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林毛笔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2020-01-03 10:04袁琪冉董存建
锦绣·下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

袁琪冉 董存建

摘要:毛笔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是书写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炳林毛笔成名于清朝中期的“罗笔客”,追源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炳林毛笔制作技艺的在传承过程中出现祖传手艺即将断裂、学习技艺的人无法长时间从事、发展形式单一化等问题。因此,一方面需要为炳林毛笔制作技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需要对其价值进行保护与开发,以实现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炳林毛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发展

一、炳林毛笔制作技艺的现状

毛笔被列为中国“文房四宝”之首,是中国为世界艺术宝库提供的一件珍宝。毛笔制作技艺是中华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国最有名的笔是出自浙江湖州的湖笔、蜀中川笔、河南的太仓毛笔、河北的侯店毛笔、湖南湘阴的长康毛笔以及江西的文港毛笔。

其中川笔是四川境内所产毛笔的统称,简称川笔、蜀笔。川笔主要以成都、达州南坝、乐山、南充、叙永、绵阳等制笔聚集地。所制作羊毫、狼毫、鸡毫、猪鬃以"刚柔相济,温润饱满"特点著称。绵阳市涪城区的炳林毛笔则是川笔代表之一。

据第六代传承人罗松介绍,他于1976年出生在毛笔世家,祖祖辈辈都是从事毛笔手工制作的,从祖上传下来的时候叫“罗笔客”。以前他爷爷辈做笔的时候,爷爷叫罗炳林,就刻罗炳林的名字,幺爷爷叫罗先义,就刻罗先义的名字,但罗松觉得那样命名有点乱,他1995年开始从事毛笔制作,接手后改成了“炳林笔庄”,目前也是绵阳唯一一家手工制笔店。据可查文献记载,炳林毛笔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炳林笔庒所生产的几十种毛笔产品质量上乘,在书画界深受好评,2011年6月,炳林毛笔制作技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文化厅评为“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二、炳林毛笔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炳林毛笔的制作较为繁琐,前后需要20—25天的时间。第一步是选毛,买回来的毛都是良莠不齐,所以就得把好的和次的分开,长的和短的分开。第二步去油脂,因为每一根动物毛里面都是空心的,都有一定的油脂,如果不把油脂去掉的话就比较滑,就会造成含墨量少盛不住水、扎不紧的情况。第三步去油皮质,然后齐锋,配衬,梳衬,做笔芯,最后就是付笔,分为新毛和付毛,新毛的笔芯就是圆锥体那样,付毛就是在外面过一层很好的毛,就像是人穿衣服一样穿了一个很好的外衣,然后再扎笔,把它扎成一串儿一串儿的后再把它晾干,要晾4—6天,晾干过后就配笔杆,然后粘胶,最后清锋,所有的动物毛前面都有一节透明的胶封,封多少都会断了一些在里面,要把那个挑出来。锋清了过后把笔用胶粘成一个圆锥体,晾干之后就配笔套、刻字,毛笔就做完了。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最大的亮点在于把一溜芯毛拴在麻绳上,底部吊一块石头,然后将它们挂在墙上,用石头的自然重力将芯毛尾部慢慢拴紧,能够有效地防止脱毛。

笔头选用最多的是羊毫,然后是狼毫、石獾毛、紫毫、貂尾,鼠须现在基本已经买不到了,狼毫都是用的东北狼的毛,一般动物毛都选用每年10—12月这段时间的,因为经过整个夏季和秋季的捕食,正是膘肥体壮的时候,所以是毛最好的时候,过了12月进入1月,捕食量比较少,就开始消耗体内脂肪,毛就会枯燥一些。不管是什么动物,冬天都要消耗自身的脂肪来对抗寒冷,所以一般用的就是初冬时候动物的皮毛,也是皮毛最好最细,油脂量最重的时候,要根据生长周期,这个很重要,虽然看起来大体上一样,但光泽度有很大的区别。笔头现在用的材料每个里面都有极品,那是沒有可比性的,最起码每一支笔可以写10万个字以上。

毛笔杆普遍用竹子,炳林毛笔选用福建的竹子,肉厚、质硬、不容易弯,也不容易裂,不容易生虫。上世纪八十年代,信息、物流都不发达,炳林毛笔用的是绵竹的竹子,但是那个竹子肉薄、质软、容易弯、裂、生虫,所以就把绵竹的笔杆淘汰了。现在罗汉竹、湘妃竹、小的斑竹等都在用,像牛角、红木等也在用,以前最高档的是象牙,但现在国家不允许了。

炳林毛笔制作技艺的特色主要反映在对毛笔“四德”的追求,笔头要求达到尖、齐、圆、健。尖指笔锋要尖如锥状,利于钩捺;齐指笔锋毛铺开后,锋毛平齐,利于吐墨均匀;圆指笔头圆柱体圆润饱满,覆盖毛均匀,书写流利而不开叉;健指笔锋有弹性,在书写、绘画时能显现笔力。

三、炳林毛笔制作技艺的保护困境

目前炳林毛笔制作技艺的主要传承群体为第六代、第七代传承人。炳林毛笔一直用牛骨梳纯手工制作而成,制作技艺是一项难度相对较高、工序较为繁琐、学习周期较长的一项传统技艺。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书写工具发生了改变,毛笔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绵阳作为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原来在警钟街有二十多家做毛笔的,到如今只剩炳林毛笔一家,其传承和发展应引起重视。影响其发展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传承危机

炳林毛笔学习的周期很长,在做毛笔行业中有一句行话:学三年,帮三年。也就是前后要六年时间,而且学这个是很枯燥的,学习的时候基本上也没有多少工资可以领,因为学的三年还有拜师费,帮的三年基本上工资都不高。现在在江浙一带,两三个月的培训都领四五千块钱,在这不仅要学三年,帮三年,还要自己掏钱,领一个月几百块到一千块的工资。说来可惜,曾经有一个徒弟跟着罗松他们做了17年,但最后还是放弃了,现在的年轻人,没几个愿意拿六年的时间来耗费。

(二)现代社会改变人们书写方式

从1995年到2003年是整个传统文化产业最艰苦的时候。由于电脑的出现,原来的手写招牌、广告,用电脑一排版就能出来,既方便又美观,电脑的普及对毛笔的冲击很大。加之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大多使用钢笔、铅笔、圆珠笔等作为书写工具,毛笔的使用群体大量减少。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炳林毛笔制作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三)市场竞争压力大

炳林毛笔属于传统工艺类产品,市场效益并不乐观。炳林笔庒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时期,跟不上市场需求。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很多原材料的数量锐减,再加上劳动力每年的工资逐渐增加,使制笔工艺的成本不断增加,产品利润逐年下降,从而导致制笔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在毛笔市场上,“湖笔”、“文港毛笔”占据了主导地位,以名气大、价格低廉抢占了大部分市场,对炳林毛笔造成了严重冲击。

四、炳林毛笔制作技艺传承与保护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

炳林毛笔制作技艺有着较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应结合网络平台增加宣传力度,多渠道、多方位地对其进行宣传,吸引社会各方面人群,提高其在社会各界的知名度。2020年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阿里巴巴、京东、美团、快手等网络平台联合举办了“非遗购物节”,得到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商务部流通发展司、电子商务司,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的支持。

炳林毛笔制作技艺可进行宣传:一是借用网络平台、媒体来传播炳林毛笔制作技艺及其特有的价值,使这个传统技艺能被更多人所知;二是举办手工制作趣味比赛,让一些书画家或书画爱好者参与制作毛笔,体验毛笔的魅力。这样既可以提高大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价值的认知度,而且还能增强大家对手工艺的重视程度。

(二)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要想更快更好地发展制笔工艺,政府相关部门应为炳林毛笔制作技艺的传承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加大对传承人的资金补助,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支持其开展传承、演出活动,扩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也需要一些专业性的研究机构或者是学术组织相互扶持。

利用多种形式搭建平台,促进炳林毛笔制作与群众需求及市场需求紧密对接,为炳林毛笔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资金和智力支持。

(三)文化扶贫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同时也是决胜全面小康之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里提出,要“加大文化扶贫力度,丰富文化扶贫手段”。文化领域来讲,主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即“非遗扶贫”。

“非遗扶贫”实际上是通过支持发展一些传统工艺,甚至是家传的工艺,向贫困户普及,通过贫困户掌握这些技术实现脱贫。一个农户家里只要有一名成员掌握了非遗方面的某项技能,就可以实现居家就业和就地就业。

罗松早在2014年就开始和涪城区残联合作,对残疾人培训并进行双向选择。每年培训大约二三十个残疾人,发展到至今,已有固定的给炳林笔庒制作毛笔及居家灵活就业的上百名残疾人。罗松2017年年初在丰谷修建炳林毛笔传习所,投入200多万,资金来源基本是罗松前几年从事建筑业挣的钱。

(四)非遗进校园

炳林毛筆文化的发展有着久远的历史,也具有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应从学生时代抓起,让新时代的学生尽早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学习。例如,在中小学开设书法、国画等使用毛笔的课程,从而增强对毛笔的认识。在高等院校充分发挥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强的特点,注重对学生进行非遗传统技能的培养,为非遗的传承培养更多一般性从业者。

(五)发展文创产品,创新发展理念

非遗门类众多,涵盖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特别是以传统工艺类非遗为主的产品,植根于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炳林毛笔亦可把握时代脉搏,制作相关文创产品,打造符合当下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消费的趋势和潮流的文化品牌。

政府和有关专家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和传承人对传统工艺价值内涵的认识,树立文化保护的自我意识,并为改进设计理念、提高产品质量和包装水平、转变经营方式提供指导和支持,使传统手艺的传承和振兴真正落到实处。

五、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炳林毛笔制作技艺产业的发展现状、工艺及特点、保护困境,提出了相对具体的传承对策。炳林毛笔虽然在各个部门的扶持下,做了大量的保护和弘扬工作,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亟需进行抢救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使这一优秀传统技艺得以延续和传承。

参考文献

[1]胡梦飞,王伟.东昌运河毛笔制作技艺传承与发展研究[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3):40-43.

[2]张盼盼.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项城汝阳刘毛笔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9(3):18-19.

[3]谬育群.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M].开封:河南教育出版社,2009:168.

[4]李朝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4).

猜你喜欢
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
区域发展篇
贵州黔东南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新探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高安采茶戏传承与保护研究
图说共享发展
关于扬州口头文学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
初探河南新乡锣鼓乐“小咚鼓”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