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国家在严抓国有资产安全性的同时也对国有资产的利用率提出要求,并基于此颁布关于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相关政策规章,对事业单位预算、资金分配等管理体系进行进一步规范。但从其实际应用来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提升缓慢,在绩效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和作用,并从国家相关政策出发,分析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建设方向,在此基础上从管理理念、认知程度以及制度体系等方面分析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对策
一、预算绩效管理作用概述
预算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中应用的作用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有利于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水平。预算绩效管理以绩效目标为导向和以业绩评估为核心的特点使其可以评价单位预算管理效率,为事业单位落实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优化建议。第二,有利于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通过绩效效率的分析可以较为准确的掌握各部门预算指标的达成率以及合理性,在下期计划制定时参照各部门、项目业绩情况进行预算调整,促进单位资金利用率的提升。第三,为单位人员业绩考核提供依据。预算绩效目标可以作为人员绩效考核指标,通过对各部门、各岗位业绩情况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在约束人员行为的同时激发人员积极性。
二、新时期事业单位优化预算绩效管理的方向
2018年国家财政部针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发布的《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等政策强调,在当前财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增长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单位建设全面规范、科学、透明以及有约束力预算制度、建立现代化财政制度的关键点。在新时期事业单位需要结构性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并遵循以坚持总体设计和统筹兼顾相结合、全面推进和突出重点相结合、科学规范和公开透明相结合以及权责对等和约束有力相结合为原则,建立覆盖单位运营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链条,构建政府、部门和单位以及政策和项目三级预算绩效管理格局,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全过程、全方位的开展。
三、现阶段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国家政策的指引和推动下,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效率得到了提升。但同时事业单位现行的预算绩效管理还不够完善,其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阻碍预算绩效管理职能的发挥,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不到位
受传统管理思想、理念的制约,事业单位多数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还未有全面通透的认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单位内部只有个别部门参与,同时管理者在预算绩效管理上存在重考核轻管理的思想,只关注各部门人员考核达标率,未能深入开展管控工作。绩效指标不合理以及达标指数设计问题等都未得到有效的解决,部分事业单位更是简单将绩效目标和预算执行率直接挂钩,绩效考核不够全面,缺乏公允性。
(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范围不全面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涉及单位各个项目活动、各个部门的一项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项目流程控制等多方面活动,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较为复杂,涉及的面较广、知识点较多。但事业单位一方面受人员能力水平的限制,一方面受自身认知的制约,导致单位部分资产管理等工作还未纳入预算绩效管理范畴,存在管理漏洞。
(三)预算绩效约束度不强,监管力较弱
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还未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参与,在职责划分上还存在一定的模糊点,出现问题时不能或无法及时追踪到具体个人,“雷声大雨点小”,无法追责。另一方面,多数事业单位现有绩效考核制度依旧以传统管理模式为核心,在个人出现问题时为了杜绝再犯往往会进行重罚。虽然严厉的处罚减少问题再犯的概率,但同时也抑制了职员工作的积极性,为了不被处罚人员抱着“少做少错”的态度,大大降低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目的相违背。
四、事业单位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做好顶层设计,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管理体系
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事业单位首先应从优化顶层设计开始,定期组织各级管理者、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绩效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并在财务部门的协助下解读相关政策规章要求,并以自身单位业务情况、经营管理现状为基础,参照政策要求、兄弟单位经验制定自身预算绩效管理目标,梳理预算绩效管理流程,从而制定出适宜自身实际情况的预算绩效管理决策。同时,以各部门在全面预算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为依据,明确单位各岗位职责,并以此制定相应的指标和考核标准。对于以往管理中存在的工作量模糊和非量化类工作内容采取合理的分析手段,比如回归曲线以及数理模型等对其进行量化处理,确保事业单位各部门、各岗位职责明晰、考核标准科学规范,确保单位可以顺利开展追踪问效工作。
(二)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指标
预算绩效指标制定的合理性是影响预算绩效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绩效指标时应确保其可以反映出单位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工作的效率,并进一步反馈出项目活动中各部门、各人员的业绩以及工作效率。在具体编制过程中首先预算绩效指标的选择应满足相关性、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结合、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结合的原则,即所制定的预算绩效指标应契合事业单位战略发展方向和预算考核目标。而且由于在申请预算指标的同时需要申报预算绩效指标,所以单位应加大对预算指标的重视,并在分析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后对预算指标和预算绩效指标进行合理修正,确保其切合单位发展目标。另外,加大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将单位各系统纳入统一的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确保单位管理者、信息需求者可以及时获取准确的单位经营管理数据,并邀请专业机构对事业单位业务流程、项目管理等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将定性指标量化的措施,从而为预算绩效指标的编制提高参考依据。
(三)加大对信息反馈的重视,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追踪
预算绩效管理在我国的应用时间较短,而且我国特殊的国情也使国际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并不能完全切合我国企业、单位的需求,所以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探索的工程,需要不断对其进行改进、优化。因而事业单位首先应加大对信息反馈的重视,及时对各期预算绩效管理运行情况进行研究,对比预期预算绩效指标和实际达成率,并通过风险成因分析识别影响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其次,从事业单位资金预算申报开始实施全过程的资金监管,对事业单位所纳入年度预算的各个项目实施绩效管理。为实现这一目标事业单位需要加大对各部门人员的思想培训,加大各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同,从而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工作的开展,同时加快财务人员转型,为单位吸纳、培养数量可观的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人员,促使支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最后,组建预算绩效管理小组,配备专业人员实时关注事业单位各项目开展情况,收集项目相关资料,定期对比项目实际进展和预算指标、预算绩效指标之间的差异,若指标偏差达到既定标准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督促人员改进。另外合理制定奖惩规则,结合人员反馈信息、预算绩效管理效率前后对比对奖惩制度进行优化,促使其正向激励人员工作积极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預算绩效管理既是事业单位对国家政策要求的响应,也是满足单位自身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在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上事业单位还需要从做好顶层设计,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管理体系;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指标;加大对信息反馈的重视,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追踪等方面入手,从而推动事业单位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服务。财
参考文献:
[1]姚彦青.试论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9 (18):60.
[2]罗媛媛.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 (11):18-19.
[3]许鹏.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会计师,2019 (0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