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里丰
(常熟市尚湖水利管理服务站,江苏 常熟 215500)
常熟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太湖下游,长江三角洲前缘,是典型的平原河网地区。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四名,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市、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2017年5月,水利部印发了《水利部关于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南方各省20%以上县(区)级行政区应达到《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试行)》的要求。2017年7月,江苏省水利厅印发了《省水利厅关于做好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的通知》,常熟市率先完成了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为今后类似地区创建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提供了借鉴。
常熟市当地水资源不足,过境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比较丰沛。地表水资源主要依赖长江水源。本地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4.12亿m3,人均水资源量仅有272m3,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7。地表水水源是常熟市主要供水来源,水资源量年际分布差异大。
全市总用水量稳中略增,2016年用水总量为25.48亿m3;2017年华润电力技改项目正式投产,水电直流冷却实际取水量新增10.00亿m3,总用水量为28.60亿m3;2019年全市总用水量基本与2018年持平,农业和工业用水量逐年下降,城镇用水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总用水量呈稳中下降趋势。
存在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水资源浪费现象,灌溉水利用系数、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用水效率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节水型企业建成率不高。
高耗水、高污染的纺织印染、化工、造纸等行业仍是常熟市的支柱产业,地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019年水功能区Ⅴ类水及以下断面占2.5%,局部地区仍存在河道黑臭现象。传统水利工程河道硬化、渠化现象比较普遍,河流的自净能力和自然生态功能不能完全发挥作用。部分地区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因城市发展、湖泊滩地围垦及开发区建设,导致部分河道、水面被填塞。
水资源管理未对镇级政府进行考核,需研究乡镇一级考核办法。水务一体化管理整合时间尚短,公共供水计划用水管理有待提升。
工业用水缺乏有效的节水激励机制,资金投入主要依靠企业自筹,常熟为南方丰水地区,市民和企业受传统用水观念影响,主动节水意识不强。
3.1.1 建立健全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
市住建局承担的涉水职责划交水务局,市给排水管理所、城市节水办、污水处理厂隶属关系调整为市水务局领导;统筹考虑城乡防洪、河道整治、水源地、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水环境与水生态建设,力争做到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水功能区管理相协调,城市水利管理与市政管理相协调,城市水利设施与流域和区域水利设施有机结合,着力解决城市河道黑臭等问题,真正做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3.1.2 落实总量强度双控
常熟市制定了《市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控制目标,全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了节水考核评估体系,逐步建立领导干部离任自然资源审计制度,推行合同节水管理运行机制,探索建立“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合同节水管理运行机制。在火力发电等八大重点用水行业,水嘴、洗衣机等生活用水产品,以及公共机构和灌区等领域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
3.1.3 加强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管理,完善取用水监测
印发了《常熟市城市节约用水“三同时”管理办法》《常熟市城市节水“三同时”制度实施意见》。用水量500m3以上的用水户、特种用水行业用水户等纳入计划管理,建立计划用水户档案,对可能超计划的用水户发布警示,对超计划的自备水源取用水户实行累进加价征收水资源费。对用水户进行“星级”评定,在新审批取水许可时,均要求取水户安装先进计量设施,规模以上取水户要求接入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3.2.1 考虑水资源条件和水环境容量,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将市区高耗水、有污染的工业企业迁至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园内厂际串联用水、污水资源化,供水、用水、排污、治污系统化集中管理,解决结构性污染。运用高新节水技术与装备提升改造轻纺、服装、冶金、化工、造纸等传统产业,关停工业园区外小型化工企业,发展示范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2015—2019年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企业262家。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低耗水、高产出的IT、精密机械、光电子、集成电路等产业,新材料产业园将产业园污水处理厂的达标尾水引入人工生态湿地进行处理,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后接入园区工业水厂,再供给园区各用水户使用。加快淘汰和取缔工艺落后、用水效率低、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和产品。重点对化工、冶金、轻工行业进行清洁化改造,建立清洁生产企业清单和清洁化工业改造项目清单。
3.2.2 政策引领,加大资金和科技扶持力度
发挥“常熟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引导基金”等政策激励作用,加大对企业节水设备投入和科技创新方面的扶持,加大节水示范企业建设力度,创建“节水型企业”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全市高新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例由2015年的36.9%上升到2019年的38.8%,与2015年相比,一产上升0.01%,二产下降4.25%,三产上升5.12%。
3.3.1 大力发展现代节水农业、生态有机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水利信息化
重点推广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和变频恒压供水系统,减少渗、漏水损失;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产业链,减少氮、磷对水体的污染。推广董浜镇镇级节水灌溉协会的管理经验,将农村水利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组织进行有机结合,初步形成政府扶持、科技支撑、协会组织、百姓参与的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由协会对本镇节水灌溉工程实行管理、收费、统一维护。依托南京理工大学、常熟市水利技术推广站建成的基于3G网络和物联网平台的董浜高效节水灌溉远程监控系统,对全镇5万亩节水灌溉农田进行日常管理。
3.3.2 强化工业节水
3.3.2.1 节水型园区建设
开发区内新建居民住宅和公共场所全面推广节水型器具,降低供水管网漏失率,定时巡查检漏。采取蒸汽冷凝水回收再利用、外排废水回用和“零排放”等措施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建设中水回用系统,经处理后的中水或雨水用于园区内市政道路养护、绿化用水。
3.3.2.2 技改示范建设
淘汰耗水量大、技术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开展节水诊断,进行水平衡测试、用水效率评估,严格用水定额管理,推行循环用水及非常规水源利用,鼓励电力、钢铁、纺织印染、化工、食品发酵等高耗水企业废水深度处理后回用。纺织行业推广高效节水型助剂、生物酶处理、高效短流程前处理等节水工艺;造纸行业推广纤维原料洗涤水循环使用工艺和低氯漂白和全无氯漂白技术;化工行业通过控制循环冷却水pH值,推广软化除硬、脱盐、除铁、除浊等技术降低循环水补充水量。加强“节水型企业”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发挥“常熟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引导基金”等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特别是纺织等高耗水行业,要加大企业节水设备投入和科技创新方面的扶持,指导企业健全完善取用水台账。
3.3.3 打造海绵城市,完善城镇供水节水设施建设
推广先进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用于景观、绿化浇灌、厕所冲洗;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实现城市径流污染有效削减、提高防洪除涝能力和雨水资源高效利用;严控水域岸线,鼓励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用水单位使用再生水,逐步禁止公共绿化、道路和车辆冲洗使用自来水。新建、改建、扩建污水处理厂项目,要求30%尾水进行回用;加强城市管网的维修管理和漏水监测,加大新型防漏、防爆、防污染管材的更新力度,新建和改建、扩建建筑,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公共建筑空调普及循环冷却技术和中水回用,提高游泳池的用水重复利用率。
3.4.1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
长江和尚湖饮用水水源地划定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禁止与取水无关的设施,二级保护区内均没有排污口、网箱养殖、旅游垂钓。近几年完成长江取水口头部围护工程、二水厂深度处理工程,启动长江水源地上下游水质自动监测站工程,制定和完善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成环境应急指挥平台,启动水源地巡查和执法联动机制,在水源地取水口建设水质安全预警监测和生物预警系统,安装全球眼等监控设备,对水质变化进行预警。
3.4.2 强化水污染监测与防治
加强水功能区规范管理,完成水功能区确界立碑。市水利局对37个水功能区实施全覆盖监测。水质通报按期报送市政府分管领导,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出重要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开展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工作;对年度评价不达标的水功能区,市水利局发文向环保局书面提出分阶段限排意见。
3.4.3 不断提高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常熟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2015年的83.2%逐步上升至2019年的90.5%。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Ⅴ类和劣Ⅴ类断面数量明显减少,农村河道水质不断好转,黑臭河道大量消除。
3.4.4 严格地下水资源保护
严格执行《关于在苏锡常地区限期禁止开采地下水的决定》,深层地下水全面禁采;地下水水位自动监测,全市27眼地下水监测井均纳入江苏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3.5.1 城乡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管接和分散式收治相结合
按照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四统一”模式,各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延伸16.8km,583个自然村生活污水得到治理,2019年生活污水处理率城区为98.5%,镇区为94.6%,农村为82.1%;城乡生活垃圾按照“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一体化模式,实施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
3.5.2 加强领导,深抓河长制
成立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的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设置河长制办公室,水务局增设河长制改革科,建立河长制工作体系。明确河长职责和部门分工,编制“一河一策”方案,结合供给侧结构改革“补短板”,不断深化河长制改革。
3.5.3 推进河道畅通工程
常熟市编制了《常熟市水系连通调控规划》和《常熟市城区畅流活水规划》,开展了“畅流活水”工程建设,加快了骨干河网整治和调控体系建设,每年投入超过3亿元。常熟市畅流活水工程——项泾河整治后工程效益显著。
3.5.4 加快河湖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
开展尚湖、昆承湖、南湖荡、沙家浜、泥沧溇等湿地水生态修复工程,望虞河和阳澄湖流域、白茆塘和盐铁塘的专项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水源地保护、河湖生态修复、工业企业中水回用和“零排放”等项目,建成10个水污染防治示范项目。市政府成立领导小组,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属地负责”原则,整治黑臭河道。治理后,河湖水质明显好转。
3.5.5 开展河湖健康评价
常熟市编制了《常熟市河湖健康年度评价工作大纲》,2014年完成了海洋泾和昆承湖的评价;2015年完成了海洋泾、昆承湖、白茆塘、金泾塘、尚湖的评价;2016年完成了海洋泾、昆承湖、白茆塘、金泾塘、尚湖、南湖荡的评价;2017年开展了尚湖、南湖荡、官塘、徐六泾、南福山塘、大滃的健康评价。
3.6.1 日常宣传
开展“丰水地区为什么要开展节水”宣传活动,推行“节水防污,节水减排”的理念。宣传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目标、载体、制度和节水知识,对先进单位、个人、经验,节水的法律、法规、政策,节水执法进行宣传,对浪费水资源、污染水环境的行为进行曝光。2019年各类媒体共计宣传95次,制作横幅121条,街头宣传52次,进入村企宣传108次,发放宣传资料5321份、宣传纪念品2987份;2019年累计出动志愿者3000多人次,向市民发放各类节水宣传单、宣传品达6万多件。
3.6.2 主题宣传
围绕“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建设海绵城市,促进生态文明”等主题,拍摄《生命之源》《水润虞城》普法短剧,在电视台、电台播出公益广告;全市各镇巡演“爱水护河” 文艺节目13场次;开展2019年常熟城市节水宣传定向登山活动;组织师生参加常熟市“我的天堂我的水”主题征文活动;编制节水校本课程、海报,开展中小学生参观省级节水教育基地——董浜镇节水灌溉基地活动。
3.7.1 抓水生态文化建设
生态尚湖水域面积达到8km2,以主体水面为核心,建立荷香洲公园和钓鱼渚公园,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有人工湿地林、沿湖堤岸人工林和沼泽湿地,是越冬鸟类主要的栖息地。建有江南最大牡丹园、中日友好樱花园、水上森林公园、桃花园等植物园。
3.7.2 传承水历史文化
尚湖因姜太公在这里垂钓而得名,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言子在此“弦歌”。依托姜尚文化区和弦歌台、传承弦歌渔乐太公垂钓、尚湖竹筏垂钓水文化体验项目。发扬民俗水文化,开展“品尝金秋”自驾游、龙舟竞渡、纪念楚国大诗人屈原的风俗活动。
3.7.3 弘扬现代水文化
国家5A级旅游区沙家浜芦苇荡生态湿地,形成以江南水乡革命斗争故事为主题的“红色教育游”、以水景观光为内容的“绿色生态游”、以品尝水产为特色的“金色美食游”、以江南水乡古镇文化为亮点的“影视文化游”,沙家浜“四色游”久享盛誉。获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称号。
入海江河三角洲城市群区域,如上海、香港水资源消耗量巨大,饮用水源取自该地区附近的大江大河的岛屿性水库和河口海岸型水库,如上海青草沙水库、陈行水库等,香港船湾水库和万宜水库等现代海湾水库。保护好上游,解决好江河三角洲城市群的节水排污问题,是从源头上提升饮用水质安全、避免水库富营养化和保障使用年限的最有力措施。常熟市水资源消耗大、排放大,节水伴随着治污,实施水务一体化,智慧水务审时度势,具有可推广的示范意义。
常熟市立足江南水乡的自身优势,以水为魂、以绿为脉、以文为蕴,构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市、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常熟市是“山水林田湖草”国家生态战略的范本,实现了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常熟经济社会发达,推行合同制节水条件得天独厚,节水产业的发展为供给侧改革注入活力。同时,应进一步推动水务一体化、合同制节水,在管理末端的延伸和涉水体制改革中,继续为南方丰水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和水生态文明城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