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

2020-01-06 03:49刘永礼苗冠群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0年12期
关键词:舆情时代大学生

刘永礼 苗冠群

自媒体凭借其高效便捷的特征使得信息传输成本显著降低,个体发布的信息效率比传统媒体显著提升。在此背景下,自媒体转变成人们表达自身看法、诉求的信息集散地和舆论放大器。新时期,如何开展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已成为各行各业需思考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教学、科研等一系列重要任务。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队伍庞大、思维活跃的特征,是自媒体应用的主力军。所以,自媒体时代为高校网络舆情应对带来了巨大考验,自媒体如同一把双刃剑,既可帮助高校塑造更良好的品牌形象,又可能会对高校的有序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一、高校网络舆情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

高校网络舆情属社会文化范畴,是社会舆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网络舆情转变成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的一大载体,其不仅具有社会舆论场的共通性,又表现出高校舆论场的独特性,实现了高校内生舆论场与社会舆论场的融合。其中,高校内生舆论场是源自高校门户网站、论坛等校内媒体形成的场效能;而社会舆论场则是源自新闻门户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等自媒体的场效能。现阶段,学术界针对高校网络舆情尚无统一的定义,存在各种学术观点。通过对各类观点的整合,笔者认为,高校网络舆情主要是指人们对产生于高校的事件现象的情绪、态度、意见、行为倾向等,其是依托互联网平台传播而形成的对高校内生舆论场与社会舆论场融合的统称。

(二)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

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主体的虚拟性。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诸如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转变成信息传播的主战场。这些新媒体平台具有一定的隐匿性特征,传播主体在传播信息时可隐瞒自身的真实身份。该种虚拟性的传播方式,使得大学生可在互联网平台上自由地表达观点,而不受社会舆论、身份地位等的约束。与此同时,虚拟性的身份还会使得大学生在看待公众事件时缺乏理性,盲目跟风,致使引发网络舆论不良事件。二是传播的实时性。自媒体时代,信息可在短时间内传遍校园每个角落,信息传播不受时空约束,可与公众事件保持同步,帮助人们直观、多方位了解事件的进展。例如,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互联网平台上瞬间便充斥着各式各样有关新冠病毒的信息,受到高校师生的广泛关注,体现出高校网络舆情的实时性。三是信息的复杂性。高校大学生上网频度普遍高于同龄人,他们不仅关注课程改革、校园活动、就业信息等,还关注体育赛事、娱乐资讯、公共卫生事件等社会信息,而海量的信息給高校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带来了极大考验,再加上高校网络舆情通常与学生利益有着紧密联系,观点、立场的相互碰撞,极易引发群体极化效应,进而形成网络舆情。由此可以看出,高校网络舆情涉及不同领域,网络舆情引导控制面临不小的难度。

二、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网络舆情极易形成

如前文所述,自媒体时代下,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使得大学生可匿名在互联网上表达自身对相关公众事件的意见看法,且并不考虑自身表达的言论会产生何种后果。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类舆情媒介操作便捷、传播迅速、影响范围大,加之交际圈内普遍为熟人关系网络,使得大学生青睐于应用这些新媒体平台。相关调查统计得出,超过八成的大学生会将上网时间用以浏览或者更新个人朋友圈,舆论在熟人关系网络中可迅速传开,在短时间内便会形成相应的网络舆情。

(二)网络舆情监管难度大

自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迅速、传播载体众多、舆情内容多样复杂,不论是国家时政,还是一些琐碎事件,均可能引发舆情危机。仅通过简单的复制粘贴,人们即可将浏览到的信息广泛传播出去,人人都能成为网络舆情的传播者、接收者。自媒体时代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互联网在提升了信息传播效率的同时,也加大了网络舆情监管的难度。面对这一情形,高校构建舆情防范应对机制便显得尤为迫切,必须进一步加大对舆情的监管力度。

(三)大学生缺乏网络自律意识

互联网由于其虚拟性相较于现实世界缺乏有力监管,从而诱发舆情道德的缺位,用户可在互联网上自由发表观点,使得互联网上诽谤、造谣等事情屡见不鲜。大学生尚未融入社会,还没形成完备的价值体系,在缺乏约束的互联网世界中肆意放纵,缺乏网络自律意识,长此以往势必会对自身的健康成长及社会和谐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三、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一)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预警应急机制

现阶段,高校网络舆情监管效果不尽如人意,很大原因在于高校缺乏可靠的网络舆情监管机制。网络预警会经历形成、蔓延、消退的过程,此期间如果缺乏健全的预警应急机制,必然会引发舆情危机。鉴于此,在网络舆情形成阶段,高校应设置特定工作人员全天候对互联网平台进行重点监查搜索,第一时间掌握舆情发展态势,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对舆情信息开展全面系统分析,结合其实际情况制定应对策略,进一步将舆情控制在形成之初,推动其正向发展。除此之外,还应当制定网络舆情应急方案,尽可能控制负面影响,要坚定实施应急干预手段,对不实的网络舆情予以删除、屏蔽等,遏制不良影响的蔓延扩散。

(二)构建完善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网络体系

近年来,各大高校均开通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并通过这些平台进行实时的正能量信息推送,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此基础上,高校应引导各专业、班级开通新媒体账号,并推选出优秀教师、学生作为模范,有效发挥模范作用,营造良好的班级、校园风气。与此同时,高校还应推进不同平台的优化整合,推动不同媒体的融合发展,借助平台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对学生开展人文关怀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爱国主义情怀。另外,教学工作者应密切关注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并以此为切入点通过互联网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实现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有效引导。

(三)加大高校网络舆情监管力度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多个不同方面,需要高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为此,高校应构建一套完善的网络舆情工作机制。首先,应设置专门的舆情管理人员,对网络舆情做到快速有效的引导、控制。其次,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的评论员队伍,对大学生关注的公众事件予以及时发布并进行答疑解惑。再次,要建立网络舆情问责制度,切实营造和谐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对故意造谣、恶意诽谤的个人,应在事后予以责任追究,并开展好相应的教育引导工作。最后,构建热点话题发布机制,加强对官宣正能量的有效宣传,将学生关注的相关事件予以及时公布,并表明学校的立场或进行适当的说明,以赢得学生的认同,以此引导他们发表正确的言论。另外,对于学生广泛存在的疑问,应第一时间进行解答,帮助学生了解事件真相,进一步占据网络舆情引导主动地位。

四、结语

自媒体时代下,随着舆情媒介的不断发展转变,高校网络舆情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给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切实开展好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对推进大学生健康成长、高校可持续健康发展乃至社会和谐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相关人员必须革新思想认识,不断开拓创新,明确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特征,结合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预警应急机制,构建并完善大学生思政教育网络体系,加大高校网络舆情监管力度等,从多个方面积极促进高校网络舆情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研究”(编号:15CSZJ28);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微博语境下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对策略研究”(编号:J12WH112)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秦培涛,赵闪.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主要特征、生成根源及应对策略[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92-97.

[2]张允峥,肖巍.自媒体时代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2):95-97.

[3]于丹怡.提升自媒體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的策略[J].经贸实践,2017(23):362-363.

[4]曾学清.自媒体时代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安全引导研究[J].智库时代,2017(12):24-25+28.

[5]姜良杰,王星淇.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事件应对研究:以北京J大学为例[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34-140.

(作者单位 1.曲阜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2.济宁医学院宣传部)

猜你喜欢
舆情时代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舆情
舆情
舆情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