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格什温三首《钢琴前奏曲》双钢琴版为例浅谈双钢琴演奏中的合作技巧。将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阐述观点。整篇论文分成三个大角度进行剖析。作品的背景简介、音响分析、关于双钢琴的演奏技巧。笔者在撰写此课题时,主要通过实践法、对比法、文献研究法等对作品进行探讨和研究。文中对演奏技巧的撰写是笔者通过长期的练习实践总结出来的,其中有涉及到笔者个人对音乐的处理方法,希望能为双钢琴的演奏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乔治·格什温;演奏技巧;双钢琴;前奏曲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1-0046-04
【本文著录格式】梁紫茵.浅谈双钢琴演奏中的合作技巧——以Gregory Stone改编的乔治·格什温三首《钢琴前奏曲》双钢琴版为例[J].北方音乐,2020,11(21):46-49.
一、背景简介
据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格什温》记载,《钢琴前奏曲》创作于1926年,格什温称之为“钢琴小品”。也是格什温唯一仅为钢琴而作的原创作品。两首快速的、情绪激烈的、节奏强烈的乐曲配上一首布鲁斯风格的、情绪忧伤、节奏缓慢的曲子。两种风格的巨大反差也体现出格什温独特的个性。此曲最大的特点是将布鲁斯和爵士节奏与曲式结构鲜明的钢琴曲相结合,旋律短小清晰明快,节奏感强烈,后被美国作曲家Gregory Stone改编成双钢琴版,深受大众喜爱。
二、双钢琴的音响分析
演奏双钢琴前期工作是分析作品,并对比独奏与双钢琴的版本异同。其中音响分析尤其重要。音响的三个要素,音响的织体、音响的音色、音响的力度。由于演奏双钢琴时,音区常常非常接近或交叉,因此在演奏时需要通过控制织体的层次来控制音响的层次。通过对音色的控制来体现作品的色彩明暗,通过对力度控制来改变音乐纵深感和立体感。
(一)织体
“音乐的织体,是由构成音乐的音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所决定的音乐呈现状态”。简单地说,即音符的基本组合方法。
织体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分别为“单声织体”“复调织体”“和声织体”。
在谱例1中呈现出来的是单声织体。此处是由两台钢琴共同演奏一条单旋律,而且没有任何附加的和聲伴奏。因此则需要第一第二钢琴配合默契,无论是音色还是力度都要达到高度一致。
这个片段中(见谱例2)作曲家使用了“和声织体”。所谓“和声织体”也称为“主调音乐织体”,有一个地位突出的主旋律,并有和声为旋律作伴奏。选段中第一钢琴情绪比较轻快甚至有一点狂妄,充满滑稽感,是主旋律声部。第二钢琴连续在低音声部有规律地敲击,模仿鼓点,是伴奏声部。因此需要演奏者在演奏时突出第一钢琴的旋律线条,第二钢琴作为伴奏,注意控制两台钢琴的音量主次。
谱例3体现的是“复调织体”。值得一提的是,此处的第一钢琴高声部是改编者采用综合材料写成的,与格什温的原作有所不同(见谱例4)。在双钢琴版的第一钢琴中,31小节到32小节是新材料,32小节以后是采用旧材料变化再现形成。第二钢琴的旋律线条才是格什温原来创作的主旋律。因此可以得出,在演奏此处时应该以第二钢琴的旋律线为主,第一钢琴的旋律线为辅。此处的第一钢琴所起到的是点缀加花的作用。所以,当演绎改编曲时,应该将原版与改编版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了解原作意图,才能更好地在改编作品中把握原作者的本意。
(二)音色与力度
钢琴是拥有丰富声响变化的乐器,在色彩上的潜力常会诱导演奏者将钢琴演绎成另外一种乐器,为作品增添色彩。格什温的三首《钢琴前奏曲》中包含了早期严肃音乐和爵士乐元素。因此,在这部作品中经常会找到演奏爵士乐器的影子,尤其是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
在谱例5中,从12小节开始到15小节,第一钢琴是快速的音阶下行。作曲家在此处模仿吹管乐器短小的下滑音,因此弹奏这个乐节需要注意手指贴键,注意音与音之间的连贯性,一气呵成,力度的重心要放在最后一个音上。而第二钢琴的声部是有规律的节奏音型。低音区的八度模仿爵士鼓的声响,因此在弹奏第二钢琴的低音时要注意手掌的支撑,手指和手腕在演奏时要有弹性,弹出“鼓点”音色。
在谱例6中有很多重复音。此处模仿的是吹管乐器的单吐音,因此绝对不能弹成跳音。手指要用指腹触键,可按照断连音处理。需要注意弹奏17小节最后一个重音时手腕的力量不能往下压,需要往上提。整个乐句呈现的是从低到高的旋律线条,做渐强处理,使音乐体现出从暗到明的色彩变化。因此,第一钢琴触键时的手指下落动作可比第二钢琴稍快。
三、关于双钢琴的演奏技巧
(一)声部的配合
双钢琴的声部配合,不仅仅只是节奏要对准,更需要演奏者通过对乐谱的声部进行分析。声部的结构分为以几类。对话式声部结构、复调体裁声部结构、旋律加伴奏声部结构、多线条式声部结构、卡农式声部结构、齐奏式声部结构。在格什温三首《钢琴前奏曲》中,主要使用的声部结构有对话式声部结构、复调体裁声部结构、旋律加伴奏声部结构、多线条式声部结构四种。
1.对话式声部结构
所谓“对话式声部结构”,顾名思义就是“你问我答”,“我问你答”。
在谱例7中,第一钢琴和第二钢琴的声部都非常丰满。但是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第一、二钢琴的声部里都会留有一定的空间“让”给另一个声部,因此在两台钢琴同时演奏时,它们之间是“一唱一和”的关系,是对话式声部结构。注意演奏此处不能只是把它们看成简单的旋律与伴奏的关系。
2.复调体裁声部结构
“复调音乐是若干具有独立意义和鲜明性格特征的旋律,按照复调结构的逻辑结合而成的多声部音乐”。
在谱例8中第一钢琴和第二钢琴的左手声部都是固定低音旋律。而第一钢琴的右手声部还有一条主旋律。此处是复调体裁声部结构。演奏双钢琴时,第二钢琴需要保持沉稳的状态,从容不迫,第一钢琴在46小节时弱起进入,另一条旋律线条自然流出。此处的两条旋律线条地位相等,但由于低音区的音量比较浑厚,因此第一钢琴的演奏者需要衡量右手弹奏力度,既不能被低音区盖住,也不能太突兀。
3.旋律加伴奏声部结构
旋律加伴奏声部结构是比较常见的声部结构形式,在钢琴作品中这种结构非常常见。一个声部是主旋律,一个声部担任伴奏,此结构不难辨认。
在谱例9中,很明显第一钢琴是主旋律声部,第二钢琴是伴奏声部。由于作品是带有爵士风格的作品,因此在节奏方面比较复杂,对双钢琴弹奏则要求更高。因此两位演奏者心中的节奏要在同一个频道上,并且学会聆听两个声部而不只是关注于自己的声部。才能在正式演奏时达到高度一致。
4.多线条式声部结构
多线条式声部结构,其声部层次较多,结构较复杂。第一、二钢琴会出现多条旋律线条,因此演奏者在弹奏时,首先要分清各个旋律线条分别怎么呈现,细致地控制好每个声部。
通过观察谱例10我们可以看到第一钢琴的右手有两个声部,左手有一个声部,而第二钢琴有两条固定低音的旋律。这个部分对第一钢琴的演奏者要求更高一些。练习时可以先按照旋律分开声部去练习,然后再合起来练习。合奏时需要突出第一钢琴的3条独立旋律线条同时,第二钢琴的旋律线注意不可喧宾夺主但也不可被忽视。
(二)力度的配合
对力度的灵活控制是钢琴弹奏时不可缺少的能力。不同的力度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力度把控主要分为两个方向:横向增减,纵向深浅。对于双钢琴演奏者来说,不仅要求对自己的力度要熟练掌控,更要懂得聆听,娴熟地配合对方的力度演绎作品。否则演奏出来的作品会“人格分裂”。
在谱例11中,第二钢琴和第一钢琴的声部之间是一种递进的关系。因此在练习此处时第一钢琴的演奏者需要多加留意第二钢琴的聲部的力度,以此来调整自己声部的力度。第二钢琴的演奏者需要注意弹奏时要为第一钢琴留有力度递增的空间。
在谱例12中,第一钢琴的声部是四个大和弦,而第二钢琴则以较密集的节奏音型烘托气氛。第一钢琴每个和弦都有重音记号,与其对应的第二钢琴的低音处则是没有重音记号的。但是笔者认为此处即使没有重音记号,第二钢琴的左手也应该弹出重音记号的效果,需要弹奏出深沉的音色,否则与高音区的和弦形成“头重脚轻”的现象,力度缺少纵深感,音响的张力会有所萎缩。因此,当演奏双钢琴的作品时,需要结合实际考虑两架钢琴的音响效果,及时地调整弹奏方式。
(三)速度与节奏的配合
在演奏双钢琴时,演奏者的速度和节奏的一致是最基本的,就相当于一个框架。若框架不稳,这个作品则不能成型。因此在双钢琴合作中,速度与节奏的配合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
谱例13是选自第三首前奏曲的开头。由于第二首前奏曲是行板且自由的,与第三首的速度有很大差别,因此在结束第二首前奏曲弹奏进入第三首时,非常考验演奏者之间的默契,需要演奏者们在平时多练习每个乐曲之间的衔接,习惯对方的速度。在第4小节有三个延长记号,改变原来的速度。因此,在演奏双钢琴时,有自由延长记号的地方,呼吸的地方,演奏者之间需要互传信号,加强默契练习,才能确保演奏时不出错。
(四)踏板的配合
在演奏双钢琴时,踏板的运用是需要通过深思熟虑的。因为在演奏双钢琴时,演奏者需要考虑到两架钢琴合起来的声响效果。不能因为其中一台琴而影响了另一台琴的声部。格什温三首《钢琴前奏曲》中,第一和第三首前奏曲的风格比较相似,因此他们的踏板处理方式没有太大的出入。第二首作品的踏板处理是截然不同的,演奏时需要有较好踏板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的。
在谱例14中,第二钢琴的几个低音区八度是需要弹奏出泛音,但是此处的第一钢琴是小二度旋律音程,若踏板处理不妥,会造成声音浑浊。因此第二钢琴的踏板处理需要短而有力,在弹奏低音区八度时迅速踩下延音踏板,再迅速收回,保证后半拍的空拍,第一钢琴此处不踩踏板。
第二首《钢琴前奏曲》速度较缓慢,情绪较为忧郁。需要用到延音踏板来渲染朦胧的氛围。在谱例15中,第一钢琴和第二钢琴的低音声部构成了四个音程不断重复。此处的踏板不能一次踩四个音,否则会导致音色浑浊。应该每个音程换一次,而且需要踩切分踏板,以保证每个音程之间的连接又不会造成浑浊声响。由于此处是需要两个演奏者同时踩踏板,因此在这里要注意踏板的切换时间、深浅度都需要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保证音色的统一性。
四、结语
演奏双钢琴,不仅考验演奏者的技术,更加考验演奏者之间的默契,这是一种合作艺术。本文通过对格什温三首《钢琴前奏曲》双钢琴版的剖析,结合笔者的实践有针对性地对每个代表性乐段进行详细阐述,总结自己在练习过程中的技巧。希望能跟众多喜爱双钢琴的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共同进步。也希望通过这篇论文的阐述,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双钢琴,演奏双钢琴。
参考文献
[1]露茜·莫罗,斯科特·毕尔德.选编《双钢琴经典名曲集(原作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2]王珉.美国音乐史[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5(8).
[3]汉斯彼德·克列尔曼,俞人豪.格什温[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5).
[4]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3).
[5]王安国.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4).
[6]邹瑾.格什温三首钢琴前奏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7]陈冉.键盘上的交响乐——从《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的双钢琴缩编谱浅谈交响乐双钢琴演奏与教学[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0.
[8]高华曼.双钢琴演奏中演奏者的合作分析[J].音乐之声,2016.
[9]苏斌,蒋立平.双钢琴演奏技术研究[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4).
[10]王月恒.格什温《蓝色狂想曲》中拉格泰姆的演奏及艺术特征[J].北方音乐,2015(4).
作者简介:梁紫茵(1993—)女,广东,硕士,钢琴教师,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