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华
(山西省阳高县农业农村局,山西阳高 03810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国民经济中,农业经济占有重要的地位,农业经济支撑着其他产业的稳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新农村背景下,由于乡村经济振兴的需要,农业经济管理显得至关重要,农业经济管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工作。政府相关部门对农业经济管理重视程度在逐渐增加,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经济投入比重逐年增加。新农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需要通过对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发展和管理的水平,提升农民收入,以此来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快速、稳定的增长。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地位不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机制整体上有了不错的发展和提升,但是受历史和国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机制相对于发达国家仍然比较滞后。农业经济管理机制发展水平与整体国民经济发展不匹配。农业经济管理机制的滞后主要体现在管理程序不明确、权责分工不到位、政策体制不健全等诸多方面。农业管理机制滞后,导致了生产要素使用缺少科学合理控制,劳动生产效率低,劳动资源短缺且利用率不高。这些问题都在或多或少的限制和影响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在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要求和趋势是:推动农业经济管理向着现代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农业经济管理策略必须立足长远,推动农业经济及其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农业政策和管理体系进行了建立和健全。但是受基层管理人员思想意识和认知的影响,在政策和管理体系的落地执行上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而且因农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无法准确认识农业经济管理,不懂得团结协作,习惯了各自为营,阻碍了农业经济管理政策、体系的落实和发展[2]。
农业经济基层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发展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其综合素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农业经济的管理水平。部分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不思进取,没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更新头脑中的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无法了解和把握现今社会经济发展层面上的农业经济管理手段及方式,缺少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主动研究新型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热情和激情;部分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不够,综合素养较低,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比如,有的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理论知识知之甚少,根本谈不上指导和组织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
农村经济管理中,软件主要指农业技术,硬件主要包括生产设备设施等。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农业生产软硬件条件对生产效率的提升、农业资源的利用、农民劳动积极性的调动有重要影响。受经济投入和农民知识水平的影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仍然比较落后,个别偏远山区生产设备老旧落伍,网络通信覆盖不到。
农业经济管理体系是农业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对农业经济发展和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优化农业经济管理体系,要综合分析影响农业管理效果的众多因素,根据我国农业经济实际情况,依据经济管理理论,对现有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和创新。首先,国家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是农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基础,将国家农业政策和纲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是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制定和优化的出发点;其次,各区域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要与当地的地理、资源、人口等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具有地方特色;最后,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要将农村振兴、农业收入增加、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第一目标[3]。
基层管理人员作为农业经济政策和管理体系的执行者,其综合素质和管理意识对于政策和管理体系的落实有根本性的作用。基层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农业经济在我国整体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提高对农业经济的重视程度;管理部门要通过组织培训、学习和考察等方式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思想认知上提高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地方农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各个工作环节监管和控制,提高农业经济的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化管理,摒弃粗放式、随意式的管理模式;加大农业经济管理在农民群体中的宣传教育,提升农民对农业管理的认同和认知。总之,农业管理部门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提升基层管理者和农民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意识,调动其参与农业经济管理的热情。
依据区域实际情况,创建科学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是实施农业经济管理,实现农村经济振兴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传统的农村产业结构多是以粮食生产和种植业为主,并未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而且粮食生产和种植业缺少深加工,经济附加值低等情况,致使农业经济效益与生产效率有限,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落后。农业结构调整是各地农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需要结合地方农业生产情况、生产规模建设、农业资源优势,利用农业经济管理政策和农业发展战略开拓思路、明确方向,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便利条件。例如:综合拓展农业与种植业产业结构,推进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和生产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创建绿色农业产业生产基地等。
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和普及,给农业经济管理发展和提升注入了活力,提高了农业信息、技术传播速度,促进了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加快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效率、促进农村经济走向繁荣的重要手段。目前,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工作,国家在政策和资金投入上大力支持,为农业经济现代化提供了便利,各种农业信息工具得到更新完善,农业信息化管理办法也不断增多,有效扩大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覆盖区域。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而言,不但是对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的拓展,也是对农村资源配置的优化再利用。然而由于农业信息化建设地域广阔性和内容复杂性的特点,给现阶段推广农村信息化进程带来了更大的困境。无论是从农村自身还是国家社会管理而言,都应该及时调整策略,转变对农业生产的态度,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既要保证信息化技术和设备在农业生产环节的应用,又要从根本上转变农民对于信息化的思想认知,以实现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农村的深入落实。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之一,农业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农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开展,方可对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提升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新农村背景下切实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需要不断地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业经济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健康、平稳和快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