据叶子的厚度来开展分类,这样的活动能促进幼儿进行自主操作、自主思考。

综上所述,幼儿科学教育与生活的融合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还能够引导幼儿开展自主学习,使幼儿在生活的同时也能获得科学知识的进步。俗话说生活世界就是教育世界,而生活范围也是课程范围,这一创造性的理念也借鉴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对现代科学教师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我们要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引导其发现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提升幼儿探究周围现象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幼儿在现实生活与游戏生活中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所对应的简单问题,促进幼儿更加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雅丝.基于幼儿生活的科学活动实施策略[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91-92.

[2]刘晓静.浅谈幼儿园开展生活化科学活动的有效策略[J].现代交际,2020(01):192-193.

[3]张琴.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科学教育生活化幼儿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