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彰显的价值取向

2020-01-06 03:48张昊鹏赵孟秋梁仲汉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0年11期
关键词:吉林突发事件价值

张昊鹏 赵孟秋 梁仲汉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社会正常运转的节奏,居家抗疫的人們不停刷着与疫情有关的信息。可以说,这一前所未有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仅是对政府应急机制的考验,更是对媒体传播力、引导力的检验。因此,新闻媒体特别是传统主流媒体在此次大考中的表现、彰显出的价值取向变得尤为重要。

一、突发事件报道中价值取向的评价标准

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就是价值取向的主体。他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社会事件时,通常会考虑选择一些事实作为新闻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新闻价值取向来源。

拿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报道来说,大量信息集中公开发布,想争取独家新闻已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媒体平台对同一新闻素材在传播时效和刊发内容上的选择往往代表了其秉持的价值取向。举两个案例。

1月26日,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首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人现场临时公布一组最新数据,详细介绍了疫情发生后截至发布会召开时,吉林省内进入了多少来自疫情发生地的居民,排查了多少人,多少人已被隔离,多少人进行医学观察和核酸检测。一系列翔实而有说服力的数据充分表明了吉林省面对疫情时做出的积极反应和具体工作。现场记者敏锐捕捉到了其背后蕴含的巨大新闻价值和传播价值。经与相关部门反复核实后,在新媒体端——微信公众号“吉林大喇叭”中对这场备受瞩目的发布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报道,重点突出了这组“含金量”极高的数据。新闻发布后,取得了“爆炸式”的传播效果:5小时阅读量突破14万。有读者留言表示:“一个个精确的数据就是消除谣言和恐慌最好的良剂。”

2月7日,吉林省召开疫情防控工作第五场新闻发布会时,相似的一幕再次上演,且效果愈发凸显。当天,吉林省工信厅的主发布人在答记者问的时候同样发布了一条重要信息:吉林省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及各类公职人员一律不得购买和使用N95口罩。现场记者对这一信息进行确认核实,最终以这个信息为题,在公众号上发表。2个小时后,阅读量突破10万,7小时内阅读量突破46万,后台网友留言达到数千条。随后,其他媒体跟进,对这次发布会内容进行新一轮推送。

上述两场新闻大战,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第一,在移动优先的大环境下,“竞速”成为多数新闻媒体的首要追求。在“先发即赢”的心态下,很多新闻媒体选择以最快的速度将发布会提供的新闻通稿原文推送,抢占发布先机,却也因此可能会错失最有价值的信息。

第二,两场发布会中真正引发公众关注的“爆点”都隐藏在细微之处。发布人不会特殊强调或者提前告知现场记者应该格外关注哪些信息。因此,对海量信息的筛选和判断就与各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程度相关。这种能力不只体现在现场记者的身上,责任编辑、审核人等同样承担着把控、筛选信息的重大责任。能否有坚持自我价值导向的魄力,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新闻媒体传播力、引导力的关键。

第三,“吉林大喇叭”之所以能够对公开发布的信息做出有效的判断分析,并成功创作出“爆款”新闻产品,也得益于长期的信任积累,以及对新闻真实性、准确性的严格把控。正确的站位、独特的视角、长期的积累成就了两个“爆款”新闻的诞生,也带来了很多值得分析总结的宝贵经验。

由此可见,传统主流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过程中,既要做好党和政府的喉舌,有效传达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又要满足公众的知情权,遵循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及时客观地报道和评述新闻。这既是正确判断新闻价值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新闻价值的关键,更是评价媒体价值取向的标准。

二、突发事件报道中价值取向的内在属性

在突发事件报道中,任何一个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新闻媒体都不会只关注报道灾难或是疫情的事实,而不去关注这个事实与社会和人的关系。在报道此类新闻时,必将显示出复杂的价值取向。由于这种复杂的价值取向是被有机地整合在新闻内容中,并且又隐性地体现在对新闻事实的报道中,因此,必须把握好其内在属性,突出人文关怀的内核。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尤其是灾难性突发事件的报道,应充分考虑灾难带给公众的不安和沮丧情绪,将人文关怀融入报道中,使公众不仅关注突发灾难事件本身,更关注突发灾难中人的命运。因此,人文关怀要蕴含于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的海量信息之中,宣扬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人性美,从而使人类正常的心理与生活能够逐渐从突发灾难中得到恢复。

这一点在此次疫情报道中也有着充分的体现。《 天使日记 》《 最美逆行者 》等关注白衣战士的专栏见诸众多媒体,很多机构媒体,如医院或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上,也在连篇累牍地刊载、编辑大量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的感人事迹。

作为吉林本地的权威主流媒体,吉林广播电视台也不例外。在吉林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后,吉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资讯中心的后方编辑记者就想方设法与前线取得联系,采取电话、微信等采访方式。先期采访到两位刚刚抵达武汉的吉林护士,并于1月29日策划推出融媒体产品《 前线声音 》,以有声日记的形式,由医疗队员讲述身在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和真情实感,也因此成为吉林省内最早发出一线抗疫声音的主流媒体之一。

疫情期间,《 前线声音 》共采访了近百位支援湖北的吉林医务工作者,推出融合有声作品150期,并在传统广播和新媒体端同步推出,全网阅读量突破100万,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吉林各地医疗队的点赞、好评。

这表明,与闭门吆喝的机构媒体和以转发、抓取为主要途径的渠道媒体,以及缺少核实信息准确度只为博取眼球的自媒体相比,已经实现全媒体化的传统主流媒体在受众心中的专业性、权威性是得到充分认可的,其传播力和影响力可见一斑。因此,传统主流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正确引领和富有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是彰显其存在价值的重要方面,是传统主流媒体本身必须把握住、拿捏好的重要环节。

三、突发事件报道中价值取向的展現能力

在信息井喷、自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传统媒体要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把握好时、度、效,在满足公众信息需求的同时做好舆论引导,展现社会责任,彰显价值取向,就必须在快速反应、应急机制和传播渠道等方面做出有效的调整和改变。

仍以此次疫情报道为例。2月13日,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吉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资讯中心选派一名记者前往武汉进行采访报道。中心经反复研讨,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前后方衔接与配合的详细方案,组建一支对接团队,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按照视频、音频、图文等方式对前方记者发回的第一手素材进行整合创作,多渠道分发。

2月15日晚,前方记者乘坐的航班降落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在手机信号恢复的那一刻,前后方协作的团队全员上线,融合生产机制开始运转。从机场到驻地,深夜的武汉,白衣战士们奋战的医院,记者在一线的所见所感第一时间传回到后方,根据素材类型和平台定位,迅速在微博、微信、网站、手机客户端转化为融媒体产品,传递给受众。

后期,随着报道的深入,团队在磨合中越发默契,融合生产协作机制也在运转过程中不断完善。比如,素材内容的选取、分发效率的提高、传播效果的放大等。在这样的探索实践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常规报道中从未经历的问题和困难,而这些问题和困难,正是提升传统媒体做好突发事件报道能力,扩大传播影响力和引导力的“试金石”。如果不能迈出这一步,不进行有益的尝试,则很难在日常报道中得到这类经验,收获成长进步。

总结这一实战案例,能够明显感受到,传统主流媒体如果能够在突发事件中做出积极有效的应对,完全可以掌握传播报道的主动权,占据舆论引领的制高点。

首先,传统媒体拥有专业的新闻报道团队。不仅前方记者能够准确有效地捕捉、发现有传播价值的新闻,后方对接团队也全部具备全媒体作战的业务能力。在信息化手段加持下,这种运作模式等于往前线派出了一支十余人的报道队伍,而不是一个人的单兵作战。

其次,传统媒体本身拥有全媒体分发渠道。每个从一线回传的选题都包含了图片、音频、视频和文字等诸多要素。很多时候,这些素材是零散的、碎片化的,但是经过后方的整合、创作以及包装,一个素材可能从适合的角度被多个平台选用,从而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最后,传统媒体自身的影响力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彰显和放大,进而有效引导舆论,彰显价值取向。在突发事件中,身处一线的记者不可避免会遇到视线盲区。所谓一人智短,众人计长。前后方协作的机制等于为突发报道配备了“智脑”,能够通过集体的判断为现场采访提供有力支持,补充外部信息,制造新闻“爆点”。

四、结语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48字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为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此,在重大、突发等重要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彰显正确的价值取向,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每一位新闻人的使命。传统主流媒体更要肩负起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责,培育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作者单位 吉林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吉林突发事件价值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卷
吉林卷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吉林出版集团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