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维佳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8)
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一边为以后的工作生活积累经验,一边还留在校园保持天真的学生气息,两方面的舆论信息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产生冲击,很容易导致学生自己无法消化产生消极和错误的想法,让一些心理防线本就脆弱或偏激的学生做出无法挽回的举动。这不仅会对学生的个人生活产生影响,也会给学校相关方面带来隐患,甚至在学生走向社会会给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带来隐患[1]。
根据笔者日常的积累以及对周围学生的观察,我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大多数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问题,有的学生情况比较轻,可以自我调节,有的学生情况比较严重。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抑郁自卑。在观察和分析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心理状态不健康,大多数学生容易产生抑郁自卑的心理,尤其是抑郁心理,基本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苗头。近几年,因社会压力大,以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让学生无法承受,经常会看到电视和网络上报道某大学生跳楼自杀的行为事件。因此,学校方面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关注力度越来越大,开设了不少关于心理健康指导方面的课程。
缺少幸福感。在与同班同学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幸福,缺少幸福感,生活中和学习中总是感觉到绝望。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利用网络进行分析,并借助问卷进行调查,发现在抽样调查中,竟然有60%以上的同学认为自己缺乏幸福感,这一问题表现得非常严峻。说明我们不少人缺乏感受幸福感的能力,往往沉溺在自己的心理世界。
难以控制情绪与欲望。调查研究中发现,不少学生对自我的控制力度不足,难以控制自身的情绪和欲望,比如,有不少学生每次到双11就会“买买买”,难以控制自己的购买欲望,近两年,由于大学生进行网贷而伤及生命的事件也不断发生,这突显了其个性及情绪方面的问题。
总的来看,不少大学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症状,心理问题涵盖多方面,如学习方面、人际交往方面、恋爱方面、个人发展方面等。
针对上述谈到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都有一定程度的问题,因此,需要进行自我调试。在上文中也提到,近年来,学校方面和老师方面,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力度越来越大,并开设了相应的心理健康辅导课程,但收效甚微。要想获得心理健康发展,就需要学生自己进行调试,依赖于外界的心理辅导,不是最好的办法。这就需要学生从内部获取力量,自身找寻发展的路径,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自我调试。
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在遇到一些问题时候,往往喜欢钻牛角尖,不断地思考这个问题带来的影响,一旦出现无法避免的消极事件,就会长期处于消极状态,这对心理发展来说是消极的影响。针对这一种情况,可以尝试转移注意力,在进行心理调试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如上文提到的,如果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选择其他方式排解情绪,而不是歇斯底里。例如,在遇到难过的事情时,可以到图书馆安静地看书,沉浸在书的世界中,这样可以转移注意力,还可以感受书中的积极力量。还有些学生喜欢唱歌,可以利用歌唱的方式放松自己的心情,这样既能转移注意力,还可以使自己的情绪由消极转化为积极向上的状态。
有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在遇到一个问题时,如果无法解决,也不必惧怕,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只有一种解决方式,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可以从客观的角度或情景进行分析,减少消极的情绪体验,走出心理困境,找寻这一事物的积极意义,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这样就能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在不经意间为自己确定下发展目标,比如,在学习中会要求自己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任务,或者在某节课的考试中获得怎样的成绩,一旦目标过高或者不切实际结果不尽人意,二者之间的强烈反差会使心理出现问题,出现痛苦紧张的现象。对此,我们要摆正心态,学习科学文化虽然是重中之重,但也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学会变通,从实际出发,从自己的真实状态出发,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为自己定下合理的目标,目标可以小一点,慢慢进步,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进步的力量,慢慢提升自我成就感,幸福感也会有所提升,自信程度也会大大提高,进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2]。
如果人生之路走得顺风顺水,那么遇到一点坎坷和困难时,就会感觉前路艰险,不愿意前行,就会产生懈怠和慵懒的心理状态,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自主进行挫折学习,尝试挫折的滋味,体验人生。比如,可以利用课下闲暇时间,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找一些适合的实习工作,体验工作的艰苦,这样既可以赚到生活费,还可以感受人生滋味,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总之,我们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要学会排解压力,找寻适当的方式,缓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将自己的情绪抒发出来,这样可以保持心理健康状态。当遇到问题或难题时,要主动找寻解决方法,不要憋在心里,时间一长可能会造成恶劣的心理影响,不利于健康成长。我们要学会自我调适,自我成长,保证自己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