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一种独特的世界民族打击乐器——卡洪鼓(Cajon)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以携带方便、音色丰富、造型简约等诸多优势被应用于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和各种场合的音乐活动中,担当着重要的打击乐声部,是众多世界民族小型打击乐器中的一朵奇葩。将卡洪鼓演奏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有利于小学生快速而深刻的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提高审美能力,提升音乐素养。但由于小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神经系统发育还不是非常完善,因此需要教师从学生学习卡洪鼓打击乐的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措施来进行教学,本文中,笔者参照新课标中的相关要求,结合教学中的实践感受,对小学卡洪鼓教学的优越性和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优化建议,与大家进行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卡洪鼓;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J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1-0139-03
【本文著录格式】李璐.盒子上的动感音乐——卡洪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20,11(21):139-141.
卡洪鼓是一种箱状的木质打击乐器,用手拍击木箱前端薄板发声,声音类似于爵士鼓,音色干脆、丰富、时尚,动感。可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具有很高的即兴演奏空间,很适合为各种曲风伴奏,是渲染音樂气氛和魅力的重要成员,近几年在我国渐渐盛行起来。在基础教育阶段引用这种特点鲜明,前沿、热门的打击乐器,可以为音乐教学中多元化和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开辟和拓宽新思路、新途径,为学生欣赏和表现音乐提供了新乐器、新体验。
一、卡洪鼓进课堂的优越性
卡洪鼓具有传统音乐课堂打击乐器,如碰铃、三角铁、双响筒所无法超越的,更为丰富和强大的音响效果和节奏韵律,动感地节奏和鲜明的鼓点深受学生喜欢,为乐器演奏增添了丰富的表现力,激发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卡洪鼓的演奏运用的是上臂的大肌肉群,起点低、入门快,认识了基本节奏型就可以开始演奏,适合各年段的孩子普遍开展教学,卡洪鼓可以拓宽音乐作品的表现思维,在为歌曲和乐曲即兴伴奏时,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情绪、力度、速度、风格等音乐要素的感知能力,增强音乐的表达力和艺术感染力,加深了学生对音乐审美情趣的愉悦体验。
二、卡洪鼓进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组织课堂有妙招,身体声势效果佳
卡洪鼓是一种适合独奏也适合合奏的神奇乐器,在秘鲁每年都有卡洪鼓艺术节,万人齐奏卡洪鼓的场面气势恢宏,声势浩大,被列为吉尼斯世界纪录。但在小学音乐常规课堂中,如果都采用齐奏练习,声音过于宏大,场面难以控制,课堂会变得低效而混乱。在小学生初学的入门阶段,可将身体作为打击乐器,借助身体声势不断巩固和掌握节奏,如暂时离开心爱的座凳——卡洪鼓,起立拍拍小肚皮,分清固定节奏型中的左右手,上下轻拍小肚皮来熟悉低、中、高音;也可以正襟危坐、双膝并拢,形成类似卡洪鼓前侧板的主要打击面,来练习节奏中的左右手分工和区分高低位置的基本手法。这样的方式类似于打击乐基本功练习中的哑鼓的作用。教学时学生以圆圈围坐,这样更方便教师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姿势、手法是否规范。这种模拟演奏产生出的音响音量适中,教师可以从视觉观察的效果和聆听声音的整齐度中基本辨别出学生掌握节奏的准确性和力度、速度等要素,然后,在适当的音频伴奏中慢慢熟悉为音乐伴奏。熟悉了基本节奏句后再来演奏卡洪鼓,音效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身体声势是在奥尔夫创立的音乐教学法的基础上衍生出的声势教学理念,这种肢体发出的有规律的节奏和声响,可以更高效有序的掌握卡洪鼓的打击手法,使动作协调发展,节奏熟能生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体会音乐要素,促进音乐的正确表达,也可让轰轰烈烈的打击乐课堂变得活而不乱,严而有序,没有对乐器数量和教学场地的特殊要求,特别适合在常态课中运用。
当然,为了更好地保持音响音量与伴奏音量的平衡,各年龄段的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演奏水平做形式不一的演绎。如低年段学生(一、二年级)可择优挑选演奏能力强的学生来演奏;中年段学生(三、四年级)可选择齐奏或分声部合作演奏;高年段学生(五、六年级)已具备一定的演奏能力,并追求个性发展,这时,教师可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加入即兴演奏的部分,也就是打加花的节奏,多采用独奏表演或分组展示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多元发展。
(二)基础打牢是关键,把握风格音乐美
良好的读谱习惯能够对有效而深入的器乐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器乐启蒙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而小学生总是在似懂非懂的状态下就迫不及待地想在乐器演奏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往往轻视和忽视读谱这个重要环节,导致学习效果和效率大打折扣。在卡洪鼓的演奏中,三个基本音都有其固定的读法,模仿爵士鼓底鼓的低音(Bass)在鼓谱中读作“咚”,模仿爵士鼓军鼓音效的拍击音(slap)读作“嗒”,模仿爵士鼓踩镲音效的音(high Slap)读作“次”,若遇到休止符可以读作“空”。学习的过程中,切记“先动嘴,再动手!”尤其在学习一个新节奏时,只有读对了才更利于打出准确的节奏。初始的时候先读后打,熟悉之后边读边打,熟练之后才能边默读边演奏。
除此之外,要把练习的注意力集中在对音色的控制以及双手协调性的训练上,准确熟练的打出卡洪鼓的最佳音色,不能劈里啪啦忽视音色的乱打。“咚”的音色低沉、厚重;“嗒”的音色响亮、高亢;“次”的音色轻巧、柔弱,特别是“咚”和“嗒”的音色要分明。尤其是低音的律动,找到低音打击的位置以及力度,让双手每一次打击时所获得的音色都是一样的、稳定的。通过反复练习准确控制音色,重音突出,但不砸鼓,通过音的高低来体现节奏韵律。掌握好打击乐器的音色就一个“窍门”——打得越多,手感越好!“勤学苦练”才是通往成功的有效途径。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音乐作品常出现的有2/4、3/4,4/4三种基本节拍,熟悉了这三种节拍的基础节奏句后,为节拍固定、节奏规整的作品伴奏就显得轻而易举,信手拈来了。若再加入空拍的节奏元素,伴奏风格就会更显活泼、俏皮、诙谐和灵动,如《掀起你的盖头来》这首维吾尔族民歌,基本伴奏节奏句用4/4 咚次 嗒嗒 咚次嗒次 |,就不如4/4咚次 嗒咚 空咚 嗒次 |更富有维族音乐热烈欢快、活泼动感的这种鲜明的可舞性和韵律感强。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借助卡洪鼓这个载体,让学生在丰富的音乐体验中表达音乐,抒发情感,通过打击乐的魅力熏陶和滋养,让孩子们在愉悦的音乐氛围中不断接受情感的教育。
三、游戏合作乐趣多,节奏难点易攻破
学好打击乐器的首要技巧就是掌握好节奏,孩子们从第一天认识音符的长短后,就要学会分析将大拍子分割成小拍子来练就稳定的节拍和精确的节奏。一般的常见节奏如二八节奏、前八后十六节奏、前十六后八節奏、四十六节奏等,学生掌握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但是对于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二八节奏空前八、弱起小节等相对比较复杂的节奏,接受起来就有点难度了。小学生天性好动,对于难点节奏的学习,相比聆听教师的讲解,学生更愿意自己动手敲打,教师教学方式若古板单一,一味地说教、限制和重复就会使他们变得躁动,注意力无法集中。采用多样的声音模仿、合作游戏等方式去多角度体会和感受,集中精力、高效学习,学生才会真正体会到打击乐的美感,感受到打击乐的美妙。
攻克节奏难点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开始训练,如:用节拍器练习数拍,跟着节拍器数拍子;也可以进行朗诵练习,有节奏的朗读一些简单的诗词、歌词;或师生即兴节奏对话,如4/4(师)训 练 结束 0|(生)继续 努力 0|;还可用体态律动模仿声音做动作;或听音乐踩着节拍做游戏等,将难点节奏融入游戏中掌握后,再通过师生接龙或者生生接龙游戏来检验学生对节奏时值的正确把握以及反应能力。
在《幸福拍手歌》中,有两个节奏难点,分别是“弱起小节”和连续的“一拍前附点”节奏,教师可先慢速通过数字节奏句领读,2/4 0 3·4 |1·2 3·4 |1·2 3· 4 | 1 0 X(拍) | X(拍) 0 |学生跟读——教师加入歌词领读,学生跟读——教师加入拍节奏读歌词,学生跟读——教师边读边演奏卡洪鼓,学生跟读边模仿演奏——教师清唱歌曲并演奏,学生模仿演唱并演奏——教师回复原速来边唱边演奏,学生跟唱并演奏,最后一步才是跟音乐来伴奏,这样的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孩子们兴趣盎然、水到渠成就学会了卡洪鼓演奏。
运用卡洪鼓为歌曲伴奏,还能更快更好的为学生建立多声部的感知和意识,卡洪鼓非常适合分声部演奏,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分好小组,紧扣乐曲或歌曲风格设计多个声部来伴奏,一组演奏一个声部,全班分工合作来演绎,如花城版小学音乐教材一年级下册第9课《划船比赛》就可根据2/4拍基本拍设计三组不同的节奏句来伴奏:
第一组:2/4 咚次 嗒次 |
第二组:2/4 咚 0 |
第三组:2/4 次次次次 次次次次 |
而在最后一句说唱的反复乐句,大家统一用下列节奏句来结束全曲
2/4 咚·次 嗒次 |咚·次 嗒次 |嗒嗒 嗒嗒 | 嗒嗒 嗒嗒| 咚·次 嗒|咚 -||
划·呀 划呀 |划·呀 划呀 |乘风 破浪 | 冲向 前 |冲·向 前|耶 -||
节奏设计有分有合,疏密相间,生动营造出了划船比赛中大家这种团结合作、齐心协力、你追我赶、不怕风浪争上游的喜悦心情!既可以考验学生的集中注意能力又可以锻炼其注意分散能力,丰富了视听享受的同时,音乐的体验和感受力增强了,又提升了艺术表现和感染力。学生在流畅、生动的演奏中潜移默化地锻炼了乐器演奏的合作与互助能力。
四、即兴演奏考验多,创作潜力需激发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和骨架,在音乐作品中,节奏型的选用直接影响音乐形象的塑造和表现,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节奏的创作和运用非常重要。卡洪鼓的即兴(加花)演奏部分一般出现在句末。鼓的节奏一般是以四个小节为一个乐句,乐句的连接处将会出现过渡性的节奏音型,这些节奏音型是在基本节奏音型的基础上加入辅助鼓构成的,起到乐句或乐段的连接作用。如一个乐句第四小节为4/4 咚次 嗒次 咚次 嗒次 |加花后可变成:4/4咚次 嗒次 咚次 嗒嗒嗒 |还可以变成4/4咚次 嗒次 咚咚 嗒嗒嗒嗒 |这样的即兴加花,瞬间让音乐有了乐句感,层次出来了,音乐形象更加立体而丰满了。
例如在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童年》中,每一乐句的前三小节都可用同样的节奏句:4/4 咚次 嗒咚 次次嗒次 |而第四句加花后即可演奏成:4/4 咚次 嗒咚 次嗒嗒嗒咚 |或者是:4/4 咚次 嗒次 咚咚 嗒嗒嗒 |加花可灵活、多变。总之,乐句感体现出来后,少了一些无奈和单调,多了几分俏皮和活跃,歌曲所表达的那种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灿烂美好的音乐形象更鲜明生动了。
对于小学高年段掌握了卡洪鼓一般演奏技巧的学生来说,可根据学生的演奏能力鼓励学生在乐句末尾一小节的最后一拍来即兴发挥,能力稍强的学生可以在乐句最后一个小节来即兴创作自己喜欢的节奏句,这为学生培养乐句感,了解歌曲结构,激发创编能力,锻炼对音乐的理解和反应能力都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
个性驾驭和二度创作,是激发学生个性化参与和大胆创作的前提,教师只有熟悉教材,在对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整体结构、要素变化等有了全方位地了解后,引导学生进行生动、形象、恰当的卡洪鼓演奏设计,从而达到作品的二度创作。教育和培养的学生不应该只会模仿和接受,应该有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个性,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卡洪鼓进行个性化教学,为学生的智慧形成和潜力发挥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不同选择的可能,实现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过程。
结语
所谓“一箱一世界,一鼓一人生”“小箱子”蕴含着演奏艺术的大智慧,通过以上卡洪鼓教学实践的策略研究,进一步说明高效的卡洪鼓教学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开阔思维、享受音乐、促进其艺术修养的提升,也为音乐学习增添了新的色彩。研究证明,运用新兴打击乐器——卡洪鼓为孩子们营造生动、活泼、动感、协作的音乐课堂注入了新鲜活力,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维,让教学更丰富,课堂更多彩,音乐更美妙,学习更快乐!
参考文献
[1]赵圣.浅谈箱鼓演奏艺术中的手法技巧[J].音乐舞蹈,2018,2(2):53-54.
[2]孙倩.课堂打击乐教学策略研究[J].音乐天地2016.12(2):35-39.
[3]李明哲.新兴打击乐器卡洪鼓进课堂探索与实践[J].快乐课堂,2018(2):24-26.
作者简介:李璐(1980—),女,湖南常德,研究方向:小学音乐课堂打击乐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