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时序管理要“与时偕行”

2020-01-04 07:06李文熙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学程策展时序

李文熙

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完备的人性建构与发展,而人性的建构与发展又必须服从于人的身心发展时序。《礼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意思是不超过学习者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这就是合乎顺序。光谷十小正是在“与时偕行,护卫童真”的理念引领下,办尊重生命成长的时序教育,不断探究课堂教学所蕴藏着的教育时序规律。

一、运行有时序特色的学程管理

在教学管理上,学校按照儿童发展的“时序”,科学设计教育流程及教育时间管理:每一学期有“学程”整体安排,每一周有“学周”安排,每一日有“学日”安排。

学校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实际,对传统的“学程”(一学年有两个学期,寒暑假是学生休息、实践时间)进行了细化,将一个学期划分成三个“学程”:一年级新生的第一周为一个学程,开展入学“桥梁课程”,针对入学常规进行集中学习体验,让新生适應小学生活,从第二周开始到期中考试阶段为第二学程,让新生适应小学学习,期中到期末为第三学程,全面检测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二至六年级的第一学程从开学到期中测试,这个阶段有两个多月,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为这些学生进入第二学程PBL(问题式学习)的学习提供依据,第二学程安排在每学期期中考试后的一个月内,通考科目的学科教师在这个学程中,则要做好系统的学程教学分析,为第三学程(期末考试前的一个月左右)的学习、综合检测做准备。

“学程”下有“学周”安排,分为“周启”“周练”和“周思”:“周启”代表着一周的启动,“周启”仪式上有传统的生活知识,有“五育”发展的行为准则主题讲话,也是新一周目标的确立。每一周循环往复,学校在周安排里针对年段和学生整体发展需要安排“共学”项目,称为“周练”,如“听写日”“口算日”“英语日”“跳绳日”等。周末则对本周学习进行“周思”,重难点学科知识通过练习和随堂反馈的方式进行周梳理和周结清。

每日有“学日”安排,即“晨诵——午写——暮省”三部曲:晨起诵读经典诗词、积累英语单词;午间静心习字;傍晚自省反思。从一学期到三个学程,再到每周、每日安排,学校严格执行学程时序管理,让学生的自然生命在时序中和谐成长。

二、构建有时序特色的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这一概念意味着课程可以各自打开学科边界互相联系,在学校内部进行统整,也可以打开校园边界与社会联系,建立新课程。

学校基于对儿童生命时序的研究,建立了学校课程图谱,围绕本校学生发展的四大目标——健体自强、成长自信、文明自觉、心智自由,建立了五大课程体系,即“拾荟课程”“拾创课程”“拾跃课程”“拾韵课程”“拾源课程”,分别对应“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设置了符合学生成长时序发展的系列课程。

以“拾跃课程”为例,它对应的是五育中的体育。围绕健体自强的学生发展目标设置课程,必修课为体育课程,选修课为心理健康课程。学生从幼儿期过渡到童年期,再发展到少年期,不同的年龄阶段,生理和心理都会有明显的时序特征,如身体体征上的体重、身高、胖瘦等,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与此相应,儿童的体力、运动指数、环境适应能力等也会呈现出差异性和时序性。学校顺应学生身体发展时序,低年级每周开设“性别课程”:女生上形体课,塑造柔美挺拔的女孩身姿;男生上体能课,强化速度与力量;中年级开设“节气武龙”课程,强身健体,协调身姿;高年级开设竞技性体育专项课程,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让学生习得体育技能,在竞技中磨炼意志,增强自信和团队意识。

六年的小学生活,学生在心理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也必定呈现出一定的时序规律。学校据此改造心理健康课程:低年级设置绘本阅读课程,用故事培养学生善与美的健康心态;中年级借助心理剧课程,形象演绎心理问题的疏导和排解,助力学生积极、乐观、阳光、向上;高年级通过沙盘课程进行身心调节,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

“拾源课程”对应的是劳动发展目标。根据儿童阅读能力、生活经验、感悟体验螺旋上升的特点,学校依托二十四节气文化,在低年级开设节气通识课程,了解节气文化知识;中年级开设基于节气文化下的耕作课程“节气农耕”和“节气厨宝”课程,在实践中感知劳动;高年级则在学校楼顶“智慧农耕”课堂进行现代科技农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实践。

将尊重生命时序的理念融入课程开发中,能让不同阶段的儿童身心都能真正融入学习过程,实现因材施教。

三、设计有时序特色的课堂模式

课堂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学生的课前准备、年段课堂专注度的区分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而,学校结合“预在课前、动在课中、思在课后”的课堂模式探究出“研备—示范—共学—探学—反思”的“五步教法”及与之对应的“预学—自学—共学——探学—拓学”的“五步学法”。两者结合,有效地实现了以教促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目标。

如语文课堂,首先,教师研备教材,设计学生“预学单”或布置预学提示;其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师生共学;再次,对于重点、难点,以探究的方式开展开放式学习;最后,学生进行课后拓展练习,教师进行课后反思。

这样的课堂模式不仅在常规课堂中适用,在PBL型课堂中也同样适用。比如,疫情期间,学校开展了名为“晚安计划”的美术PBL课:采取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学生居家绘画,线上提交;每晚20点,授课教师准时发布一幅配有文学话语的学生抗疫美术作品,给全校师生道一声“晚安”,以此抚慰疫情下的师生。

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常规课堂已经很难满足教与学的需要。线上线下、空间变化的学习已然普遍。不管课堂如何变化,教学遵循的仍是“预在课前、动在课中、思在课后”这个时序特点。比如,武汉解封以后,学校在光谷青年之家举办了一场“战疫·拾光”的学生音画作品展。观众扫描画作二维码,就能收听到小作者的创作感言,这是一节策展大课,“晚安计划”就变成了这节“策展课”的预习和自学准备,策展过程是师生的共学探学部分,策展后,教师在课堂后反思中对生命观念、儿童理解、顺应时序和敬畏自然有了全新的认知。学生也通过这场策展大课加深了对艺术、文学、心理健康、信息技术、社会常识、感恩等元素的学习感悟。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第十小学)

猜你喜欢
学程策展时序
基于Sentinel-2时序NDVI的麦冬识别研究
关于策展
普通高中个性化学程和学分管理研究
2017 艺术策展人
关于将“curator”统一翻译为“策展人”的建议
中西方博物馆策展人(curator)制度浅析
基于FPGA 的时序信号光纤传输系统
一种毫米波放大器时序直流电源的设计
实施“学程导航”模式,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DPBUS时序及其设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