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槐
摘 要:班级管理中要实现人文管理化,首先要求班主任要转变管理观念,坚持依“法”治班,并在依“法”治班的管理过程中注重目标及情感等方面的调控,发挥好班主任的主导功能,构建和谐发展的班集体。
关健词:浅谈;班级;人文管理
如何管理好班级,用怎样的人文管理手段去提高班级的管理水平,从而不断地加强学校的整体管理的水平,这是当前学校素质教育的热点问题,也是焦点问题。下面谈一下本人在人文管理的实践中几点体会,愿与同仁共勉。
一、转变管理观念,以人为本,是班主任实施人文管理的前提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班主任往往把班级的管理定位为班主任一人之事,学生从学习到生活,从行为到思想,从课内到课外,无所不包,无所不管,与学生的关系定位为教育与被教育,学生要言听计从,否则有什么出格的表现都被当作是违规行为。目前,随着社会对教育需求的日趋丰富与多样化,以及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标准的提高,学生的个性差异越来越大,思想越来越变得成熟,情感越来越丰富,班主任的工作也随之千头万绪,越来越繁杂琐碎,压力和阻力与日俱增,单凭一人之力仍旧用传统的压制方法全面去管理好学生、去管理好一个班已显得力不从心。这样,当前班主任最迫切要做的是必须转变管理观念,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弯下腰来,想方设法在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的情境中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成为每一名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善于从学生身上获取各种信息,更要善于整合各种教育力量,探讨出以学生为主体,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人文管理模式。
二、坚持依“法”治班是实施人文管理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坚持依法治班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管理缺乏人性化;恰恰相反,学生在依法治班的过程中享受到更多的人性关爱和人性化的教育。
班级的内在法的形成主要是由全体学生根据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并共同讨论、不断完善而制定出来的。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共同的心愿:要求平等、民主、公正、自由、诚信、文明、有序的法治精神,体现生生、师生之间互相关爱、互相尊重的社会人文精神。并且在形成过程中,每一个学生不但知晓法规条文的内容,更明确老师、班级和个人努力方向及自己依法应遵守契约的责任,更明确班级法规的精神实质,为更好地执行班规,进行班级管理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班主任的主导功能是有效实施人文管理的催化剂
在班级管理中无论实施哪一种管理模式,班主任的主导功能不可忽视。因为中学生必毕竟是学生,在经验上不够老练,在心理上不够成熟,还需要在不断成功与失败中进行磨练,不断地提高,这些都离不开班主任的悉心教导。因此在管理过程一定要发挥好班主任的主导功能,提高人文管理的质量。
班主任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例如学法调控、教法调控等,我认为着重抓好下面两点:
(一)目标调控。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奋发向上、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拚搏精神,推动 学生全力以赴去学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但如果目标订的太高,远远超出学生自身实际水平,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丧失信心;而目标太低,又缺乏动力;这样班主任就要指导学生制定好学习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调整好心态去努力。当学生实现或超越目标时要及时给予表扬、肯定、鼓励和支持;目标未能达到时要理解、宽慰、关心、指导并鼓励其做好反思;同时引导学生向新的目标奋进,使他们不断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并自愿自觉地達到一个又一个目标,促进并实现班级管理共同和谐发展的目标。
(二)情感调控。
爱与教育同在。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健期,情绪波动较大,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令他们精神振奋,有利于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而消极悲观的情绪可以令他们意志消沉、精神萎靡,缺乏竞争、创新的勇气和信心,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这样班主任要勤下班,多观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用一颗诚挚的爱心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融洽的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进行道德教育、思想引导,使他们懂得自尊、自信、自强、自律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义务感和责任感;激发其学习热情,保持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为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利的教育教学情境,对班级的人文管理水平提高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门舞台艺术,它需要每一位班主任用心地、细心地、坚持不懈地、大胆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创新,共同摸索出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管理方式,培养出更多、更优秀地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为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参考文献
[1]陈榕: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三大基本工具.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班主任》杂志社[J],2007(5)
[2]林以广.以我为标向管理班级.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班主任》杂志社[J],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