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之痰湿体质的中医临床及护理研究近况

2020-01-06 00:43:26付焕杰
天津中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三酰甘油高脂血症

俞 洁 ,付焕杰 ,汤 毅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堂,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 301617)

高脂血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脂代谢失常所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表现为血清中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升高,或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下降。研究表明,高脂血症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2]。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2015年)》[3]显示,中国大于等于18岁的人群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40.4%,总体男性多于女性。

体质辨识是中医诊断方法之一。痰湿体质是常见体质类型的一种,是人体由于体内水液代谢失常、痰湿停聚而导致的体质偏颇,以形体肥胖、口黏、身重、黏腻重浊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类型,属于非理想健康体质,亦可称为偏颇体质。其体质特征为[4]:1)形体特征: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软。2)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腻,苔腻,脉滑。3)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4)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5)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潮湿环境适应能力差。

高脂血症为心脑血管等多种相关疾病的危险因素,患病人数逐年增多[3],近年来中医药干预高脂血症已深入到中医体质调养方面,各地学者对痰湿体质与高脂血症相关性进行了深入探讨,逐步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1 高脂血症与痰湿体质相关性研究

陆文秀等[5]对上海社区老年人群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三酰甘油水平增高与痰湿体质关系最为密切。吴启俊等[6]、赵帅等[7]、张静等[8]发现广州地区痰湿体质人群与三酰甘油及胆固醇水平偏高者密切相关。宋国新等[9]对福州地区高脂血症人群进行了中医体质调查,发现与痰湿体质密切相关。蔡海荣等[10]发现在岭南地区痰湿体质与高脂血症及超质量/肥胖的发生率明显相关。周仲芳等[11]发现在泸州市公务员中痰湿体质是患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陈瑞妹[12]通过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三酰甘油为形成痰湿体质和湿热体质的危险因素。童伯瑛等[13]也发现痰湿体质、饮酒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极高。黄永莲等[14]发现痰湿体质人群血脂水平较平和质人群为高。沈昆等[15]经过调查研究,认为成年女性痰湿体质者易出现代谢综合征。马晔琳等[16]通过对体检人群进行调查后,发现痰湿体质人群发生混合型高脂血症几率更高。祁丽丽等[17]发现血脂增高与痰湿体质、湿热体质密切相关。邓小敏等[18]提出痰湿体质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平和质组。黄长珍等[19]亦发现痰湿体质人群三酰甘油水平显著高于平和体质人群。王建平等[20]发现痰湿体质者血清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罗伟等[21]发现原发血脂增高以痰湿体质为主。

上述文献说明,高脂血症与痰湿体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绝大多数高脂血症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体质类型均以痰湿体质为主,而痰湿体质者大多数都有高脂血症,或者以高脂血症为主的代谢综合症。

2 高脂血症之痰湿体质的病因病机研究

黄永莲等[14]认为痰湿体质主要是受后天相关因素的影响,其中饮食不节是重要因素,因此痰湿体质者常体型肥胖出现高血脂症,其共同的病理基础是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紊乱。潘立文等[22]也认为痰湿体质源于饮食水谷精微,即“血脂属于浊质来源于精微”,且痰湿体质更容易罹患高脂血症及心脑血管疾病。郑璐玉等[23]认为痰湿体质的形成过程不仅是饮食因素,更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津液失布,痰湿内蕴”。痰湿体质是血糖、血脂异常等病理改变发生的基础,是孕育代谢综合征的共同土壤。白启明等[24]认为高脂血症与中医的痰湿症候关系密切,而痰湿症候又是痰湿体质形成的基础。马晔琳等[16]认为高脂血症患者的痰湿体质不是短时间形成的,早期或为阳虚或为气虚体质者,若不予以干预,则形成痰湿体质,大量湿浊进入营血分,多表现为混合型高脂血症。

痰湿体质与高脂血症病因病机研究多停留在古代文献整理方面,现代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还很少,这是今后需要加强的。

3 高脂血症之痰湿体质的治疗

体质具有稳定性,但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同时也具有动态可变性以及人为可调性,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中医治未病手段干预可使体质状况趋于正常,并且可通过干预痰湿体质来达到降脂的目的。目前痰湿体质高脂血症的调理有中药调养、非药物疗法干预、饮食调养、运动调养、生活方式干预等。

3.1 中药干预痰湿体质及血脂水平的研究近况 降脂治疗与个体化体质干预结合治疗:如江静华[25]将50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中医体质辨识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中药降脂等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40%,且治疗后,治疗组血脂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并认为高脂血症中医体质辨识与分类研究能够为治疗提供行之有效的参考依据,采用中医辨体施治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的疗效明显。再如李昆凌[26]也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降脂药物治疗,观察组则根据中医体质辨识采用相关的中医方式进行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7%。并认为中医体质辨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因人施治的思想,且操作简便,可指导患者更好的了解自身状况,增强养生保健意识,以医治和自治相结合,增强降脂效果,改善高血脂对血管的危害。

使用固定处方(或协定处方)干预:如钱彦方等[27]使用纯中药复方制剂“轻健胶囊”调治单纯性肥胖属痰湿体质患者,减肥有效率为75.0%,痰湿体质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0.0%,并认为轻健胶囊降低血脂的机制可能与增加细胞对激素的敏感性和增加酯酶活性有关。张国妍等[28]使用健脾化浊方(薏苡仁、茯苓、山楂、泽泻、决明子、荷叶)干预通过中医体质辨识确定为痰湿体质者的三酰甘油水平,与口服蛹油α-亚麻酸乙酯胶丸相比,效果更加显著,且发现通过服用健脾化浊方可减轻西药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叶金池[29]使用自拟祛痰调脂汤(丹参、田七、山楂、法半夏、陈皮、茯苓、炒杜仲、沙苑子)治疗腹型肥胖伴血脂异常患者,发现其降脂效果与单纯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相近,但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和腰围水平均较西药治疗明显降低,提示中药治疗的综合效果优于西药治疗。

亦有学者将多种辨治方法应用于痰湿体质与高脂血症。如孙楠等[30]将“辨体-辨证-辨病论治法”用于痰湿体质高脂血症的临床干预,研究提出辨体质为核心,即以化湿祛痰为主干预痰湿体质,以辨病为基础,即以具有降血脂作用中药为主干预高脂血症,同时以辨证论治为特色,即个体化针对性用药治疗,同时提出体质类型与辨证证型相互关系不同的应对原则,为干预痰湿体质与高脂血症提供了新的方法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还有学者探讨不同药物剂型干预痰湿体质与高脂血症。如王利然[31]使用祛湿通脉膏方治疗126例痰湿质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并观察各组指标改善情况得出结论:在生活行为方式指导等干预手段的基础上,祛湿通脉膏方口服能显著改善痰湿质冠心病患者的痰湿体质、血压、血脂以及BMI。孙楠等[30]也提出膏方在痰湿体质与高脂血症干预方面的应用,方便使用,利于长期应用。

3.2 针灸干预痰湿体质及血脂水平的研究近况

3.2.1 针刺法 黄思仪等[32]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足三里丰隆平补平泻、补足三里泻丰隆、泻足三里补丰隆,且期间不服用任何药物,发现足三里丰隆平补平泻组的降脂效果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赵斌斌等[33]也发现在干预体质判定为痰湿体质的血脂异常患者时,采用穴位保健指导为主的干预组较单纯进行中医健康教育及个体化的饮食及运动指导的对照组疗效显著。且采用穴位保健为主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对血脂异常患者的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明显降低,对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作用更加明显,而且提升了患者对血脂异常的认识。

3.2.2 耳穴法 葛玲玉等[34]亦发现使用耳穴、体穴按压疗法(王不留行籽按压肝、脾、三焦、内分泌、神门耳穴,同时指导患者每日以指压的方式刺激三阴交及丰隆穴)对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体质改善均有显著疗效,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效果欠佳,认为选择具有健脾祛痰渗湿作用的耳穴与体穴按压对痰湿体质高脂血症的患者疗效确切。郭华芳等[35]所作的研究结果也认为耳穴贴压联合体穴按压对降低痰湿体质患者的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的效果确切,并起到降压作用。

3.2.3 穴位按摩法 林晓婷等[36]用穴位按摩调养与经络按摩调养法干预痰湿体质与高脂血症,穴位按摩调养。水分:用手掌的大鱼际根部,来回施以顺时针揉法100次,令该部位有热感即可。还可以用灸法,艾炷灸 5~7壮;或艾条灸 10~20 min,以局部温热为度。丰隆:用指间关节点揉,令该部位有轻微胀痛或热感即可。还可以用灸法,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20 min,以局部温热为度。

针刺、灸法、推拿、按摩等外治法为高脂血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结合痰湿体质充分显示出中医药特色。

4 痰湿体质高脂血症中医调护研究

4.1 饮食调护的研究 上官晓华[37]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饮食指导,而研究组通过自拟《痰湿体质高脂血症患者中医食疗宣传手册》中的要求,根据患者的活动强度、体重指数等,制定相应的食疗方案。结果发现,中医食疗对痰湿体质及血脂水平均有很好的疗效。且研究组干预后的血脂指标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中医食疗在改善痰湿体质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上有积极作用;同时,研究组的体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表明中医食疗在改善痰湿体质高脂血症患者体质方面有确切功效。沈月等[38]发现使用三豆苡苓药膳结合有氧运动,可使患者的痰湿体质、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体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且无不良反应。谢建明[39]也发现如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专门的中医食疗干预方案,可改善痰湿体质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及痰湿体质。并认为由于患者在食用了恰当的食材后,可有效发挥食材的健脾益气、祛湿化痰功效,从而有助于症状的改善,促使患者体质的改善。针对痰湿体质高脂血症患者,选取健脾益气、燥湿化痰的性温之品,可有效控制患者血脂水平,改善痰湿体质。林晓婷等[36]用多种饮食调养方法干预痰湿体质:养生粥—桂花粥、养生汤—海带冬瓜薏苡仁汤、养生茶—桔梗茶等,干预痰湿体质与高脂血症(脂肪肝)取得较好疗效。

4.2 运动干预的研究 梁頔[40]、张宝珍等[41]发现八段锦运动锻炼可降低三酰甘油水平,并对痰湿体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通过动作配合呼吸运动,躯体伸展,调畅气机,改善脏腑功能,疏肝理脾,固肾壮腰,畅达三焦,使脏腑功能调和平衡,体内水液代谢功能恢复。

4.3 生活方式调护的研究 林晓婷等[36]发现接受相应的健康护理者较延续原有生活方式者,在改善判定为痰湿体质的轻中度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症状、血脂水平及痰湿体质方面,效果更佳。中医健康护理的优势在于把握整体观、考虑体质因素,针对患者不同的病因病机和症候特点分类治疗。通过健康的护理干预(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饮食调节、运动干预、穴位及经络按摩、足浴保健)可以有效改善痰湿体质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患者BMI、血脂水平,具有良好的保肝、降脂、减轻体质量的作用。

陆艳双[42]发现通过增加环境干预措施、饮食干预、戒烟戒酒、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心理平衡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提高患者的康复几率。姚卫东等[43]也发现通过应用药茶、食疗、降脂操、按摩及健康指导等综合护理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且李昆凌[26]认为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通过运动、食疗等干预方式,促进自我生活习惯和保健能力的改善,使中医治疗更为安全稳定。

5 结语

目前,各地学者的文献报道显示高脂血症与痰湿体质密切相关,高脂血症患者体质类型大多表现为痰湿体质,痰湿体质也大多会出现高脂血症。就具体方法而言有流行病调查、中医特色疗法干预、生活起居及饮食调护等多方面,而基础研究偏少,今后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临床干预与调护研究也显现出手段偏少的不足,今后需进一步挖掘中医特色干预手段的临床作用,探讨中医干预痰湿体质高脂血症的最佳方案,从而提高痰湿体质的高脂血症等代谢类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为中医治未病工作的开创新局面。

猜你喜欢
三酰甘油高脂血症
高三酰甘油血症性胰腺炎的血脂管理
欧盟评估一种三酰甘油脂肪酶的安全性
两步法催化鱼油制备MLM型结构三酰甘油酯
高三酰甘油血症和胰腺疾病的相关性
医学综述(2020年8期)2020-02-16 08:34:45
伊朗北阿扎德甘油田开发回顾
能源(2017年7期)2018-01-19 05:05:04
Auto—focus Eyeglasses
中学科技(2017年11期)2017-12-26 10:14:01
HPLC-ELSD法测定丽水薏苡仁中甘油三油酸酯的含量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食物不耐受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社区健康促进模式降低老年高脂血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