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民:如何迈向高收入阶段?

2020-01-06 03:47朱民
商周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服务业人工智能

朱民

科技本身对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现在需要两条腿走。改革开放的同时,我们还要再加上一条腿,就是科技和创新。用科技创新来赋能服务业,让服务业在开放竞争环境下更快、更好地提升劳动生产率。

2020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我国经济总量逼近100万亿元大关,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4.4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89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0276美元,首次突破10000美元大关,与高收入国家差距进一步缩小。这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站上了一个新台阶,登上一个新的发展高度。根据世界银行的计算标准,我国已跻身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然而,目前我国依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距离成为高收入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要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根据其他经济体的发展规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0美元,是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关键时刻。纵观二战以后的新兴经济体发展轨迹,日本、韩国等国家成功跨越10000美元的阶段,成为高收入国家;而马来西亚、墨西哥等更多的国家,则在达到10000美元后的很长时间里,始终徘徊不前。为什么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难度会如此之大?迈向高收入阶段的核心变化是什么?我们的优势、机遇和挑战又有哪些?

中国正处在迈向高收入阶段的关键时刻

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个奇迹。1978年,当时中国人均GDP只有178美元,但是改革开放40年来,人均GDP增长非常快,我们从人均178美元上涨到10000美元。但是,在这个10000美元的关键点,有一件事很重要,那就是我们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阶段?

把中国历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一组国家对比,从人均GDP3000美元到10000美元通常需要15到16年,中国和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历史轨迹是一样的,都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到10000美元关键点的时候,发展的轨迹开始分岔,往上走如果能继续跨越中等收入阶段,会进入高等收入阶段,就可以步入类似韩国这样的发展轨迹。但如果跨越不过去,我们就会停留在譬如像巴西、马来西亚和墨西哥这样的轨迹。巴西、马来西亚在达到人均GDP10000美元以后到今天,四、五十年都没有变化。所以,中国是否能跨越这个阶段,就变得非常关键。

今后5年的经济增长会决定今后50年的经济增长。也就是说,在今后5年如果跨越了中等收入阶段,我们就会朝着高收入国家去发展,逐渐走向民族复兴。

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二战后在超过100个中等收入的经济体中,直到2008年只有13个成功跨入发达经济体行列,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成功率仅有大约10%。其中,日本、韩国和新加坡被认为是亚洲的三个典型: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实现了由轻工业到重工业,再到第三产业的适时转换升级,完成了由“贸易立国”到“技术立国”再到“文化立国”的转变;韩国在上世纪70年代启动城市化,逐渐由农业转向工业,并大力发展制造业、航运业;新加坡在亚洲金融危机后,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制药、环境保护等新兴产业,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建立区域教育中心。从这三个东亚近邻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要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必须通过经济体自身的产业升级和转型来推动。那么在全球,特别是东亚地区,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中国经济需要向哪个方向突围?我们应该如何充分发掘自身优势,保持经济继续稳健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是重中之重

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国家怎么走?在这个关键点最主要的因素是产业结构的变化。

我们把过去70多年来,世界上已有的70多个国家的数据作比较,所有国家都有一个很明显的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就业的比重在下降,农业占GDP的份额也在下降,工业的就业比重先上升,之后下降,工业占GDP的比重先上升、再下降。而在中等收入10000美元向15000美元跨越的关键点上,工业开始逐渐下降,只有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和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是不断上升的。

所以在这个关键点上的一个最根本、最大的事实,是在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化中,工业占GDP比重会逐渐下降,服务业会超过工业而继续不断往前走,服务业变得越来越重要。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的农业占GDP的比重从45%左右逐渐下降,降到今天的10%;工业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从30%多开始增长,最多达到近50%;但是服务业从25%左右一路上升,今天已经占到整个GDP的52%,翻了一番。中国走出一条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相似的道路,从产业结构来看,农业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工业先上升再逐渐下降,服务业占比持续上升,这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很大的结构调整。

对于經济增长来说,最核心的动力是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我们把中国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和服务业的作了一个比较,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用工业劳动生产率除以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可以看到目前的工业劳动生产率是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130%。也就是说,目前来看,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比服务业高30%。这意味着什么?服务业不断发展是必然趋势,中国服务业在未来10年里会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GDP的比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提不上去,那么我们每增加一个百分点GDP的服务业,就会丢掉0.3个百分点的劳动生产率。如果这个格局持续,那么我们经济的增长速度就会放慢,而且会放慢得很快。

所以,当我们考虑中国怎么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归结到产业结构的转变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也就是说,提高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成为中国经济从中等收入迈向高等收入的核心问题。

整体来说,中国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是比较低的。我们把服务业分成市场竞争型和非市场竞争型的劳动生产率,如果把这两条分开的话,市场竞争型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并不低,而非市场竞争型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却—直在低位徘徊。所以这又给我们一个启示,继续提高市场化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以及想方设法地提高非市场化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所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市场开放和改革的措施。通过总结70多个国家在过去70多年来逐渐从中等收入走向高收入阶段的经验,最主要的宏观环境和政策,是国际经验、国际竞争、国际技术和品牌、开放竞争等。因为服务业是非贸易产品,是本土化的,如果不开放、不把国际企业引进来的话就会在本地形成一个小生态,无法提升劳动生产率。没有竞争,也就不能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需求。

因为服务业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2018年4月在博鳌,我国宣布了一系列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措施。比如金融业,现在是全面开放,对股权没有约束,外资可以100%控股,包括银行、券商、保险、基金都是全部放开的。再比如跨境的资本流动,我国把沪港通、沪伦通的资金通道扩大了3到4倍,同时把以前的资金约束,如QDH、QFH等有资质的境外投资者额度全部取消。所以把市场完全打开,让国际金融机构进来参与本土市场竞争,同时把资金流通渠道打通,让国际资本能够进来参与中国市场,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所以,在过去18个月里很多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比如摩根银行、花旗银行、瑞士银行、标普评级机构、桥水基金等等。这就加强了當地的竞争,增加了国际化程度,对提高金融业的劳动生产率会起到推进作用。

我们的目标是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所以对服务业做了很大的开放。按照国际的标准来要求国内服务业,放宽服务业的准入。从这个意义来说,放开了信息、法律、会计、建筑等行业。与此同时,对于文化产业,特别提出要逐渐建立新兴文化产业机制,把文化产业放开。对于医疗卫生,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制度,让民营经济和外资都能进入医疗系统,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所以这是一个全面的服务业的开放,这个开放的力度是很大的。

有人问过我,众所周知,中国在对外贸易中,货物贸易存在很大的顺差,但是服务贸易却存在很大逆差,平衡这两种反差对我们迈入高收入阶段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我国货物贸易是顺差,说明我们在制造业有竞争-力,而服务贸易是逆差,一方面因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另一方面服务贸易逆差要一分为二地看。

一方面,是居民出国旅游,去年大概有超过1亿人次出国旅游,这是我们服务业贸易逆差一个特别大的部分,这个部分的逆差会继续存在,但没有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进口的各种服务业,医疗、教育、专利、金融服务、会计服务、设计服务等比重还是很高的。从这方面来说,要通过智能化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减少服务贸易的逆差。同时,中国出口服务业市场前景很好,这是因为中国的规模和成本优势。

人口、技术、资本,是许多国家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三大驱动引擎。在我国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前期,且资本市场亟需完成“去杠杆”的当下,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我国经济的继续稳步前行显得更为重要。

今天,在传统产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的同时,科技进步正在为各项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支撑。相比工业时代,德国、日本依靠自身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实现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飞速提升,未来,中国应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给我们的制造业、服务业创造新的发展契机?

人工智能、5G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重要支撑

科技本身对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现在需要两条腿走。改革开放的同时,我们还要再加上一条腿,那就是科技和创新。用科技创新来赋能服务业,让服务业在开放竞争环境下更快、更好地提升劳动生产率。

国务院连续制定了三个《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目标是在2020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还是走在世界前面的,因为我们的人口基数大,用手机人多,互联网基础好。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往前走,在2025年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2030年要成为世界的创新中心,所以我们把人工智能作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

从全世界来看,我们在5G的设备上还是领先的。下一步就是要在5G领先的领域继续全面铺开5G基站建设,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5G国家,这是很大的战略目标。现在中国已经普遍4G了,4G和5G比有很大区别,1G到4G只是一个通讯工具,5G开始连接行业和产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5G在改变社会。按照4G的规律布局5G,大约用五年时间可以将中国变成5G国家。为了提高我们的科技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在5G和人工智能的基础上,下一步国家出台的政策就是推动物联网。

在过去的18个月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进工业物联网以及广义物联网的建设,而且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在2020年将100家企业完成企业内的网点设施,到2035要成为世界领先的物联网平台,可以广泛实施产业的万物相连。

在这个基础上,5G又能不断推进产业的智能化,赋能智能制造、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金融、智能商务、智能家居等行业。因为5G在本质上是一个产业和行业,所以5G和人工智能结合,它就能在根本上改变这个产业和行业。特别是在服务业,当然对制造业、物流业的赋能也是很大的。所以可以看到,5G和人工智能结合,使得我们整个前沿科技应用走到一个新的阶段。未来一定是科技的,未来一定是智能的,未来一定是数字的,未来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和人工智能有关,和科技有关,因为科技跟人工智能正在根本上改变和颠覆今天所有行业。

像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如何与全国一起进入高收入水平阶段?

区域之间的差别历来存在,比如美国的纽约和阿拉巴马州收入差别也是很大的。原因很简单,阿拉巴马州是以农业为主,其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而与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城市相比,区域之间的差距就会扩大。现在科技正在改变一切,比如像山沟里种苹果也是因为科技,一个苹果可以卖20元钱,还供不应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通过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城市和农村的鸿沟正在逐渐消除。

1978年,中国大概有40%到50%的贫困人口,40年后的今天,我们把贫困人口全部消灭了,这真是了不得的事。中国在消除贫困的同时还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正在改变着农村。因此,西部地区和农村在科技的赋能下,未来的发展速度和前景很可能会好于东部和大城市,这也是年轻人可以去创业、开发的一个特别重要的领域。

最后,中国要走向一个高收入国家的核心问题,落到提升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现在依靠两条政策,一是改革开放,引进国际竞争,二是全面的科技化、智能化,运用我们的优势在人工智能、5G和物联网上,占领全球技术制高点,来推进服务业、制造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劳动生产率服务业人工智能
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
人工智能与就业
应该重视提高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