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史学阅读如何有效培养历史学科素养
——以新人教版必修2“新经济政策”微课教学为例

2020-01-06 23:17孙冬梅
科学咨询 2020年45期
关键词:苏俄重工业史学

孙冬梅

(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校 江苏苏州 215008)

2017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要通过“问题意识”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家国情怀”。这就需要教师深刻思考怎样建构有效的教学过程。

一、学界对“新经济政策”的研究现状

新经济政策在苏联史上是一个争议巨大的政策转变。郑异凡[1]回顾了新经济政策的缘起和苏联工农业、商业等一系列财政金融改革,并对政策执行期间的党内派系斗争做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强调了新经济政策的成果主要是由于没有国家上层建筑的保护和支撑而最终被废除。周尚文[2]认为,这是由于列宁对国家政策的走向有疑虑,以至于始终没能真正解决相关经济建设理论的建构。李述森[3]、赵旭黎[4]更倾向于“新经济政策只是一个为稳住政权的临时举措。”黄立茀[5]观察当时苏联各阶层的生活状态,讨论了新政策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闫永飞[6]则聚焦于对商业、农业和工业的的改造措施和后果,论述了新经济政策的双重战略目标及对世界历史的意义。王祖奇[7]更将其定义为是对20世纪世界经济“整体化”的反馈。沈志华[8]关注的是农村市场经济中的“剪刀差”问题。王晓菊[9]认为,待遇的差距让工农联盟再次出现了裂痕。靳书君、孙兴芳[10]通过20年代旅俄中共党员的亲身体会,探讨了粮食税等改革措施的利弊。王力军[11]赞赏了列宁不搞教条主义勇于直面危机、敢于创新探索的精神。

档案资料主要有沈志华主编的《苏联历史档案选编》、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列宁全集》和《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经济问题决议汇编(第一卷)》等。

二、史学阅读指引下的“新经济政策”微课教学建构

通过史学阅读,依据课程标准,我们从三个方面对“新经济政策”进行微课教学建构。

讲述:1921年2月,持续三年的苏俄国内战争最终取得胜利,但一群“穿着军装的农民”发动了暴动,新政权的危机又来了!

(一)必须的“退却”——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材料一 苏俄向外输出的革命,尤其是德国革命的失败,使苏俄领导人认识到世界革命高潮还没到来……列宁转而利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外贸和租让为突破口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

——《20世纪早期中国知识界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观察、研究与思考》[12]

材料二 实行“农产物征收法,强制征收农民自给外之余剩,以分配非农民,农业生产能率,因降至最小限度。……遂演成一千九百十八年至二十三年中大恐慌,饥冻死者达二百万人以上,不得以乃改行地租法。”

——《20世纪早期中国知识界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观察、研究与思考》[13]

问题: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20世纪早期中国知识界对列宁转行新政策的原因有哪些认识?[参考答案:1.输出革命失败促使苏俄领导人关注本国政权的安全;2.希望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推动本国经济和外交认同;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讲述:如何尽快平息国内危机、巩固工农联盟成为急迫的问题,列宁采取了什么措施?

(二)及时的让步——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材料三 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要做到这点,就非认真改变粮食政策不可。这种改变就是用粮食税来代替余粮收集制,而这种代替是与交完粮食税之后的贸易自由。

——列宁:论粮食税、贸易自由、租让制

材料四 “现在我们处于必须再后退一些的境地,不仅要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而且要退到由国家调节商业和货币流通。……只有经过这条道路我们才能恢复经济生活。”

——列宁:在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表会议上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报告

问题: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决定采取什么对策?这次的对策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1.采取了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的政策、恢复自由贸易和货币流通。2.特点:利用货币、商品、市场等要素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讲述:列宁经过反复思考和解释,主导苏俄做出退让以改善经济政治形势、巩固政权。

(三)成绩里的隐患——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材料五 在1921年以前,农民暴动可以说是俄国的普遍现象,而今天差不多完全没有了。农民对他们目前的境况是满意的。

——列宁:《俄国革命的五年和世界革命的前途》

材料六 至于轻工业,我可以有把握地说:在这方面出现了普遍的高涨。……(重工业问题)这方面的整个情况还是严重的。落后国家要有几亿美元或金卢布的长期借款,才有可能发展重工业。

——列宁:《俄国革命的五年和世界革命的前途》

问题:苏俄(联)采取新经济政策后取得了什么样的结果?如何看待这个结果?[参考答案:1.农业经济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较慢,仍然缺乏重工业发展所需的资金。2.重工业缺乏发展资金阻碍了苏联快速实现工业化。]

教学意图:通过在史料探究中的的师生合作,突出培养学生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认识,辨证地看待新经济政策在1921年苏俄解决危机时发挥的作用,更要从苏俄(联)经济政策的调整,培养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认同和对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感知。

三、史学阅读如何有效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

通过史学阅读,教师可以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建构有效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有许多需要我们注意的:

(一)不能使用那些引用资料注释错误及随意修改原文的“问题史料”。严谨、正确的史料是学生史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

(二)阅读有助于理解知识。通过阅读列宁的文献,我们发现他也明确表示担忧新经济政策无法快速积累重工业发展所需的巨额资金。如果不通过史学阅读,我们很容易将列宁和斯大林两者割裂对立起来的,而他们的政策实际上是有内在的继承和发展的。

(三)教学立意是灵魂。我们在教学中要恰当地升华对党、国家和民族的无限自尊心和自豪感。如在本教学例中,苏(俄)联的政策不仅带给我们前行的经验,还有发展的束缚。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讨论点延伸到我们伟大的党和国家、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突破束缚,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取得新的进步。这样的教学立意对家国情怀的抒发有较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苏俄重工业史学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扬雄的蚕丛说与史学价值
美国借救济援助渗透苏俄
美国借救济援助渗透苏俄
斯大林工业化思想论析
信与疑:鲁迅如何看苏俄
浅论我国前四个五年计划对当代改革的启示
浅论我国前四个五年计划对当代改革的启示
《西方史学通史》第三卷“拜占庭史学”部分纠缪
史学漫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