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 英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 江苏苏州 215000)
“重新认识和发现幼儿园生活活动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契机与价值”,是课程游戏化推进过程中提出的“六个支架”之一。它引领一线教师体会“一日活动皆课程”的课程观,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程中重预设轻生成、重教学轻游戏、重集体活动轻自主活动等行为,要求教师尝试从幼儿生活中、游戏中及讨论的话题、关注的问题,发现幼儿学习的契机与价值,支持幼儿深入探究学习,从而引发幼儿园课程实践的实质性改变。下面围绕课程案例“竹篱笆和牵牛花的故事”,从幼儿发现问题、实践探索、收获成长的过程出发,思考课程活动生成与发展的路径。
每天的故事分享环节是幼儿运用自己的语言充分表达和交流的平台,非常受幼儿喜欢。某一天的故事分享中,欣怡为大家讲述了暖暖的故事《竹篱笆和牵牛花》,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昊昊说:竹篱笆有了牵牛花陪伴,它就不孤单了!
琳琳问:竹篱笆是怎么帮助牵牛花的?牵牛花怎样从竹篱笆脚上、腿上、肩膀上爬上去?
欢欢说:牵牛花到底长啥样子?到哪里才能见到牵牛花?
尽管绘本提供了一些直观图片,但对有些问题,幼儿似乎并不能直接从图片获得解答。讨论的最终结果是我们班的种植园地将要实验一个新项目:搭竹篱笆、种牵牛花。幼儿制定计划、设计竹篱笆、收集材料,属于他们的“竹篱笆和牵牛花”的故事悄然展开……
幼儿收获:幼儿感动于竹篱笆和牵牛花“陪伴”“互助”的温暖情感,更好奇于“竹篱笆是怎么帮助牵牛花的”。他们反复阅读故事,展开热烈讨论,积极寻求答案。但是,“牵牛花从竹篱笆脚上、腿上、肩膀上爬上去”的整个过程是植物生命生长的全过程。仅从图片、书籍等获取的信息并不能满足幼儿直观体验、实际操作的需求。幼儿产生了探究学习的内在动机。
教师思考:幼儿的话题讨论中产生了有潜在教育价值的问题情境。我们可以触摸到幼儿内心急切的探究愿望。那么,从哪些方面入手去支持幼儿展开探究学习,帮助他们获得自己想要的答案呢?这是在课程实施阶段,教师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牵牛花是怎样从竹篱笆的脚上、腿上、肩膀上爬上去的?这个问题的解答成为了幼儿探究学习的内容,更是课程发展的生长点。在教师材料支持、观察指导等行为策略的支持下,幼儿搭建篱笆、播种管理,亲历了牵牛花生长、变化的全过程,用亲身体验的形式碰触文学作品中的角色、环境、事件的过程。期间,四个相互关联的问题情境连续生发出来,形成了课程发展的情境脉络。幼儿围绕每一个问题情境,协商讨论、计划实践、观察记录,交流分享,展开了深入学习。
问题情境1:竹篱笆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活动片段:讨论计划。
昊昊:竹篱笆会像栅栏一样吗?
可可:竹篱笆可能和黄瓜棚差不多,是用竹子插进泥土搭起来的。
欢欢:绘本上就有竹篱笆的样子。我们可以把它画下来,照着样子来搭建。
欣怡:那我们明天带竹子到幼儿园,试试搭建竹篱笆。
关键经验链接:幼儿与同伴协商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意见。
教师支持策略:和幼儿一起收集整理竹子,汇总幼儿讨论意见,带领幼儿搭建竹篱笆。
问题情境2:怎样照顾牵牛花?
幼儿活动片段:播种管理。
播种:把准备好的种子撒在竹篱笆周围的泥土里。
管理:每天一位值日生轮流负责浇水、施肥、拔草,并把它的生长情况记录下来。
关键经验链接:幼儿积累牵牛花从种子、芽苗、藤蔓到开花等生长、变化过程的经验;提升动态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的表征能力。
教师支持策略:关注“牵牛花”专项值日计划的执行;为种植管理和表征记录提供工具。
问题情境3:牵牛花是怎么爬到竹篱笆身上的?
幼儿活动片段:观察记录。
琳琳:牵牛花发芽了,翠绿、翠绿的,叶片像蝴蝶。
可可:藤蔓是螺旋形的,是旋转着向上攀爬的。这个发现要记下来。
欣怡:离竹篱笆近的藤就会先爬上,离竹篱笆稍远的也会慢慢爬过去。
小五:牵牛花爬满了整个竹篱笆,成了一堵绿色的墙。
关键经验链接:幼儿发现牵牛花藤螺旋攀爬的现象,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述。
教师支持策略:用照片记录牵牛花生长过程;定期组织幼儿讲述观察中的发现,记录幼儿语言,收集幼儿的表述,呈现在主题环境中。
幼儿是一个整体,他们的生活是完整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能割裂幼儿完整的经验,窄化幼儿的学习途径,仅从种植活动或科学领域入手,展开探究学习;而要践行“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通过集体活动、区域游戏、日常观察、种植活动等环节,架构课程活动网络(图略),创设立体的学习情境,拓展幼儿实践的途径,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同伴、教师的全方位对话过程中,获得经验的持续生长。
在解决每一个问题的情境中,幼儿都将通过集体活动的猜测实验,延伸到区域游戏中的调整操作,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持续关注。伴随着观察发现、记录表征、表达交流等学习行为的发生,幼儿的知识、能力、情感和学习品质将获得整体、均衡的发展。
幼儿收获:幼儿不仅经历了一次现实的、具体的课程探究历程,更体验了一个“猜测与验证、坚持与耐心”等优秀学习品质不断生长的“自我建构”过程。
教师思考:课程不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伴随着幼儿兴趣、经验、话题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过程。
“竹篱笆和牵牛花”课程故事的生成与发展,真正浸润到了幼儿的生活中,有效链接了幼儿的原有经验,能持续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积极助推了幼儿更有力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