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争取
摘 要:“减轻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发展”已成为当下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一是谈话式教学,让课堂不再拘谨,教师的教学语言可以尽量口语化、生活化、亲切化,创设平等、友善、宽松的学习氛围;二是典型错例集,让训练不再重复,将老师的典型错例分析制成典型错例集,在期末复习时系统地围绕典型错例进行复习;三是建竞争机制,让动力自主激发,建立小组竞争机制,激发全体学生集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减轻;负担;发展
每到开学,家长们总是互相打探,货比三家,为孩子精心挑选课外学习资料!
每到期末,学校最忙碌的可能就是复印机了,有的学校要使用复印机甚至要排队。除了复印机,还有一群小伙伴也在加班加点,干什么呢?做复习试卷!家长们也没闲着,每天陪着孩子到深夜。当然,除了复印机、小伙伴和家长,还有一群“老伙伴”也在忙碌着,不停地思考着怎样安排复习,怎样查缺补漏,加班加点批改试卷也是常有的事情。总之,你忙我忙他也忙,风风火火迎考试!
不可否认,平时大量的练习,临近考试时突击式的复习的确能能让学生接触不同的题型,能从不断的错误中总结经验,不断增加知识积累,对提高考试成绩一定是有帮助的。这种纯应试教育,学生到期末能取得更理想的成绩,家长满意、教师满意。但大家有没有真正去关注一些细节:临到考试,学生加班加点做复习试卷,没有足够的休息,这样的状态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难道考试成绩好了就能证明他真的得到发展了吗?小学阶段还可以搞题海战术,但孩子一上初中,学科多了,分配到每个学科的时间少了,没时间搞题海战术了,这个时候要想取得好的成绩靠什么?靠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从何而来?靠教师培养。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现在的教育过于功利化了,家长功利:只要孩子期末能考到好的成绩,这个老师就是好老师,自己就有向亲朋好友炫耀的资本,但从来不会思考什么样的状态下出来的成绩对孩子最有利;教师功利:为了追求更好的成绩,大搞题海战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减轻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发展”已成为当下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谈话式教学,让课堂不再拘谨
受传统“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部分数学课堂总显得过于严谨,课堂基本上都是程式化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孔子“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思想中,如果没有弟子的大胆提问,先生就不知道弟子的“惑”之所在,“解惑”也就无从谈起。课堂应该是民主的,师生之间在课堂上应多一些平等的对话。学校倡导“闲聊式教研”,小学数学课堂教师也可以多一些谈话式教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可以尽量口语化、生活化、亲切化。创设平等、友善、宽松的学习氛围,形成鼓励孩子大胆交流的课堂文化氛围。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能平等与老师对话,自然就会有话就说,有疑就问。思想的阀門一旦打开,各种新奇的想法就会不断涌现,创新能力、自学能力也会同时得到发展。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一位同仁交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同仁告诉我,他的课堂是开放式的教学,教师可以讲课、学生也可以讲课,教师讲得不好学生可以要求暂停,学生讲得不好也要暂停。实践证明,他的学生可以讲得很好,有时候讲得甚至比老师还要清晰,他教学的班级学生学习成绩也进步较快。这就是一种平等、民主的教育思想,其实本人也是这种教育思想的受益者:小学的时候,我们也经常“帮”老师上课,收获了同龄人难得的锻炼机会,走上教师岗位后,我也不断尝试在一些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当小老师,个人感觉也取得一些成绩,至少我的课堂大多数的学生都比较喜欢。
以前倡导,数学课堂要精讲多练,现在倡导,数学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其实个人觉得都是同样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要大胆放手,学生懂的不讲,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个人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各学校可以尝试开展教学诊断活动:每位教师每个学期录一节教学视频,不剪辑,不加工,大家共同观看,共同开展教学诊断,让执教者真正面对真实的自己,自己发现自己课堂的不足,这样比公开课评课活动更能促动执教者的灵魂,更能激发教师钻研课堂的动力,面对视频中的自己,我们一般会发现,我们课堂的废话太多、太绞,一句话能讲清楚的内容我们却反复强调。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我还想补充一点,小学数学教师大多兼有音体美等课程,如果你想让学生全面发展,最好不要挤占;如果你想让你的学生喜欢你,最好不要挤占;如果你没有挤占,也许你的教学效果反而会更好!因为你的学生喜欢你,认可你,亲其师而信其道,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成绩自然不会太差;因为你让学生全面学习各科知识,学生能力自然得到发展!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对你的教学一定有所助益。
二、典型错例集,让训练不再重复
小学数学作业,如何把握作业量,是你的困惑,也是我的困惑。但我个人是非常反对学生使用大量的学习资料的,一是各类学习资料题型大同小异,大量的学习资料带来大量的重复练习;二是挤占了学生正常的休息、玩乐时间,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不利;三是教师没有时间进行批改,没有批改的作业对的还是对的、错的还是错的,不起实质作用。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这是很多年前就提出的要求,但在实践中,我们往往还是一竿子撸到底,一样的作业,一样的评价标准,久而久之,部分学困生每一次作业都得不到正面的评价,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比如,在做课堂练习甚至处理教材中的练习时,对一些难度较大或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是否可以不纳入学困生的硬性作业,可以不做或鼓励积极尝试,但做错不予扣分或降低等次。
小学数学作业,最关键的就是教师的批改。当下,大多数老师都比较重视对学生作业的跟踪,有的老师要求学生单独使用错题本,将作业或考试的错题在错题本上更正,并及时批改。个人认为这是学生的作业反思,很有必要。但期末复习时,好像大家都不太善用错题本,个人认为引导、指导学生针对本人错题本进行复习也许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
老师们都在做作业批改记录,并认真分析每一次作业的得失,但大多数作业批改记录中问题分析过于笼统,实际效果不大。在我刚参加工作时,老师们的作业或试卷批改记录叫做典型错例分析,逐一列举出每一次作业或考试学生易错的题目,错在什么地方,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这样的错误。今天回过头来看,我真的觉得典型错例分析为教师的教学指明方向,非常值得提倡。如果我们再加以完善,将每一位老师的典型错例分析制成典型错例集,在期末复习时对学生典型错例进行梳理,系统地围绕典型错例进行复习,也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也可以适当减少大量地做试卷给学生发展带来的影响。
正确面对学生考试分数,个人认为试卷下发后,学生能自主完成错题纠正,就代表学生基本掌握了所学知识,都需要教师给予鼓励,不必苛求每一次考试都尽善尽美。
三、建竞争机制,让动力自主激发
老师们都很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合作交流,在小组交流学习中让学生思想得到充分碰撞,互相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这是实践证明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但除了课堂内的合作交流,不知道大家是否关注课堂外的合作交流。在教学实际中,每一位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设置了不少奖项,如:优分奖、进步奖等,并且自掏腰包给予学生鼓励,这些都是激励学生的手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一定的鼓励作用,但时间一长,却发现经常被鼓励的却老是那一群人,大多数学生却无动于衷。我曾经做过一个尝试,现与大家分享:以上学期考试成绩为基数,将学生几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成绩最好的同学任组长,在安排座位时尽量考虑同组的人坐在一起,每一次检测时,对平均成绩突出的小组,每一个组员均给予奖励,一开始担心老是某几个组经常获奖,某几个组没有机会,但事实证明,一个班成绩拔尖的那些小组长最有竞争意识,都不愿自己的小组在竞争中落伍,于是经常监督其他组员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其他组员,形成了江山轮流坐的良性竞争局面,大家你赶我超,班级的总体成绩也得到了提升。最关键的是,以前没有获奖机会的学困生也能經常“沾光”获奖,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激发了他们的集体意识,不愿拖累所在的小组。最终形成了优生带学困生的良好局面。
小学数学“减轻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发展”任重道远,也许大家的工作实践中也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个人认为,学生不是考试的机器,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