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来,古筝的演奏技法逐步得到发展,古筝现代曲目也越来越受演奏者们的喜欢。《苍歌引》就是一首具有现代特征,将西方的现代化创作技法与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相结合的优秀新作品。论文主要通过三大部分对曲目《苍歌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第一部分是作品的创作背景,包括作曲家的简介及创作的过程;第二部分是音乐结构及特征的分析,包括古筝定弦、调式调性、
主题以及节奏节拍;第三部分是对作品演奏技法和音乐实践进行简单的分析说明。
【关键词】《苍歌引》;创作背景;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1-0082-03
【本文著录格式】张亚琼.现代筝曲《苍歌引》作品与演奏分析[J].北方音乐,2020,11(21):82-84.
一、《苍歌引》作曲家简介及创作背景分析
(一)作曲家简介
陈哲,女,青年作曲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硕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作曲家唐建平教授和徐之彤教授。她的作品主要涉及了室内乐、中西管弦乐队、器乐独奏、舞蹈音乐及艺术歌曲等各种音乐创作,曾获“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原创作品奖”“金胡琴”小型胡琴作品展演金奖以及中国之声”“炎黄杯”、等重要的作曲比赛奖项。代表作《苍歌引》更于2017 年被列入第十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的决赛指定曲目之一。2019 年 1 月 18 日,与著名青年古筝演奏家宋心馨于北京中山音乐堂成功举办个人古筝作品专场音乐会。
主要的古筝作品有古筝与乐队作品《本生纪》,古筝与室内乐作品《媱花》、古筝与钢琴作品《晨兴》,古筝独奏《逐日》、等。其他的作品有:管弦乐队作品《孤城祀》《断章三则》;二胡与民族管弦乐队《不度》;民族管弦乐队作品《女儿红》《流水》《丝路》;琴、箫与民族管弦乐队《月下吟》。
(二)作品创作背景及过程
《苍歌引》是青年作曲家陈哲于 2014 年创作的一首古筝协奏曲,作品一开始是为古筝与管弦乐队而作,后来为了更方便演出,陈哲还将此作品编配了古筝与钢琴演奏的版本。
《苍歌引》由唐朝诗人韦元旦所作《奉和人日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诗意所引发的,因此,初名为《青韶》,意为美好的春光。但《尔雅·释天》中又称道:“春为苍天,夏为昊天。”春乃万物苍苍然生之季节,万物伊始,既是一天中的清晨,也是人生中的青春,清新而充满活力。作品通过对“春”的感悟和表达,满怀了对生命的敬赞之情。
《苍歌引》是结合了中西方音乐元素的新优秀古筝协奏曲,作品本身是具有传统的文化内涵。作曲家在创作这首作品时,力求将西方的现代化创作技法与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具体表现在乐曲的体裁、曲式结构、古筝定弦、节奏节拍和音高素材等,都具有中西方音乐的特点。具有时尚现代感作曲家通过创作这首作品传达了她积极的人生态度,全曲充满了积极向上的能量,每个音符中都饱含了作曲家的思想感情,她想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音乐上的震撼,还会带给正处于现代生活中有许多迷茫的人们一盏明灯,带着积极的人生态度走向光明。
二、《苍歌引》的音乐结构及音乐特征分析
(一)音乐结构
“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形象是要在音乐展现的过程中逐步呈现和丰富完善的,他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式(曲式结构)来体现的。因此必须了解被演奏或者被欣赏乐曲的结构布局”。
全曲分为引子、散板、快板、小散板、慢板、急板六段。引子和散板为呈现段;快板和小散板为展开段;慢板和急板为再现段。整首作品的速度采用了“慢—快—慢”的发展原则,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曲式结构中的连缀的特点。
(二)古筝定弦
定弦,是把琴弦固定到一定的音高位置,音高标准可以借鉴固定音高的乐器,如手风琴、钢琴、以及音叉等乐器作为调音定弦的依据,这样更能体现整首作品的音乐风格。古筝则是按照我国传统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即1 2 3 5 6)的顺序进行定弦的。
《苍歌引》曲目的定弦,作曲家陈哲运用了传统的古筝D宫调性,采用了五声音阶定弦,只是在倍低音区稍微做了一些改动,使音乐的和声色彩更加丰富而不失传统的韵味,也提高了作品的音乐表现力。
整首曲目的核心动机大多以小三度和大二度为主,旋律中有大量的左手揉弦、按音、滑音以及煞弦、扫弦的演奏技法,作者将西方音乐的特点与中国传统的音乐特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整首作品更具有时代感
(三)音乐特征分析
为了方便对该作品音乐特征的分析,现按照引子、散板、慢板以及快板和急板的顺序进行处理。
1.引子
《苍歌引》1—6 小节为引子部分,也是全曲的核心动机,主题材料是由第一小节“#F-A”的小三度音程和第二小节“A-B”的大二度音程进行展开,第四小节第一拍出现了倍低音?F-A”的十度音程,虽然音区跨度有些大,但在听觉效果上能与前面第二小节第一拍的“倍低音 G-A”九度音程有和声色彩上的变化以及有明显的强弱对比。
2.散板
在激动高涨的情绪后进入了散板部分(121-122 小节),这一部分是连接《苍歌引》慢板部分的一个过渡性段落,情绪舒缓,安静。该部分的旋律再次运用了大量上滑音呈现出大二度与小三度音程。121小节第一拍与最后一拍形成了强弱上的对比。第122小节的三组音列“#F-A-B,A-B-D,B-D-E”是核心动机音列发展而成的,与主题材料紧密相连。在这段旋律中作曲家使用了不规则的变换拍号,时值逐渐紧缩,每个音之间更加紧凑。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作曲家标注的强弱变化,调整好气息、音色以及力度的把握。
3.慢板
慢板(第123小节)是整首作品的再现段,音乐的主体材料再次出现,再现了开头引子部分“#F-A-B”的核心动机音列,在演奏时指尖要控制好第一个音的音色,右手手指的小关节要支撑柱并保持手指的紧张度,在演奏每个弱音时要做到看似手指放松,实际上是保持着一定的紧张感,使音色弱而不虚。从第128小节—133小节作曲家运用了级进的发展手法,使旋律更富有色彩力。该部分的旋律出现了大二度以及小三度音程,不仅是表现在左手的滑音,还表现在右手的摇指上,通过加强对摇指的力度和均匀度来表达情緒的热情和高涨 。
4.快板
快板分为三部分,从第 20 小节开始进入全曲的快板第一部分,旋律中的小三度音程以及大二度音程的过渡都是通过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上滑音或者下滑音而实现的。
第二部分(36小节开始),需要用合理的指法配合来完成这段旋律,在演奏过程中保证每个音音色的颗粒性,先是弱起再渐强,每小节的音高也在发生着变化,后一组音高要比前一组高,到最后一组音时将整段旋律推向了高潮,这也是快板中的第一个高潮部分。演奏时古筝与钢琴保持同样的力度即可。
在快板第三部分,也就是最后一段材料(第89—120小节),作曲家使用了无规律的重音的变化以及速度的变化使音乐充满了紧张感。左手从低声部止弦,再到弹奏琴码的左侧,到琴码右侧拍击琴弦,最后到扫弦,每一层旋律的音高从低音至高音发生着变化,由浅到深,力度也由弱渐强,使音乐更富有层次感,更好地演绎出作曲家想表达的音乐效果,将快板再次推向高潮。
5.急板
全曲急板部分(第147-181小节),是整首乐曲最快速激烈的部分,是由核心动机的音程变化发展而成的,速度和节奏的变化再次将音乐推向了高潮。出现了大量的双手小撮及扫弦交替演奏的演奏技法,在演奏时要注意力度与速度保持平稳,不要一味地追求速度,要保证每个音音色的颗粒性,手腕与手臂要保持放松的状态不要太过于僵硬。同时作者还采用了大跳的写作手法,使音乐更具有爆发力。
三、作品演奏分析
(一)《苍歌引》演奏技术的运用
“对于演奏者来说,声音的源泉不仅仅依靠于手指,从指尖到手腕,再至肘、臂、腰、脚乃至坐姿等,都会影响到弹奏的力度。”
《苍歌引》这首作品,在左手的演奏技法上,作曲家比较注重滑音、颤音、揉弦、扫弦等技法的运用。包括加上右手的演奏技法以及钢琴的配合,能很好的表达出作曲家对“春”的感悟。本章将对揉弦、煞弦、止弦、抚擦琴弦、跳音等技法进行演奏分析。
1.揉弦
在传统的古筝的演奏中,许多演奏者通常都会在长音上进行揉弦,这样可以展现出古筝传统的韵味。但在乐曲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作曲家明确的标注了在A上滑音至B的长音后是不揉弦的,运用了常规的处理方法,伴随着春天来临时万物的萌动之感,有一种寂静之美。过多的揉弦和颤音会打破作曲家想营造的这种万物苏醒的音乐意境。在演奏第1-2小节前,一定要调整好气息,音色要柔和,动作幅度要略微收敛与音乐要保持统一,这样更有利于演奏者融入演奏时的情感状态中,能把听众带入音乐的意境中。气息顺着最后一个音散去,慢慢的放松,准备提气紧接着第二句的开始,动作和音量不要过大,为后面演奏做更好的铺垫。在第五小节,作曲家标注了“由慢至快地揉,非颤”,揉弦的幅度不必太大,不要颤弦由慢到快轻轻的揉弦即可。在演奏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作曲家在曲谱中的标注进行细致的音乐处理,这样才能更好地演绎出作曲家想表达的那种音乐效果。
2.煞弦
煞弦。右手弹弦后,随即用右手掌或左手手掌捂住发音弦段,即得煞音效果。煞音能使古筝演奏增强特色,富于变化。
在演奏第六小节的时候,前两组音最弱,慢慢渐强直到最高音“G”,再由强到弱,由弱到强,慢慢的推进音乐的走向,注意在演奏完最后一个音符时有一个煞弦的符号。
3.止弦
在快板中的第三部分,作曲家将“止弦”运用到了这段旋律当中,起到了推动旋律的作用。四小节为一句,每句的节奏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后一句比前一句的速度略微加快一些,演奏时一定要控制好节奏变化。在演奏第 97 小节时,左手止弦时要轻巧,要用左手小指侧面轻轻的止住所震动的琴弦,犹如蜻蜓点水一样;演奏时一定要注意不要用手掌捂住琴弦,这样音乐就会显得非常笨重。
4.扫弦
《苍歌引》的快板的音乐发展节奏丰富,跌宕起伏。快板分为了三部分,快板开始是古筝与钢琴同时进入,也考验了演奏者们之间的默契。作曲家通过运用了大量的棱角滑音来表现出春天的生动活泼。在演奏快板的扫弦时要把握好节奏与节拍的变化,在掌握好节奏的条件下可以达到作曲家在速度上的要求,但要保证每个音音色要清晰。要用激昂高涨的情绪去演奏,使音乐更充满活力。乐曲中出现了部分特殊的演奏技法,比如指甲敲击琴体、在琴盒上部或者右侧进行击奏等,这些演奏技法在近现代乐曲中会频繁出现。
5.抚擦琴弦
《苍歌引》作品第13小节开始,作曲家运用了“抚擦琴弦”的演奏技法,右手在较弱的演奏并循环旋律时,左手在琴码左侧先是进行抚擦琴弦,要把握极弱的力度,在左手循环摩擦琴弦后过渡为刮奏,要演奏刮奏时要由弱渐强,由浅到深,根据右手的演奏进行有层次的刮奏。在琴码左侧刮奏一会就可移动到琴码右侧进行刮奏,但要注意在移动的过程中需要连接紧凑,这样能更好的体现出音乐的完整性。
6.跳音
作曲家在《苍歌引》创作当中借鉴了钢琴的跳音的演奏技法。通过右手弹奏后立即止音,将余音收住,演奏出轻巧短促、富有弹性的乐音在《苍歌引》快板第43小节中的节奏型发生了变化,作曲家在这段旋律中加入了“跳音”這种新的音乐元素,在听觉上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效果。从44小节开始,节拍开始变成了3/4拍,在演奏44小节时要把握好节奏,每小节只有第一拍的第一个音与钢琴声部同时进入,其他的音要调整好与钢琴的配合,这样听觉上才不会出现错位的效果。
四、结语
只有变化、发展才能长久,只有眼界更开阔一些,勇于创新和实践,才会有更远大的发展前途,古筝艺术也是如此。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古筝演奏技术的日益丰富,许多专业的作曲家也开始关注对于古筝曲的创作。这些作曲家所创作的古筝乐曲,在作曲的技术运用、艺术意境以及乐器技巧的发挥上都显得更加的专业,在这些古筝创作乐曲的出现对于古筝演奏的技巧发展和艺术表现力的拓展都有着非凡的意义,使这些古筝乐曲在弹奏技术运用以及作曲技巧的有机结合方面体现出一种理性和均衡的趋势。
通过对《苍歌引》的研究和分析,使我对这首作品有了深刻的思想与感悟,了解并掌握了作品的演奏特点,能更好地演绎出这部作品。为未来的古筝演奏、创作积累了经验。
注释:
[1]陈哲简介:中国古筝网,百度百科.
[2]谢功成:《曲式学基础教程》人民出版社,2012.
[3]宋心馨:从古筝独奏曲<云溪>看现代筝曲中的传统元素,中央音乐学院硕士论,2015.
[4]王柏林:《苍歌引》音乐及其运用技术研究,西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18.
[5]李萌:《中国现代筝曲集萃》前言,2007.
[6]杜峥萌:《<苍歌引>作品与演奏分析》中央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16.
作者简介:张亚琼(1996—),女,研究方向:音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