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红船精神”不仅是自然资源育人的载体、而且具有红色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本文立足于加强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视角入手,将“红船精神”的内涵、时代价值融入到高职院校开设的“基础”和“概论”两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中。
关键词:红船精神;思政课;路径
一、红船精神融入思政课可行性:
根據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文件规定,本课题将高职院校思政课界定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和“概论”)两门程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用好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的育人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船精神”既是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高度概括,又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红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红船精神”发源地浙江嘉兴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而“红船精神”不仅是自然资源育人的载体、而且具有红色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
本文立足于加强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视角入手,将“红船精神”的内涵、时代价值融入到高职院校开设的“基础”和“概论”两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中。
二、红船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必要性:
本文研究的必要性来源于现阶段党中央的重视和研究现状的空白亟待填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的主题提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总要求,并在十九大报告中有力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红船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体现。时代迫切地呼唤“红船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本课题力图构建“红船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框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架设了新的视角。在理论上,是对“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研究成果的继承与发展。在实践中,提出将红船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具体路径,是落实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有效手段。
1. 关于“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学者李安提出了:“需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引领作用”“高校应将‘红船精神’的价值内涵与大学生关心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作为素材设计教学案例,优化教学手段”。嘉兴学院学者彭冰冰认为“红船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在于“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担当、不断奋斗,苦干实干”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形成奉献意识,践行奉献精神,传承奉献传统”。这一观点的提出为“红船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
2.“红船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对策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学者王学军等从改进教学方法的角度论述了红船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对策:“统一‘灌输式’‘启发式’‘自发式’三式教学法”并在“实践三式教学法的基础上,有效传承‘红船精神’”。学者姚兰英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提出了在“红船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对策:“从现有的思政教材内容入手,利用情景教学、讨论、演示、视频、行动导向等方法在相应的章节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融合”并列举了“红船精神”融入思政课部分章节的内容和方式。
上述“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相关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研究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也应当看到,前期研究多是理论上的阐释和学理上的探究,缺少“红船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具体做法,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空间。
三、“红船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路径
设计基于“红船精神”融入“基础”和“概论”的专题式教学方案。系统地发掘2018修订版“基础”、“概论”与“红船精神”深刻内涵及其时代价值相契合的内容。发掘的依据主要是围绕着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将教材的内容重新整合,形成专题式教学的方案。例如:2018版“基础”教材三章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五章二节发扬“中国革命道德”可以整合成专题教学,专题教学可以从追溯中国革命道德之源红船精神开始,按照“红船精神→中国革命精神→中国革命道德→中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逻辑顺序,对教材内容重新编排,形成专题式教学方案,将红船精神有机融入其中。此外,应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培育学生特点,探究“红船精神”与“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关系,力图拓展“红船精神”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外延。
采用体验式教学法。由课题组根据中共一大相关文献创作情景剧《初心》或《红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红船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代表们的初心和使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对好的做法进行总结、提炼、推广。
在“概论”课程的内容设计中,采用基于“红船精神”的“理论”与“史实”双逻辑的授课形式。采用“理论”+“史实”双逻辑授课,是依据对“概论”课与高职院校教育对象的特征而定的。一方面,“概论”课程的教材体系设计偏重于单纯的理论阐释,所讲授的理论通常按照理论的形成-理论的内容-理论的确立与发展的逻辑展开。这种基于理论形成发展的讲授方式略显单调。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一般不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课程,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历史方面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一定程度导致唯物史观教育的缺位。课题组将深入发掘“概论”中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并构建以“红船精神”为发端的中共党史上的重大事件总结。采用理论和史实的同步教学,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大事件历史地位的认识。以毛泽东思想形成为例,阐释三大起义、遵义会议、中共七大等史实对红船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以达到让学生深刻领会“红船精神”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光明日报》,2005-6-21。
[2]《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7-9-24。
[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 教育部,2018-4-19。
[4]李安:《“红船精神”对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机制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年第4期。
作者简介:
邱杰(1980—)女,满族,辽宁省辽阳市人,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副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