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晔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 湖南长沙 410200)
在新课程不断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下,小学教学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及创新。小学生因为年龄小、身心发育不成熟,在课堂中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受到很大限制,很难激发学习兴趣。久而久之,这会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非常低。教师如果将数字绘本应用到教学中,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促进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生通常会利用画笔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通过模仿绘本绘画,来理解和掌握绘画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绘本集结了多种多样的绘画形式及技巧,学生可以从模仿做起,拓宽自己的绘画视野,有效提高绘画能力。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让学生对美术中的色调进行全面了解。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运用颜色变化来体现周边环境,还可以用来体现自己的心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绘画方法,让学生以绘本的形式和技巧作为参考进行美术画作,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教师营造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提高学生绘画质量的关键。信息技术有着直观、高效、便利、形象等特点,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1]。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认知水平来创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究,体现出美术教学的趣味性。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心中的风景》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自己喜欢的特色风景、地域风景等,对不同风景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其次,教师将学生喜欢的风景图片以及视频制作成微课,在课堂上播放,以视觉效果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发挥想象力。教师利用微课视频进行直观展示、创建风景的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绘画的初步印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绘画积极性。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与本节课有关的相关音频,帮助学生在声音中寻找绘画的灵感。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建教学情境,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多媒体技术与绘本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这样,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美术的现状进行绘本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2]。与此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创建美术绘本教学情景,还能活跃课堂氛围,丰富课堂内容,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秋天》时,因为学生没有太多的生活经历,观察力和审美能力欠缺,对秋天的认识较浅。所以,教师可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为学生制作动画情景:忙碌的秋收,累累的硕果,飘落的树叶,人们漫步在秋林、秋菊丛中等。当这些动画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就会豁然开朗,融入到秋天的美好意境中。教师如果再加上优美的音乐,可以使学生达到最佳状态,展开自己的想象,在脑海中浮现很多秋天的美景以及生活中的趣事。教师利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学生以后的绘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标准不断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将数字绘本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重要方法。数字绘本不仅是美术知识、美术方法的载体,更重要的是可以创建出更加直观、形象的教学情景,为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美术思想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学生学习具体的绘画方法和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