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旅游发展中社区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1-04 07:14杨俊娴于巾渌张璐
中国市场 2020年32期
关键词:旅游发展都江堰对策

杨俊娴 于巾渌 张璐

[摘 要]旅游目的地社区作为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是当地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究旅游发展过程带来的社区问题,文章以都江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都江堰紫东社区的实地走访观察和对社区居民进行访谈,总结出都江堰旅游发展过程中给社区带来的负面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都江堰;旅游发展;社区问题;对策

1 引言

随着2020年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物质水平和精神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不断升级,使得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旅游业迎来了蓬勃发展期。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带动当地的快速发展。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居民作为当地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是当地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当地的旅游发展状况,而旅游业的发展是否对社区居民带来了负面影响又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因此,研究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区问题对于如何处理好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社区居民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对于旅游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发展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路径、发展质量、发展效率、国内外旅游发展的比较等方面。例如,Manash Ranjan Gupta和Priya Brata Dutta(2018)通过建立动态模型考虑旅游发展对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1];Thea Noordeloos(2018)研究探讨了阿姆斯特丹西部乡村地区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应用范围 [2];面对全域旅游时代乡村旅游转型发展的必然性,王馨颜(2018)对内蒙古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索[3];李淑娟、王彤等人(2019)从我国14个滨海城市着手对我国滨海城市的旅游产品、服务、市场、环境质量进行测算[4];魏俊、胡静等人(2018)利用超效率DEA-MI模型研究鄂皖两省29个城市的旅游效率[5];肖艳玲(2018)从乡村旅游兴起背景、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几个方面对中、日两国进行比较研究[6]。

在旅游发展和当地社区及居民的相关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Rastegar R.(2019)认为当地居民的支持是环境保护尤其是偏远地区脆弱环境保护的关键因素[7];Dimitrios Stylidis(2018)认为地方依恋是影响居民对旅游发展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并提出一个整合地方依恋与地方知觉的模式[8];我国学者贾衍菊和王德刚(2015)以山东省荣成市河口村为例,研究了其旅游发展过程中社区居民旅游感知及态度的动态变化趋势[9];梁增贤(2018)基于多重差异理论对焦作云台山附近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行了评估[10]。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涉及都江堰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区问题的相关研究并不丰富。基于此,本文将以都江堰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都江堰市紫东社区居民的实地走访和与居民进行访谈交流,研究都江堰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区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3 都江堰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区问题分析

3.1 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引发主客矛盾

每逢节假日,都江堰古城区便会迎来众多游客,由于都江堰人口老龄化的特点,相对于旅游者的大量涌入而言,都江堰居民大多留在市区,导致都江堰总体人数增多,社会生活设施承载量过大,例如古城区和社区的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负载量增多,影响居民原本的正常生活。

在旅游旺季到来之前没有制定相应的交通分流预案,而在旅游旺季时期没有对当地居民进行错峰提醒以及对交通问题进行良好疏导,大量的外来车辆导致都江堰古城区的交通拥堵。旅游者在旅游路线中自我选择的不确定性会导致与当地居民生活路线形成部分重合,导致当地居民的出行不便,甚至会造成与旅游者的冲突。同时,熙熙攘攘的游客对居民造成了一定的噪声干扰,这些都导致当地居民社会生活质量的下降。

3.2 不良风气的侵蚀,导致负面示范效应

大量旅游者的来访导致人员文化素质水平良莠不齐,外来的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在当地居民中无形地传播和渗透,从而对都江堰的社会风气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旅游者离家外出之后,在家中必须遵守的许多社会规范和约束没有了,因此容易产生许多不文明的现象。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成都平原的饮水都来源于都江堰内的岷江,从而对都江堰城市的生态文明要求较高,相对于其他旅游城市来说对受到生态文明的影响更加敏感,因此其中一些旅游者随意乱扔垃圾的行为会对都江堰的影响显得更加突出。

3.3 传统文化的过度商品化,文化总体价值失衡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到访,旅游地往往会包装、加工当地的传统文化。很多传统活动都有其特定的发生时间、发生场合和文化意义,而现在随着旅游的发展使得很多传统文化过度商品化,在都江堰中便存在这样的现象,例如都江堰有名的“放水大典”。原本的“放水大典”是在清明节进行,而现在为了迎合消费者的观看需要,该项传统民俗活动的经常性开展,大大削弱了“放水大典”原本的文化意义。

都江堰不仅有水利文化,还有其他众多的传统文化,例如多元民族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等,但是目前过度商品化的水文化遮蔽了其他文化。都江堰临近甘孜、阿坝等少数民族聚集區,这里有大量少数民族,使得都江堰拥有着多民族文化,而这种多民族文化并未被充分利用起来。此外,都江堰周边的旅游纪念品也并未充分体现出当地的文化内涵。

3.4 旅游经济对居民影响不大,社区参与感不强

都江堰作为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迅速,给当地带来了大量的旅游收入。而都江堰的旅游发展很少对当地居民产生经济效益,居民可感知的旅游发展影响主要体现在公共设施方面,如基础设施的改善、环境的美化等,但是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并未得到很大的改善。以都江堰灌县古城区为例,古城区的运营主体并不包括居民,大多是一些外来的连锁商铺,当地居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逐渐被边缘化,使得许多居民认为古城区的旅游发展与他们并无太大关联,这导致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关心程度不强。这种社区参与感的缺乏不仅使得旅游发展的红利没有惠及当地的社区居民,也使得游客来到都江堰古城区中无法与当地居民进行主客互动,无法充分体会到当地的文化内涵,最后只剩下商家的叫卖以及仿真的复古建筑。这极大地降低了游客的旅游质量,同时也降低了古城区对游客的吸引力。

4 对策及建议

4.1 结合多景区优势,合理分流

在旅游旺季时,进行游客分流。一种是根据旅游景区将游客进行路线的分流。去往都江堰景区的游客减少在市区中心内部进行逗留,去往青城山景区游客尽量不开车进入古城区内部,从而减少都江堰市区的交通压力;另一种是根据时间段将游客分流到不同的旅游景区,现在都江堰游览顺序基本固化,上午都江堰景区+古城,下午青城山景区,然后回成都,白天的古城游览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时间重叠,旅游景点的相同选择也会导致游客的行进路线重叠,这种固化重叠的景区选择模式带来的短期时间内的聚集行为会加大旅游旺季时的交通压力,可以将大部分的游客进行提前的景区选择分流,将灌县古城内部的游览观光尽量留在晚上,与白天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分开。一方面减少市民日常出行交通压力;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留住游客。

4.2 加强游客宣传教育

加强游客的素质教育。一是提醒教育。从导游抓起,在旅游团中时刻倡导文明旅游,强调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等文明行为的重要性。二是宣传教育。通过在市区内设置路灯显示屏播放等形式对进入城区的游客以物化的形式进行间接的教育。另外,可以跟运营商合作或者微信平台操作,对进入都江堰地界的游客进行包括欢迎词、注意事项、项目推荐以及文明旅游等在内的文字消息推送,在游客感受都江堰旅游细致的人文关怀的同时接受文明旅游的素质教育。三是鼓励教育。每年可以举行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文明游客的评选和选举,优秀者可以提供下次个人景区门票免费等奖励,并对全部过程进行宣传和报道,在形成文明旅游的良好风气的同时也提高了游客的重游率和忠诚度。

4.3 丰富文化体验,减少商业表演

减少单种民俗文化表演的频率。对于文化的宣传固定重要,但是每天对于“放水大典”文化的演绎就显得过于商业化,而且也会降低游客对于该文化的兴趣。建议减少“放水大典”等经典民俗的表演频率,增强游客对于该文化习俗表演的珍贵体验。另外,可以加强其他的都江堰民俗文化探究,例如美食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等,丰富都江堰的整体文化厚度,也可以填补由于“放水大典”等文化习俗减少演出频率带来的空缺。

丰富文化展现形式。对于节日和习俗等文化的宣传除了商业表演之外,还可以通过文化旅游日的形式来展现,每月举行特定的旅游主题。例如美食旅游节,在当天将都江堰传统的小吃以及饮食的习俗与历史通过摆摊、景观装饰、人员配合等方式,将这些内容在一天集中向游客展示;又或是茶马古道旅游节时将茶马古道的交易形式融入景区的经营当中,这种文化的宣传方式既减少了商业化的气息,又在提高游客体验度的基础上实现了旅游经济的增收。

4.4 增强社区参与,提高经济增长感知

增强社区居民对于旅游资金收入增加的感知。对于经济收入增加的感知,不一定要通过直接给钱的方式来实现,可以加强社区的参与度来增强其对经济收入增加的感知。例如,将旅游发展带来的部分收入设立一个都江堰市旅游发展基金,每年由市民建议投票选举出适合本地的资金用向,例如统一的医疗保险的部分补助等,并对资金的流向进行全市公示这种方式相比于市财政公开来说,他们对于旅游资金的概念将会被加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消除由于旅游带来的其他负面影响,增加社区居民当地旅游发展的支持感。

5 结论

本文以都江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都江堰紫东社区居民的访谈和实地感知,提出了在都江堰旅游发展过程中对其带来的负面感知,包括交通压力加大、给环境与文化带来的破坏以及参与感、经济增长感知不强的问题,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与建议,希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由于旅游发展给社区居民带来的负面影响,让旅游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社区居民,从而发挥旅游业的积极效应,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MANASH RANJAN GUPTA,PRIYA BRATA DUTTA.Tourism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 theoretical analysis[J].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Economic Development,2018,27(2).

[2]THEA NOORDELOOS.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Amsterdam Oud-West[J].Research in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18,8(1).

[3]王馨颜.全域旅游视角下内蒙古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8(10):33-34.

[4]李淑娟,王彤,高宁.我国滨海城市旅游发展质量演化特征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9(3):147-160.

[5]魏俊,胡静,朱磊,等.鄂皖两省旅游发展效率时空演化及影响机理[J].经济地理,2018(8):187-195.

[6]肖艳玲.中日两国乡村旅游发展比较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8,34(5):61-66.

[7]RASTEGAR R.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conservation,do local resident attitudes matt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Sciences,2019,19(3).

[8]DIMITRIOS STYLIDIS.Place attachment,perception of place and residents support for tourism development[J].Tourism Planning & Development,2018,15(2).

[9]賈衍菊,王德刚.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动态变化[J].旅游学刊,2015(5):65-73.

[10]梁增贤.旅游地社区居民生活质量评估——检验多重差异理论的适用性[J].旅游学刊,2018(2):38-47

[作者简介]杨俊娴(1995—),女,汉族,河南信阳人,就读于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研究方向:旅游企业战略管理;于巾渌(1997—),女,汉族,河南许昌人,就读于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研究方向:乡村旅游与休闲管理;张璐(1997—),女,汉族,福建南平人,就读于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研究方向: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猜你喜欢
旅游发展都江堰对策
拜水都江堰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都江堰2275周年大事记
——
李冰与都江堰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千古奇观——都江堰
全域旅游视角下朝阳市旅游发展探索
新常态思维下黔东南村寨旅游改革发展的SW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