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伟欣 韩立杰
摘要 农科类教育是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农科类专业应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體系建设坚持学中做、做中学,形成爱农、知农、为农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融入与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从调整背景、调整意义、调整要求和调整内容4个方面,在新时代教育的大背景下探讨了电大系统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实践。
关键词 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S-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24-0278-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24.07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n the Adjustment of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for Agricultural Specialties in TV University System
DONG Weixin,HAN Lijie (Hebei Open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050080)
Abstract Agricultu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gricultural talent training. At present, Chinas education reform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Agricultural specialties should be stick to employment orientation, focus on training students to use what they have learned and analyze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should insist on learning and doing well, and form a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loving agriculture, knowing agriculture and serving agriculture.Through the adjustment of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related to the curriculum were integrated. From four aspects of adjustment background, adjustment significance, adjustment requirements and adjustment cont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ra of education, we discussed the practice of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foragricultural specialties in the TV University system.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pecialties;Talent training program;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农科类各个专业的实践性较强,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在新的时期对农科类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电大系统也正在全力进行农业人才培养,这也是新时代教育对电大系统提出的要求。然而,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1]。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2018年,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强调要把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重视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更加重视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立足规范流程,抓住思政课教学课前、课中、课后等关键环节,在操作层面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3-4]。以上充分体现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它是教育的生命线,教育工作者要牢牢守住这条生命线,各类课程务必同时同向发力,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环节和决定性环节。笔者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融入与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从调整背景、调整意义、调整要求和调整内容4个方面,在新时代教育的大背景下探讨了电大系统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实践。
1 调整背景
教育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高等教育并发表了重要讲话[5]。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6-7]。党的十九大又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8];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9]。由此可见国家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以思政教育在教育工作中非常必要和迫切。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更多的思政元素势在必行。
2 调整意义
电大系统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意义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二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进一步落实和强化立德树人相关内容,大力推进思政教育進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进一步促进学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3 调整要求
3.1 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关思政内容的表述
在新时代背景下,按照新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关思政内容的表述。以农村区域发展(本科)和园艺(本科)2个专业来举例说明,园艺(本科)的培养目标调整如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备园艺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果树、蔬菜、设施园艺、园林绿化及其他相关领域从事现代园艺生产、科技推广、产业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农村区域发展(本科)的培养目标调整如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备农村区域发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够满足区域农业建设的要求,能够在区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推广部门、各级各类管理部门等从事农村产业经营、农业推广、农村公共管理等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只有明确了培养目标,才能更加精准地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3.2 调整并完善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调整并完善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主要是增加“思想政治课”模块及其相应课程,专科的思政课模块课程设置及学分调整如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中国传统文化导论”课程均为3学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学分为2学分。专科起点的本科思政课模块课程设置及学分调整如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均为3学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均为2学分。高中起点的本科思政课模块课程设置及学分调整如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均为3学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均为2学分。另外,通识课模块中“形势与政策”课程性质由选修课调整为必修课。
3.3 将立德树人相关内容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和实践活动中,系统规划、体系布局,把课程思政纳入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中。此后,根据教学设计再将思政元素融入具体的专业中,要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首先,针对专业特色及培养内容、目标,确定该专业思政教育的具体要求,可以明确几个关键词。例如,园艺专业的关键词为绿色生态效益、绿色发展理念、乡村振兴、职业素养、大国崛起等,休闲农业专业的关键词为爱国、敬业、绿色发展理念、乡村振兴、职业素养等,园林技术专业的关键词为爱国、绿色发展理念、乡村振兴、职业素养等,明确主要关键词后,围绕这些关键词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更具体来说,还要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中,首先根据课程章节找到关键的知识点,然后挖掘其思政元素,例如农业昆虫学课程第二章昆虫外部形态与附器,筛选的知识点为不同的昆虫口器选用不同的化学防治方法,思政元素的结合点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使用农药更好地保护环境。只有准确挖掘出每门课程不同章节的思政元素,才能更好地融入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顺其自然,而不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教师传达的意思,做到“育人有温度,润物细无声”。
4 调整内容
4.1 调整专业培养方案格式
电大系统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格式由开始的3部分变成2部分,之前的方案由开设专业的论证报告、专业规则和专业教学实施方案三部分组成,调整后变成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增设申请表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两部分。
4.2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目录
人才培养方案目录调整成8个部分:①专业名称、专业层次、专业所属学科门类或专业大类;②入学要求;③培养目标;④培养规格;⑤课程体系说明;⑥毕业规则与学位规则;⑦教学计划进程表;⑧支持服务能力。每个目录中对应的正文都有详细解释,便于教师能简单明了地对应目录来设计课程,更能体现课程特色。
4.3 调整本专科专业毕业总学分和收费
由于思政课学分变动,故相应增加毕业总学分。其中,专升本毕业总学分由71学分调整为72学分;专科毕业总学分由76学分调整为78学分;高中起点本科毕业总学分为140学分,增加毕业总学分,不增加相应的学费;国家开放大学不收取学分费。思政课模块课程学分变动情况如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由2学分增至3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由2学分增至3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由2学分增至3学分,通过思政课程学分的变动和总学分的变动使每个专业融入更多的思政课程,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4.4 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将立德树人融入课程教学中
专业培养目标的表述更要突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培养规格”中还增加了“人才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其中“素质要求”更强调农科类专业落实立德树人的具体要求;课程说明中增加了有关农业和林业情怀的培养、生态文明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美丽中国建设、服务“三农”等方面的描述。以农业生态学为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学生具有农业情怀,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能够运用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析农业领域的生态问题,指导农业生产和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探讨、协调农业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及功能,促进农业生产持续、高效发展,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4.5 调整课程模块
将通识课中的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课程改成形势与政策课程。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面向本、专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这门课程主要涉及党和国家重大的理论政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各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特点、安全教育等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和政策理论,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正确理解党的现行政策,引导他们自觉拥护党的基
本路线,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学习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基本知识,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5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铸魂育人的有效措施,也是每一位教育者的责任。电大系统作为全国性远程教育系统,对全国的成人教育起着重要作用,而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农业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了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资金和出口物资。为了加强农科类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笔者首先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入手,通过对调整背景、调整意义、调整要求和调整内容4个方面进行调整和优化,详细讲解了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入思政课程。另外,还要挖掘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思政元素,在授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傳递给学生,通过推动思政教育进课堂的举措,真正做到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同步,将思政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立体化育人[10-11],为培养新时代背景下农科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2] 张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01).
[3] 孙在丽.新时代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9.
[4] 宋中发,张明.基于“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供给侧教学改革思考[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34(8):31-35.
[5] 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办公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6-377.
[6] 左童洁. “微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D].石家庄:石家庄铁道大学,2019.
[7] 张琛.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视域下的“多位一体”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构建[J].才智,2019(35):42-43.
[8] 白显良,崔建西.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价值定位、时代内涵与实践要旨[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4-9.
[9] 邱玥.高等学校大学生社团建设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9.
[10] 刘金新,薛伟芳.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敬德与修业的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17(5):40-43.
[11] 张俊玲.将 “课程思政”理念基因式融入专业课堂教学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46):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