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让孩子成为主角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微课”的实践研究

2020-01-06 06:09:53黄海辉
科学咨询 2020年33期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黄海辉

(珠海市香洲区云峰小学 广东珠海 519000)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增强,我们已经进入了微时代,微信、微博等平台的使用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一些短小精悍的阅读和学习模式。因此,出现了微课这一教学方式。微课教学能迎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知识重点。微课的出现让小学教学模式发生了一些变化,课堂教学中引入了翻转课堂进行教学。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可以把小学生的注意力从电脑集中到课堂上,模仿教师的操作,不懂的内容也可以在课后观看微课得以解决,从而提高了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

一、微课的特点

(一)课堂时间短

微课的课堂时间一般在5~10分钟,是传统课堂时间的1/4,教师要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内讲完一节课的知识点。学生是一类特殊的群体,他们对学习的认知程度不够,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思绪不集中的情况。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学生会被电脑吸引,从而忽视教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在课堂上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上课情况。因此,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师如果运用微课教学,可以用1/4的课堂时间讲完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接受知识,完成课堂任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视频内容简洁精悍

微课视频内容的制作需要教师总结教学重点,视频内容要融合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要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微课的制作质量,如果视频不严谨、不形象,则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不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1]。只有微课教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才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真正的微课教学。

(三)丰富了教学环境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主要是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上展示提前制作好的PPT,教师对PPT的内容没有做到仔细研究考虑,只有前几页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后面几页都偏向于文字和图片,看起来十分枯燥。因此,学生早已厌倦了传统教学模式。此外,传统课堂冗长的教学时间也会让学生丧失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教师运用微课教学能够丰富教学环境,在课堂上能添加学生操作的环节,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使用方便

微课相对于传统的PPT、视频、音频等形式在使用方面较为方便。一方面,微课的内容短小精悍,学生能够实现随时随地观看教学视频,教师如果把微课视频制作的精美、有趣,则能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记忆,甚至达到过目不忘的效果[2];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把微课视频发给学生家长,让家长督促学生完成好微课的观看学习。由于微课包含的内容比较重要,也比较难,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此外,课堂上利用微课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帮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学平均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的具体策略

(一)构建情境,移情入境

由于微课的时间较短,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喜欢直入主题,没有注意知识的引入环节,使得视频内容过于突兀,大量的重难点会让学生在学习时难度过大,渐渐失去对微课学习的兴趣,浪费了微课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要注意构建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移情入境,在教师创设的虚拟环境中感受课程的重点,强化自己的学习意识[3]。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第二课“美化调查图表”这一章节时,不能只在微课中展示美化过的调查图表,或者只对美化调查图表的操作规程进行文字性表述,让学生缺乏操作的直观感受,会觉得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没有任何差别,从而不会重视微课的学习和利用。对此,教师需要注重微课的直观性展示,应该在微课中添加美化图表的具体操作过程。例如,单元格的各项功能,怎样在表格中插入行与列,以及如何合并单元格等,帮助学生熟悉Excel的各个窗口工具,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来美化图表。教师还可以在视频中,利用一个小机器人作为教学助手,帮助教师提出教学问题,增加教学视频的趣味性,使学生身临其境,促进微课教学的不断发展。

(二)注意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微课教学,教师都需要进行分层教学,注重因材施教。尤其是在微课教学过程中,由于视频中所包含的重难点非常多,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很高。学习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他们能够很快理解和吸收视频中的知识点,但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不能关注到视频中的知识点,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教师讲的不知所云。对此,教师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微课视频。教师可以将其分为基础版、强化版和拓展版三个版本,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培优补差,从而提高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第八课“制作北京奥运游多媒体作品”时,教师可以制作三个版本的微课视频。基础版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习认识幻灯片的定义,认识Powerpoint界面的主要功能,了解多媒体作品设计的基本框架,能基本掌握对幻灯片的处理,包括背景和图片的插入和更换;强化版的微课需要学生学会分析和设计,能自定义动画和超链接,能进行图片大小、类型、显示的处理,能学会合作交流,学习别人设计作品中的优点;拓展版的微课内容主要是对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进行牵引,让学生学会欣赏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注意选材和多媒体设计的结合,能相互评价作品,从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让学生自行完成多媒体设计作品,拓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也能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优化教学设计[4]。

(三)借助平台,自主学习

由于微课具有短小精悍、使用方便的优势。因此,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对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和探讨,这一模式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将微课线上、线下教学联系起来。在线上,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平台的互动功能,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为教师及时获得教学反馈提供帮助;在线下,学生可以不断观看教学视频,理清知识重点和难点,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第三课“计算旅游城市的平均气温”时,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填充表格数据和计算平均数。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微课视频拷贝下来,在课后能参照微课视频中的操作,练习Excel的各项功能,并进行简单的平均数计算。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美化图表。学生完成以后,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发给教师。教师批改评价后,再反馈给学生。这样,学生就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正。同时,教师也可以把微课发到平台上,学生可以在平台上搜索微课观看,并练习,学生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借助平台对教师进行提问,从而让学生的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也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十分受教师的欢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应用微课能够充分体现课程的学习特点,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重点,并贴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展现出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在此过程中,也需要教师不断优化微课视频的内容,不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提高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猜你喜欢
微课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2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06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00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