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丰乐镇马村的泸州蔬香佳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150 亩大棚里,每个大棚种植的蔬菜品种都不一样,有秋黄瓜、秋茄子、秋豇豆、白菜秧、莴笋、大葱、红油菜、儿菜等20 多个品种的时令蔬菜,有的才刚出芽,有的正在生长,有的已开始采收。正在大棚管护黄瓜的技术工人廖正楷高兴地告诉笔者说:“我们大棚种植的各个品种的生态时令蔬菜规模都不大,主要进行‘定制化配送’销售,既满足了定制单位对新鲜时令蔬菜的需求,也让我们的蔬菜不愁卖。”
“正楷,明天公司签约的各食堂中午蔬菜为黄瓜、南瓜、豇豆、大葱、菜秧……还是早上十点前分别送到。”“好的,明天准时送到。”
每天下午,廖正楷都会按时收到公司负责人刘华强转来的政府机关、企业、学校食堂第二天中午所需蔬菜种类名单。收到后,廖正楷就组织工人按种类和数量去大棚里采摘蔬菜。为了保证新鲜,相当一部分时令菜都要在第二天早上四五点钟采摘包装好后,再一一配送至订购单位食堂。
5 年前,返乡创业的刘华强租用了马村的150 亩大棚开始种蔬菜,并成立了泸州蔬香佳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如今,公司每年种出的几十万斤蔬菜都是配送给当地政府机关和企业、学校食堂,没有送到菜市上。
“我们公司的大棚辣椒、丝瓜、南瓜、香菜等的种植,全部用的农家肥,除草靠人工,防虫害是生物农药,每个蔬菜上市前除了公司自行检测外,还需经过农业质检部门检测后才采收配送。”廖正楷说,采用大棚种出的生态时令蔬菜口感和营养更好,时间也比露天要早十天半月,关键是时令菜基本天天都能满足定制单位食堂的蔬菜所需。
由于公司种出的蔬菜口感好,目前已有20 多家政府机关、企业和学校食堂与刘华强的公司签约配送。“现在好多食堂吃了我们公司种植的蔬菜后,都说吃到了儿时的味道。”廖正楷说。
刘华强回乡种大棚蔬菜后,由于坚守生态种植,种出的菜基本不愁销路。但刘华强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时刻关注着市场的变化。特别是他看到各级政府机关、企业和学校食堂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新鲜蔬菜后,2018 年,他就把目标锁定于“定制配送”。
“‘定制配送’的好处在于,为蔬菜增收上了一道‘保险栓’。”刘华强说,种蔬菜走“定制配送”模式,他的150 亩蔬菜大棚就是优势,他有足够的大棚为单位食堂种植高品质的“定制蔬菜”。由于自己的蔬菜是从地头到餐桌,虽然对蔬菜品质要求高了,但也解决了蔬菜的后期销售问题,不用为销售犯愁。
刘华强介绍:“现在从事蔬菜种植,虽然有农超对接等模式,但价格受制于市场,特别是遇到菜多价贱,甚至滥市,受损的还是种植户。而这种“定制配送”式的种菜模式,让我们只管种菜、种好菜,较好地规避了市场风险。而对配送的单位而言,吃起来也更放心。”
刘华强还告诉笔者,目前,他为了提高自己的“配送蔬菜”新鲜度,将蔬菜的采摘时间提前到了每天凌晨,并实现“凌晨采摘、上午配送”,确保中午各定制单位职工吃上新鲜时令蔬菜。接下来,刘华强将对公司的管理进行优化,并注册商标,推进绿色农产品认证,走品牌化发展道路,同时依托专合社扩大种植规模,带领更多村民抱团发展“定制配送”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