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卫生健康维度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020-01-05 14:17祝旭龙王永恒霍斌亮李建辉陕西省人民医院肿瘤外科陕西西安70068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0049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医药共同体卫生

祝旭龙,程 冲,马 佳,王永恒,王 珏,霍斌亮,李建辉(陕西省人民医院肿瘤外科,陕西 西安 70068;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0049)

马克思[1]认为人不是孤立、单独的个体,是社会性存在物,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受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影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2]。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伟大成果,其理念内涵包括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3]。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口的流动和贸易的流通,公共卫生事件已突破传统国界,一些传染性疾病在世界或区域范围内出现蔓延或流行趋势。非传染性疾病也需要汇集全球各国专家的集体智慧以及更多病例的大宗数据,帮助加快研究进程。另外,国家和地区冲突导致的各种卫生问题也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应对[4]。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医疗、科研水平突飞猛进,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覆盖城乡,大病保险制度惠及10亿多居民,分级诊疗、公共卫生安全防控保障网、医学教育转型,中国的公共健康及医疗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习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在各方面充分发挥中国的优势,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改善甚至改革全球健康治理的合作模式,更好地造福于全人类。

1 全球健康治理与国际合作

追溯历史,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医药卫生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的经历由来已久。由于卫生条件和经济水平的限制,早年开展的国际合作多是单边的,欧、美、日等经济发达国家多是直接提供设备、资金、技术支持,参与灾后重建,山区乡村卫生条件的改善,地方病、传染病的研究和救治,为国内医生提供留学、研修的机会,也为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中国随后参与的全球协作奠定了基础,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1971年我国重返联合国,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我国卫生部在北京签署了“卫生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联合国框架内的机构包括WHO、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艾滋病规划署等与我国在卫生合作上的交流日益活跃,重点参与了我国包括传染病防控、妇女儿童卫生、肿瘤防治等领域的工作,并对中国政府卫生系统发展和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近20年来,国际上的非政府组织和基金会等机构与中国的联系逐渐紧密,开展了包括传染病防治、生殖健康、慢病防控、公共卫生、医学科学研究、传统医学、人才培养等在内的合作项目,并提供了宝贵的资金、技术和信息支持[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与WHO的合作方式不断转变,WHO希望我国在资金和技术合作方面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在传染病防控、妇女儿童卫生、慢病防控等方面发挥大国作用。“十三五”规划时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我国除了秉承一贯的和平发展外交政策外,自主外交与大国外交姿态凸显开来,倡议并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提出了“一带一路”重要合作发展战略等,在周边国家及国际组织中逐步显现领导地位。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WHO签署了“中国-WHO国家合作战略(2016—2020)”。次年,我国与WHO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以全面提升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健康水平为主线,以多双边合作机制为基础,创新合作模式,促进我国及沿线国家卫生事业发展,搭建国际交流及“一带一路”医学走廊合作平台。可以看出,卫生健康已成为外交对话与合作的重要内容,我国卫生工作已成为展示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和提升我国软实力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国际上不仅要发出中国声音,而且要积极发挥大国责任,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6-7]。

2 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抗微生物耐药性及环境卫生

2.1 国际抗微生物耐药性

随着抗微生物药物在人类、动物健康领域,以及农业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耐药微生物也随之产生。动物源耐药微生物不但给畜牧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有传播给人类的可能,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的威胁。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MR)问题事关人类健康、食品安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共同应对抗AMR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呼声,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的重要命题[8]。

做好AMR的防控工作,一方面要积极与WHO、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nal Health)等相关国际机构展开合作,加强人才交流,贡献应有的力量,有助于中国参与AMR防控的重大决策,提高中国在兽医领域国际话语权。另一方面要与周边国家加强双边合作,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防联控AMR。要明晰中国兽药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鼓励中国兽药实验室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努力达成并普及AMR国际标准,培养中国兽药专家,将中国实际纳入国际标准制定的考量范围。部分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南美一些国家畜牧业发展迅速、饲养模式多样,要提高动物健康养殖水平,重视管理,抓住AMR产生的源头,正确而合理地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构建耐药性监测网络,为各种AMR问题提供数据,监测其发展、传播及运动方向。

我国从2008年开始建立耐药性监测体系,加强与有关国际监测实验室的对接,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负责监测的兽药相关机构由2008年的8家增加至2018年的23家[9]。中国农业部于2017年6月印发《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分别制订实施“退出行动”“监管行动”“监测行动”“监控行动”“示范行动”“宣教行动”,进一步加强兽用抗菌药物管理,遏制动物细菌耐药,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体现了我国AMR防控工作符合全球卫生精神,也符合当前中国的具体要求[10]。

2.2 全球环境与卫生

环境问题对健康的影响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与人类健康风险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是导致人类各种疾病的重大因素之一。目前与健康密切相关的重大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臭氧层耗损、重金属及化学品污染、生物多样性退化、空气污染等。WHO统计,气候变化每年导致约14万人死亡,每年有350多万人死于固体燃料造成的家庭空气污染,还有约320万人死于室外空气污染[11]。应对环境与健康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挑战,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卫生健康领域最直观的体现。

我国是世界人口、经济、能耗大国,SO2和CO2的排放量居世界前列,类似的这些问题使得中国在全球环境与卫生治理中面临着重大的挑战,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损害已经进入长期积累之后的集中高发期,威胁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全球环境与卫生的治理[12]。从世界范围看,中国面临的环境与健康问题是复杂、严重而长期的,但随着中国政府对环境与健康问题认知的加深,我国近年先后发布了《国家环境与健康计划(2007—2015)》《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2013年空气污染(雾霾)健康影响监测工作方案》《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新《环境保护法》等政策或法理,并在这一问题加强与WHO和联合国环境署的合作。2016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追求不断创建和改进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健康城市”,同年的《健康城市上海共识》,更是将健康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紧密结合[1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强调环境治理关系全人类共同利益,需要国家、机构、卫生专业人员乃至每一个人的行动[14]。

3 尊重文明差异性,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医药文化

东西方的宗教、历法、天文、技术、医药通过古丝绸之路相互交流、学习、借鉴,并带来了知识的创新和发展。多元文化的交流和互动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世界各国的传统医药文化虽然存在差异,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类健康和福祉。相互尊重、取长补短、求同存异,是人类医药文化的共同繁荣之道[15]。中医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括中药、中医学、针灸、推拿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屠呦呦发现了中药提取物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2003年非典型肺炎全球肆虐,也正是中医中药,扮演了关键的角色,控制了疾病的蔓延。2010年11月,“中医针灸”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的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上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有着40多亿的受众[16]。

但是,除针灸外,中医药还没能进入国际主流医疗卫生保健体系。西方将中医药学归为“补充医学”“替代医学”,在欧美市场,中药也只能以保健食品而非药品的形式进入,而且其应用主要局限于华人聚居区。究其原因,中西医理念差异、中医药缺乏标准化、境外中医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去中国化、中医国际化人才缺乏、中医药与现代语言不对接等,都阻碍了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不可否认,中医药自古以来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口碑,中药毒副作用小、成本低廉、方剂组合灵活多样、防治疑难杂症有潜力可挖。习近平总书记评价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17]”。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提高国际认同度,不仅是为了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而是希望中国传统医药资源为全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现今的中医药文化更应该加入国际交流的潮流中去,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搭建中医药交流合作平台,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对外交流,加强对境外中医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中医药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信息共享和人才交流,推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进程、发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坚决遏制“去中国化”现象。2016年12月国家正式发布了《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主要任务包括:完善政府间交流合作机制、与沿线国家资源互通、加强与沿线国家人文交流、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力求使中医药与沿线合作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造福全世界的患者。

4 结语

大量事实表明,卫生行业的发展符合全球化的特点和趋势,卫生问题不仅是影响一国民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公共问题,也是全球人类共同利益的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于全球性的问题,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着眼于人类共同的未来命运,是中国向世界提出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话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在卫生健康领域具有普适性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中医药共同体卫生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爱的共同体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保护环境卫生
卫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