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越
摘 要:本文章提出了大学生语文课堂教育在文学欣赏上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语文教学;文学欣赏
前言
在信息交流更替频率越来越快的今天,读书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然而,真正好的营养、优秀的文化必须要深入到经典文本的阅读中才能获得,而不是来自于唾手可得的快消文本.学生通过对经典作品的阅读和赏析,能够形成健康的审美心态、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在阅读中观察生活、体验人生、感悟生命、提升境界.文学欣赏是历来大学语文课的重要内容,注重教授文学经典作品的欣赏方法和批评方法.通过对古今中外的文学、文章的解读,使大学生感受到文字之美、文章之美、文学之美、文化之美,培养大学生的欣赏能力.转型的本科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大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需要对传统的大学语文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在保留原有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应增设大学生语文技能的培养。
一.大学生语文文学欣赏教学出现的问题。
(一)大学生语文文学欣赏教学内容不完善。
由于我国大学生语文文学欣赏课程并不如专业课受重视,所以老师教学时教材的科学性不高,缺乏合理严谨的教材的教学时不够系统,不够科学的。这就导致语文文学欣赏教学延续性不高,教学效果相应的就不够好。
(二)大学生语文文学欣赏教学方式和理念过于陈旧。
当前大学生语文文学欣赏教学理念过旧,老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文学欣赏时运用的方式还是从前的说教形式,老师通过讲解的形式将自己的感受传输给学生,让学生在未经过过多的自我思考的情况下就对老师的教学产生认同。但是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的提升是没有好处的。这种授课方式弱化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一味地认同和记忆老师上课时讲述的内容,不注重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思考和感悟。
(三)大学生语文文学欣赏考试体系不完善。
当前的语文文学欣赏考试大多是以笔试的形式进行的,而且笔试题目中让学生纯记忆的内容占大多数,这就引导学生在学习时只注重记忆,死记硬背,这对于文学欣赏是弊大于利的。文学欣赏本身就是一个注重个人感受的学习方式,所以,当代大学生的语文文学欣赏考试体系需要完善。
二.解决大学生语文文学欣赏教学出现的问题。
(一)丰富大学生文学欣赏教材。
可以聘请专业的文学欣赏教育人才对文学欣赏课程和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教材内容要与时俱进,删减之前不合理的内容,扩充新的文学形式。增强课程的延续性,课程前后联系要强,内容要在学生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逐渐变难,跟上学生水平提升的速度的同时又不能过快,要掌握好速度。教材适当添加入一些新的文学内容,例如,可以在保留原有的诗词、小说、散文的同时,加进一些现代文学素养较高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对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能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教材除了纸质版之外,还可以利用现在网络的便利,加入电子版教材,例如,网络课程、幻灯片底稿等等,这样不仅节省了大量印刷纸质版教材带来的资源浪费,还能让学习资料更加丰富和全面。
(二)运用现代化教育方式和理念进行教学。
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改善教学手段,开发制作大学语文CAI课件。教学以课件为载体,教师讲授与学生训练相结合,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无论是普通话、口语表达的讲解,还是汉字、常用文体写作的讲授,以及古今中外名篇的欣赏,课件的制作都应具备实用性、观赏性、互动性和可操作性。大学语文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所以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是实践教学,也就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技能练习。学习语言文字的最终目的是应用,这就需要教师结合理论知识制定课上课下的训练内容。比如进行作品情景模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让他们切身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再如举行课堂辩论或演讲,有助于学生感受学以致用的快乐。在教育方式上,可以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进行线上讨论,让每位同学能够表达自己对于作品理解的同时,了解其他人对于该作品不同的想法。通过这种形式,能够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一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不是一朝一夕来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大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不例外,不仅需要有持之以恒的训练态度、锲而不舍的训练精神,更需要科学的、有效的、系统的训练方法。大学新生的地域性和语文基础的差异性,决定大学生不同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决定大学语文的讲授技巧和训练方法。大学语文文学欣赏的第一节课应以笔试和口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查,了解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汉字书写、写作的水平。依据学生语文基础的不同性和训练过程的差异性,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采取针对性的训练措施和方法,使每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在课堂上大学语文教师根据学生语文能力的调查结果,具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讲述和实践指导。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课下训练情况,并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有关语文技能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知识、运用知识、提升技能.以大学文学欣赏教学和课外活动为载体建立“学生主体性”的训练模式.以学院、社团、班级为载体建立“学生个体性”的训练模式,在让学生学习的同时提升学生对于文学欣赏的兴趣。
(三)完善大学生语文文学欣赏考试体系。
大学语文文学欣赏考试内容上要做出改善,不能过度出现老师上课讲述的内容,要在考试试卷上看到学生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所以考试内容要出一些老师课上没有讲过的内容。文学欣赏考试除了笔试之外,还可以加入面试,面试时可以就一些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现场赏析和评价,这样能够在考察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同时考察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因为语言本身是用于沟通和交流的。除了在面试时对于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文学作品进行提问之外,还可以给学生一篇文章进行诵读,这样能够在诵读的同时看到学生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和欣赏。
结束语
通过完善大学生语文文学欣赏教材,改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丰富大学生语文文学欣赏考试形式几个方面,让当代大学生的语文文学赏教学得到完善和丰富,让大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还能让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丽芳.院校转型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5(9).
[2]李艳丽,陈方红.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与教学改革[J].高教研究與实践,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