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添
(1.昆明理工大学,云南 昆明650504; 2.中铁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39)
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降本增效的有效措施,成本控制的好坏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利润和经济效益,是企业盈利的基石[1-3]。 大多数人认为,成本控制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但要实现成本控制,就必须在原辅料消耗、员工劳动效率、设备运转率、工艺技术指标等多个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这些方面都需要一线基层员工参与、执行和落实[4-8]。 因此,成本控制的源头在基层。
对于追求国际一流的矿山企业,应具备国际视野,善于取长补短,用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促进生产运营,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益为企业经营管理目标[9]。
刚果(金)某铜钴湿法冶炼企业自建成投产到实现全流程达产达标不到一年时间,短时间内便实现超产达标,目前已安全稳定生产多年,生产管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一直处于业内领先水平,生产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手段和措施值得分析、探讨和总结。
企业的成本控制与各层级管理人员息息相关,但各自职责有所区别,要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必须先认清职责,再谈管理。 日常管理中,公司经营管理层提出成本管理要求和标准,并亲自参与宣贯和监督,一般具备较高的成本控制意识,而最终成本管理要求和标准的参与、执行和落实则是由基层员工来完成。 基层员工数量大、岗位多,工作好坏直接影响到成本控制效果,但因为缺乏系统的教育培训,大部分基层员工成本控制意识淡薄。
比如,很多企业为节约纸张,会用废纸或者双面打印资料,甚至追求无纸化办公,而秘书等经常需要打字打印的机关办事人员却经常因为小失误就浪费大量张纸,这就是典型的成本意识缺失的表现。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同样如此,一旦出现成本失控的情况,大多是基层管理者出了问题,要么是能力不够,要么是精力不足,导致物料浪费,设备损坏等事件事故频发。 因此,在加强成本控制工作中需要密切关注基层管理者成本意识的培养和控制能力的提升。 首先应该把成本作为重要的管理内容,从上而下的开展标准宣贯和教育培训工作,强化成本意识;其次增强监督检查控制,加强现场指导和引导,普及成本控制方法;最后将成本控制纳入绩效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实施奖罚。 只有让基层管理者认清岗位职责,意识到其在成本控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并自愿为此付出努力付诸实践,生产成本才能有序可控。
刚果(金)某铜钴湿法冶炼企业在项目投产后的生产管理过程中,非常注重基层员工的成本意识培养。一是定期开展经济活动分析。 由生产技术部和财务部协同开展以生产分析与成本分析相结合的月度、季度、年度生产经营经济活动分析,将与成本挂钩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都逐一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核心指标和变化规律。 二是经常组织以成本控制为题的培训。 通过举办专业大讲堂、财务管理及盈亏分析等形式,普及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基础知识,强化员工精细化管理和成本控制意识。 三是积极开展成本管理年活动。 出台多项管理措施和制度,施行全员参与,将消耗定额、成本项目细化、对比分析、评比考核等落实到各分厂车间及基层一线,从而有效提高基本员工对成本控制意识,主动做好成本控制。
矿山企业存在工艺流程长、环节多等特点,生产管理涉及面广、点多,很多细节工作与成本管理息息相关。 部分企业推行“抓大放小”,主张控制大头,重点放在提升产量上,以规模效应来弥补细节成本的流失。此种做法在许多大型国外企业或者是生产企业的投产初期可以实施,或者说是一些只求规模效益,不求技术进步的企业中积极推行。 但作为追求持续发展、力争国际一流的矿山企业,必须从工艺指标、原辅料消耗、设备管理、技术改造、劳动效率等细节着手,并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执行落实成本控制。
工艺指标的精细控制直接关系到生产原辅料的消耗,每个矿山的生产情况及生产工艺不可能一成不变,但根据变化,及时修正各项技术参数,不仅有助于科学掌控生产原辅料的消耗量,还能达到稳定生产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1) 掌握市场变化,控制辅料成本。 湿法冶炼厂所涉及化工原料品种类别繁多,价格差异也较大,由于刚果(金)化工行业发展相对落后,当地大部分铜钴矿山常用的硫酸、二氧化硫、氧化镁、石灰等原辅料严重依赖于进口。 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当地的石灰质量较差,价格却比邻国进口还高。 这就需要企业的采购部门和生产部门积极配合,及时掌握生产需求、市场价格和政策变化,及时调整各类原辅料的采购渠道和数量。
2) 细化消耗定额,强化指标考核。 现场生产管理过程中,操作水平和工艺指标因人而异,通过加强生产管理、指标监督、工艺技术培训和现场操作考核,有助于提高员工操作水平。 同时,实行原辅料消耗定额管理,将各项指标细化,落实到各车间、班组及每位员工,并建立指标考核制度,依据考核结果实施奖罚,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强化成本控制意识。
3) 借助实验分析,提升辅料利用率。 化验室的功能与作用不可小视,矿石性质、杂质元素和工艺条件等变化,都会影响原辅料的消耗,只有利用定期针对性的实验分析和生产实践的不断摸索,才能真实反应生产工艺情况,提高辅料利用率。 比如浸出车间硫酸的消耗,跟矿石性质、添加方式、搅拌强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现场根据所需要达到的pH 值和浸出率,以及对各类杂质离子浸出控制,来调整硫酸添加量,通过定期开展诸如矿石酸耗实验和浸出实验,来不断验证工艺操作参数,提高硫酸利用率。 再比如沉钴车间氧化镁的消耗,起初消耗值总要高于实验室理论值,经分析发现,是由于氧化镁调浆槽体积过大,而使用量较小,每次调浆后无法及时全部使用,导致部分氧化镁失活,造成了大量浪费。 所以,借助各类实验及时与设计值、经验值进行对比分析,必定能科学管制原辅料消耗。
设备对于矿山生产企业意义重大,设备管理和技术改造举足轻重,高效率、高质量的设备管理,科学合理的技术改造,均能提高设备运转率,确保生产稳定有序,有益于企业成本控制。
1) 强化设备保养与维护。 强调设备管理重在保养与维护,推行“走动式”管理,多到设备跟前,把设备当做“自己的孩子”,结合“望、闻、问、切”的手段,平时多“嘘寒问暖”,切不可等到“他”已经生病再给吃猛药和打强心针。 强化设备保养与维护,一方面可节约维修费用,另一方面可提高设备运转率,提高生产效率,这些都是生产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 比如各岗位操作工负责设备的日常点检,实行登记签到制,避免由于操作失误或者缺油缺水导致设备故障。 在各分厂车间定期开展关于设备维护保养的专题培训讲座,让每位员工懂设备、爱设备,了解设备的“脾性”,提高操作水平,实现人机和谐。
2) 鼓励技改,降本增效。 项目初步设计时参照的矿石性质以及假设的工艺条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加强设备管理的同时,因地制宜开展设备改造、小改小革,有利于降低生产消耗,提高生产效率。 比如脱水车间通过改造脱水压滤机给料泵和原料浓密机给料泵轴承箱的密封,就减少了维修次数,节约了配件和人力。 再比如萃取车间通过制作安装澄清室屋顶喷淋降温装置,显著减少煤油挥发,煤油消耗仅为设计指标的25%。
3) 通过技术分析,降低设备故障率。 通过分析设备故障和事故,结合生产运行现状,制定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及方案,合理安排设备检修时间,可有效提高设备运转率。 比如磨浸分厂通过分析总结重点设备运行状态,利用停限电及时更换配件和检修设备,减少非计划停机次数,集中检查维护球磨机、分级机、洗矿机等大型设备。 再比如冶炼分厂通过分析总结,建立硅整流及配电设备全天巡检制度,定期对循环水系统进行反冲洗及清洗作业,确保设备运行温度可控,解决生产初期自动跳闸问题。 这些事例都是根据技术分析与总结提出的具体解决方案,确保了设备稳定安全运行。
效率是企业生命,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企业成本控制至关重要。 科学的管理方式、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均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每个矿山企业情况各异,必须从企业自身条件和特点出发,全方位考虑,多因素分析,才能有效提高员工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控制能力。
1) 倡导群策群力,提升生产效率。 在生产管理上不主张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号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推广“抱团取暖”的思想理念。 长期工作于一线的员工对各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都比较了解,通过深入挖掘员工潜能,推行全员技术创新,寻找简捷而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比如针对剥片机组洗涤水箱液面有机物难以排出的问题,岗位工提出在水箱内增加溢流槽的合理化建议,该建议实施后实现有机物自动流出水箱,避免大量人工清槽,提高了生产效率。 矿山企业不仅需对内倡导群策群力,对外还能与其他矿山企业建立物资及人才共享机制,对同类别物资进行统一采购、调拨,互通有无,对平时作业量较少、又可以集中开展的工作,如机械加工、电机维修等特殊工种,采取人员共享集中加工和维修,充分发挥集体效益,充分提高生产效率。
2) 推行安全文明生产,杜绝低效无效劳动。 从表面看,安全文明生产可能很难与成本控制挂钩,但深入分析,安全文明生产对生产成本的影响巨大。 比如,湿法冶金生产系统中,尘土对萃取车间影响巨大,尘土在溶液中形成固体悬浮物,使萃取三相物增多,加大萃取剂的消耗,严重时会使系统瘫痪。 在厂区周边绿化可以防尘,既保护系统安全又美化环境,而且好的环境有助于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刚果(金)某铜钴湿法冶炼企业积极推行安全文明生产,从清洁生产现场、清洁工艺流程,逐步实现环境、能源、产品及废弃物的全方位清洁生产,简单而言,就是让企业员工自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减少甚至杜绝低效无效劳动,达到人与自然、企业与自然和谐发展。
成本控制需要经常性的事后分析,填补容易被忽视的成本漏洞,因为小漏洞日积月累就是大损失。 要学会在产品质量、设备备件寿命、工艺损失和修旧利废等细微方面“前后看”“内外看”和“上下看”。
1) 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要学会“前后看”。 由于产品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销售的价格及企业信誉,而产品质量又直接由生产工艺流程及企业管理水平所决定。 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都注重生产的顺畅、连续、稳定,提倡所谓的“向前看”,往往忽视了与产品质量直接相关的细节,这就需要学会“向后看”。 利用每份产品质量检测报告,总结分析不合格不达标的项目,找出问题所在,及时调整工艺操作和加强流程管理,避免类似质量问题,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市场需求。
2) 在设备备件采购及使用方面要学会“内外看”。 质优价廉的设备备件,直接影响到生产的稳定有序与成本控制质量,质量较差的备件可靠性低,不仅降低设备的有效运转率,也增加了维修费用。 这就需要先学会“向内看”,生产过程中,重点关注主要设备以及常坏常换的备件,通过使用情况总结分析,筛选优质供应商,淘汰价高或劣质的厂商,建立优质供应商名录。 再学会“向外看”,通过走访周边同类型企业对标学习,联合开展设备备件互动互调,直接引进别人用得好的、技术成熟的设备厂商,既降低生产物资库存压力又减少维检频次。 因此,只有内外结合看,设备备件的采购成本控制及使用寿命才能得到保障。
3) 在控制工艺损失率及废旧物品利用率上要学会“上下看”。 有些国际大型矿山企业由于产能规模巨大,可能对工艺损失和修旧利废工作缺乏重视,这是因为此类企业在自动化控制方面以及设备设施方面加大了投资。 尽管如此,这些企业的回收率指标并不理想,废旧设备设施堆积如山。 因此,要先学会“向上看”,立足实际,结合矿山资源储量、原料性质、生产规模、国家政策等因素,有的放矢,设计合理实用的工艺技术指标,选择质优价廉的设备设施。 然后学会“向下看”,由于受文化差异以及大部分国人秉承的“少投入、快产出、分步实施、滚动发展”思想的影响,大部分中国企业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成本控制的奖励制度,大力推广修旧利废,节约成本的小改小革,用较小的代价,控制工艺损失率,提升废旧物品利用率。 过程中员工福利和收入得到改善,企业也得到了更大的实惠,这是一种双赢的做法。
成本控制作为一种管理行为,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 通过建立成本管理目标,分析归类影响成本的因素,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控制措施,并加强过程分析和事后总结,再修正完善成本管理目标,从而实现成本控制闭环,这一过程中,都需要一线基层员工参与、执行和落实。 因此,随着企业生产逐步稳定,成本控制主体在于基层员工,成败在于细节。 企业应当强化基层员工成本意识,利用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成本控制方法,加强原辅料消耗、工艺指标、设备备件、技术改造等细节控制,实现精细化控制,提高员工劳动积极性和生产效率,使得员工待遇提高,企业提质增效,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