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昊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韩国企业在华投资迅速扩大、中国企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等原因,两国分工模式从产业间贸易趋向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转变。
截至2020年4月7日O时,韩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331例,确诊病例集中于大邱、庆尚北道、釜山等韩国东南地区经济圈。东南地区经济圈作为韩国两大经济圈之一,与首都经济圈之间人口流动、经济交流非常密切。从目前的韩国疫情防控形势看,韩国疫情新增确诊病例得到有效的控制。
韩国经济曾经经历过几场较大的疫情考验,如2003年“非典”、2009年H1N1禽流感、2012年MERS等。其中,H1N1禽流感在韩国确诊病例为763760例,致死率为0.04%。2012年MERS在韩国确诊病例仅为186例,致死率为21%。这几场疫情对韩国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的冲击是短期一次性的,从未改变过中长期经济的发展方向。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新冠肺炎发生后,各国针对韩国采取禁止入境措施会造成负面影响,这是上几场疫情尚未经历的不确定因素。
韩国各界大部分专家均认为,本次疫情对韩国国内经济、中韩经济合作,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对韩国汽车、电子支柱产业的影响:内需甚于外需
先对疫情发生之前的韩国经济数据分析,韩国近几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据韩国央行发布的数据,2019年韩国GDP总量为1.6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创下了近十年以来的最低增速;人均GDP为32047美元,同比下降4.1%,出现近四年以来的首次减少。从总支出层面看,与2018年比较,2019年韩国民间消费增加1.9%,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8.5%,出口下降10.4%。其中,出口锐减的特征尤其明显,其原因主要来自于中美贸易摩擦、日韩贸易摩擦、韩国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等因素。
尤其是与中国企业崛起有一定的关系。新世纪以来,引领韩国经济发展的电子产业、汽车产业的扩张趋势,逐渐被中国企业所取代。韩国作为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体,企业正面临来自国内外的压力,即在外受到与发展中国家竞争乏力,在内受到最低工资上调压力。
韩国企业竞争力下降造成的负面影响,连累到其他部门的表现。因此,韩国政府提倡的“收入主导成长模式”不见效,最低工资上调却导致失业率飙升、内需不足,企业劳工成本上升导致国际竞争力下降等问题,也未能得到根本性改善。
本次疫情对韩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可以分为生产、消费两个层面。
在生产层面,疫情对韩国支柱产业产生直接影响。韩国疫情重灾区为东南地区经济圈,这是拉动韩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电子、汽车、钢铁、造船业等支柱产业的生产工厂集中在龟尾(电子)、蔚山(汽车、造船)、浦项(钢铁)等庆尚北道城市,这些城市均位于本次疫情最大重灾区大邱100公里以内的距离。疫情导致的国内生产线停产、国际生产网络瘫痪、针对韩国人员流动限制等负面因素,短期会阻碍韩国企业的表现。具体大约如下:
第一、国内生产线停产。疫情重灾区为韩国电子产业、汽车产业的核心生产区域,陆续出现确诊患者所属工厂的停产防控,直接影响到韩国企业的国内生产与产品供应。据韩国媒体报道,位于庆尚北道的三星电子龟尾第二工厂,主要生产三星智能手机S20、S Flip等旗舰产品,陆续出现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不得不采取生产线的停产措施,决定将部分产品的生产分配到越南工厂。
第二、国际生产网络瘫痪。新世纪以来,韩国企业积极参与东亚生产网络,与中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形成了产业内生产:99:11,疫情导致的中国、韩国企业停产'造成来自国外的核心部件供应不足。例如,因为中国工厂延迟复工(今年2月底中国工厂设备利用率仅为53.4%)带来的中国产零件供应不足,这些零件在韩国国内不存在任何替代品,因此,韩国现代、起亚、双龙等汽车企业陆续采取停产、减产措施。
第三、各国针对韩国纷纷采取禁止入境措施。除了产品流动、资本流动外,经济交流中重要因素是人员流动,人员流动约束对经济交流、企业活动造成负面影响。本次疫情主要以人传人的方式传播,各个国家针对疫情重灾区采取加强入境检疫措施。韩国疫情趋于严重,截至3月6日上午10时,就有102个国家针对韩国采取禁止入境或加强入境检疫措施,占到全球联合国成员国总数(193个国家)的52%。这些措施对韩国企业的经济活动造成了直接的冲击。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疫情对韩国支柱产业而言,其内需市场的影响大于外需市场。即使电子、汽车两大支柱产业受到本次疫情的影响,但此产业的国内工厂为满足内需供应而运营,针对全球市场的产品供应则不受太大的影响。例如,以三星为代表的电子产业针对全球市场的生产环节已转移至东南亚、印度等地区,停产的国内工厂主要为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以现代为代表的韩国汽车产业,以避开各国对成品车的高关税壁垒、降低高额的运输成本等原因,长期推进在东道国组装成品车,国内停产仅限于内需市场的产品供应。
韩国两大支柱产业受到的冲击仅限于内需供应方面,但旅游、餐饮、运输等行业的直接冲击较大,并且,疫情对此类行业的负面冲击基本上在后续季度中不能得到弥补。特别是,韩国疫情趋于严重、不出现拐点的背景下,各国针对韩国陆续采取禁止入境、旅游禁令等措施,对韩国的旅游、运输、餐饮等相关产业造成了严重打击。
此外,韩国对本次疫情早期防控不到位在各方面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尤其是,韩国—度成为第二大疫情重灾国,全球上百个国家对韩国采取禁止入境、旅游禁令措施,严重破坏了韩国的国家形象,疫情也许近几个月内得到控制,但由此受损的国家形象,恐怕短期内无法恢复。
疫情对中韩经贸有短期冲击、不改长期合作大方向
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中韩之间经济合作发展迅速,同时构建了经济互补性较强、分工效率较高、产业链较长的国际生产网络,已互为对方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诸多韩国学者关于中韩经济相关性方面的调查研究指出,中韩两国在以韩国生产中间品、中国生产最终产品的分工模式下,两国贸易趋势存在正相关关系。
过去,中韩两国的贸易模式倾向于产业间贸易:即韩国向中国出口电子电器、精密机器、化工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中国向韩国出口农产品、纺织品等低附加值产品。不过,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韩国企业在华投资迅速扩大、中国企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等原因,两国分工模式从产业间贸易趋向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转变。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9年中韩进出口贸易总额约为1.96万亿元,同比下降5.1%。其中,中国对韩出口额约为0.76万亿元,同比增长6.6%;中国对韩进口额约为1.2万亿元,同比下降11.4%。2019年韩国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貿易伙伴国,中韩进出口贸易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2%,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进入2020年,疫情袭击中国,2020年前两个月中国进出口总额为4.12万亿元,同比下降了9.6%,其中,出口额为2.04万亿元,同比下降15.9%;进口额为2.08万亿元,同比下降2.4%。
目前,中国海关总署尚未公布国别统计数据,没能拿到当前中韩两国贸易数据,但从总体数据以及韩国媒体案例推测,依赖对华进口的韩国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到了冲击。不过,在中国政府防疫有效并得到好转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纷纷恢复生产,因此,中国疫情对韩国国内企业的冲击逐渐减少。在中韩生产网络密不可分的大背景下,韩国疫情趋于严重,会给国际生产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在中韩人员流动层面,中韩两国疫情发生后,两国互访人员数量大幅减少,2020年2月上旬赴华韩国人数同比下降约80%,赴韩中国人数同比下降60%以上。2月中旬韩国疫情趋于扩散,中国部分省市加强对韩国人入境检疫措施,在华韩国企业人员的经济活动受到约束。不过,在疫情期间,中韩两国政府采取的减少跨国人员流动的举措,对疫情防控、战术疫情发挥了最关键的作用一—尽早控制疫情,比政府采取的任何经济救济措施重要,是对两国经济发展最好的良药。
中韩两国互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长期构建了东亚生产网络,产业链高度融合,其国际分工机制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目前,中韩生产网络正在面临疫情的考验,会给两国企业的复工复产、经济交流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产业链上下游跨国合作的不确定性增加带来的一系列困难。但疫情对中韩两国经贸的短期冲击,改变不了中韩两国加强经贸合作的大方向。
并且,两国政府可通过外交、经济高官会议机制,积极探讨跨国疫情防控联合机制,加强对两国产品、人员流动方面加强检疫,避免疫情跨国性扩散,尽早结束本场疫情,维护两国的公共卫生安全;同时,有效帮助企业消除不确定性、降低行政成本,为克服疫情的负面影响,实现中韩两国乃至东北亚经济合作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