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洪涛
(新疆奎屯市第六中学 新疆奎屯 833200)
在以往中学体育教学中,由于受到课程制学习的影响,导致学生的自主性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给学生们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加之,大部分学校过于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忽略了学生身体和精神的健康。而中学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想要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对体育教学模式和理念的创新和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拓展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来辅助体育课堂教学。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当下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对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措施,组织学生进行课内和课外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课外体育锻炼是实现体育目的任务的有效途径,其和体育教学相辅相成,都是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课外体育锻炼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课堂的重要教学模式,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之间是分不开的[1]。学生通过课外体育锻炼,可以更好的对体育动作、技术、技能进行掌握,可以有效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并且也只有通过课外体育锻炼,才可以有效满足现代体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坚实基础,为学生积极主动进行体育学习营造良好条件。课外体育锻炼,是中学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课外体育锻炼和体育教学进行充分融合,是实现当下学校体育最终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若不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仅仅凭借体育课,是很难有效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也很难真正掌握体育技能。加之,受到体育课堂时间、场地的限制,教师需要有意识的把体育教学向课外进行延伸,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引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自主锻炼身体的习惯,使学生通过课内外体育锻炼,对技术进行领悟、熟悉、拓展、发展,使全体学生可以获得成功体验,促使学生终身热爱和参与体育锻炼。
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应把素质教育作为重点内容,保证体育教学目标和学校总目标相同,提升学生体育意识,积极主动创造良好条件,支持学生参与到课外体育锻炼中。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增加一些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体育锻炼内容,使学生可以感受到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教会学生怎样锻炼身体和健身,指引学生把课堂中学习到的体育理论知识和锻炼方法自主的应用到课外体育锻炼中[2]。此外,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明确每个学生都属于独立的个体,其兴趣存在一定的差异,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增设体育锻炼项目,调动学生锻炼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想要有效提升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质量和效果,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活动氛围,注重体育锻炼的硬环境建设与软环境建设。首先,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是离不开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的,因此需要根据学生人数的变化而变化学校场地。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体育经费投入,对体育设施进行不断完善,进而提供给课外体育锻炼良好的条件。其次,教师应结合学生的需求,利用开放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组织多样化的体育教学实践,使学生可以对课外体育锻炼氛围进行感受,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最后,教师应科学规划课外体会锻炼时间,指引学生对规定的课时体育课外锻炼进行参与,不强制要求上课时间,进而使学生可以自由参与体育锻炼,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
在中学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中,其中锻炼学生的争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课外体育锻炼中,教师可以开展丰富的活动,使学生可以感受到意志、精神、思想等层面的激励,使学生可以在参与时敢于竞争和勇于拼搏[3]。教师可以每个学期以班级为单位,举办一些课外体育竞赛活动,提供给学生发挥体育特长的机会和平台。例如,每个学期可以开展篮球比赛、跳绳比赛、拔河比赛、体操比赛等等,根据班级、女生、男生的特点,对项目进行设计,进而有效激起学生好胜心理,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学体育的整体发展。课外体育锻炼,是中学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属于体育教学的一种补充、延伸、继续,可以帮助学生协调人际关系,帮助学生树立群体意识,使学生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独立锻炼身体能力,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实际情况,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进行课内课外锻炼,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