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远
(沈阳药科大学 辽宁沈阳 110016)
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展开的,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能力为契机,通过常规的训练、心理疏导、情感教育以及心理指导等方式推动心理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关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不罕见,有的学生性格孤僻,会有考试焦虑症,经常出现注意力低下的问题,遇到事情情绪冲动等等,这些都在高校心理教育教学的研究范畴之中。对于具体行为的出现,给予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真正做到对症下药[1-3]。
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基础。为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优化:
高校也对心理健康课程做了相应的投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大型论坛会,针对学生群体的具体特点,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规划。
通过互联网问卷以及匿名信箱等形式,调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的普遍情况。开通学生心理健康咨询通道,为学生解决各种心理方面的疑难杂症。
越来越严峻的高校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上广泛关注的焦点话题。伴随着人们思维理念的不断革新,进一步巩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对高校而言,普通的以及流于形式的健康教育可能并不能真正起到作用,因此创新是高校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经之路。如今教育改革已经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各项改革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出现得愈发频繁,因此亟待出台创新方案和措施。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几乎在每一个高校中都有所开展,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呈现。但大部分高校都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选修层面,导致并没有实质性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教材往往忽略了针对性的培养,过分注重结果和形式,并未真正落实心理教育的问题诊断,大部分学生的焦虑性依然非常明显,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工作并没有开展到位。
心理健康教育是由课程加上实践共同组成的,课堂对于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确有一定的效果,但课堂之外的心理教育活动就相对比较弱化。从目前的具体情况来看,课程,班型差异以及授课的时间段对心理健康教学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有抵触心理,认为课程过于枯燥,真正吸收知识并学以致用的人少之甚少,因此,改变单一的教育模式,是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
如今互联网的发展愈发迅速,心理健康教育有必要开通互联网运营渠道,进行大力宣传以及获取资源。线下所做出的投入和努力基本以单向输出为主,辐射力度小,覆盖范围不够广泛,需要利用互联网的前瞻性,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转。
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展开调查,可以通过网络问卷,调查采访的形式,设置问答环节,真正走入学生群体,了解到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根源,并制定合理且可行性的计划。针对不同学生遇上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课时的合理分配,划分出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帮助学生找到排解压力和释放情绪的最佳方法。
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为出发点,将心理健康课堂与拓展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关规定,同步理论与实操,优化技能培训。在课堂的拓展训练中,设计心理健康测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变换课堂的授课模式,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开拓互联网渠道,宣传心理教育教学的知识,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通学生服务通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问题自行提问,将会有专门的线上客服为学生解答,建立全方位深层次的心理教育工作平台。例如,心理健康咨询微信群、电子匿名信箱等等,鼓励学生有情绪及时倾诉,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现如今,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重中之重,吸引了全体师生的高度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光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而是更加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从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情况来看,学生消极心理愈发严峻、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相对单一、未能与互联网有机结合,一系列问题的暴露都成了制约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展开的客观因素。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创新是十分必要的,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