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伟
(重庆市涪陵第十七中学校 重庆涪陵 408109)
化学是高考理科学科中的重要考查科目,高中化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存在难度。现阶段教师主要让学生通过做题理解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解题中梳理思路。为了提升学生的化学解题效率和准确性,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归纳解题方法,通过训练让学生灵活掌握,进而提升学生的化学成绩。
高中化学中质量守恒有关的知识一般都会涉及到定律,也就是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量总和是相等的。这在原子守恒中也是如此。常见的原子守恒题型包括:两种气体混合酸或者是碱吸收其中某种气体到没有剩余,求解消耗的酸或者是碱的体积;金属和酸反应生成气体时需要酸的物质量等,虽然会碰到很多种题型,然而解题方法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主要包括两种:首先,如果是一般的题型,学生可结合题意写出反应方程式,结合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寻找需要的不同物质之间的比例,之后解题;其次,如果是特殊的题型,学生可不用写反应方程式,学生要找出固定不变的相关物质间比例,之后依据常规题目的解题方法就可以。这是技巧性解题,对于学生也有一定的要求,即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因此,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要多积累知识。
高中化学电荷守恒就是离子化合物或者是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以及阴离子所带电荷数目的守恒,就是无论何种情况,阳离子以及阴离子电荷数是一样的[1]。遇到这样的题目时,学生可以立足于溶液中阳离子和阳离子带电荷数量,把计算进行简化,求解出答案。
该方法的依据就是得失电子数相同,是解题中常会用到的方法,除了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能够运用之外,还可以在其他方面进行运用,比如,电极反应、电解池等。学生要掌握解题的步骤,第一步,先找到氧化剂相对的还原产物,还原剂对照的氧化产物;第二步,找到某个离子或者是原子得失电子数;第三步,结合解题写出等式进行解题。
比如,在题目“0.25g磷消耗314ml氯气,则产物中的三氯化磷和无氯化磷物质的量比接近于多少?”中,要解答这道题就要运用守恒法,立足于守恒层面对题目进行分析,可以知道x+y≈0.008,3x+5y≈0.028,解题后得到x/y=3,所以,量比是3:1。化学方程式在解题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学生不能全面的掌握及应用,所以,解题时就要利用方程式,在这个过程中要遵循客观事实以及质量守恒定律。
该方法也是化学解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是基于数学思想“极端假设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般在选择题解题时会进行运用,题型涉及到明确混合物含量和反应物间量比关系、推测混合物可能的组成等。比如,“把含有n克HNO3的稀溶液,跟m克铁粉充分反应,铁都溶解掉,生成气体N0,已知有n/4克HNO3被还原,那么n:m不可能是( )A.3:2,B.4:1,C.3:1,D.9:2”,这是一道选择题,可以运用该方法,假设出两种情况,分别是铁过量和酸过量,再分别验证求解。
该方法的运用就是基于对化学反应进行分析,分析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差量,找到存在差量的原因,写出比例关系求解。通常碰到物质反应前后气体体积、质量和密度压强等方面有差异的题目时,可以选用该方法。学生在解题时要把握解题步骤:第一步,结合化学方程式对反应前后产生的差量实质进行分析,也就是出现差量的因素;第二步,找到已知量、未知量和差量间关系;第三步,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列出未知量、已知量以及差量间的比例,之后解答。
这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可以让学生清楚解题的思路,提升解题的效率。例如,“5g的C6H12O6。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随后将气体通过过氧化钠Na2O2,最后求氧化钠Na2O2增重多少?”,在解这道题时,如果学生利用方程式求解一氧化碳与水的量,解题会较为复杂。这时就可以选择该方法,也就是一氧化碳与过氧化碳反应之后,生成Na2CO3变形成Na2O2·CO,水与过氧化碳反应就生成NaOH,可写成Na2O·H2。基于化学式能够看到,要是Na2O2重量增加,就和一氧化碳反应增加碳和氧的重量一样,而和水反应让水中的氢增加,最后便形成(CO)6H12,求解出Na2O2重量增加5g。
顾名思义该方法并非是具体的计算,而是通过推理以及猜测得出答案,如果化学题目中有很多的计算,就可以合理的进行估算,进而提升学生解题的效率。比如,有规律的情况下,强碱溶液、强酸溶液每稀释十倍,随着PH值的变化,其规律有一定的局限[2]。然而这一方法在应用中,因为数值较大,计算较为复杂,所以,运用估算法不能得出正确答案。在应用估算法时,学生要认识到其灵活性较强,不能所有的化学知识都运用,碰到计算机较小的题目时,要提升答案的正确性,就要把范围进行缩小,这样在计算时才可以正确的得到结果。
综上所述,对学生而言,化学是一门很难学习的科目,对于化学的学习和解题是学生很苦恼的地方。通过给学生归纳解题方法,可以让学生结合化学题目特征,合理的选用解题方法,掌握多种方法,拓展学生的思路,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