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模式

2020-01-03 10:17石小亮陈珂何丹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教育效果研讨式教学问题导向

石小亮 陈珂 何丹

[摘 要] 教育事业为百年大计之本,是国家民族兴旺的标志。研究以问题为导向探究了研讨式教学模式,以期加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研究结果显示:以往招生考试评价制度与现有学习课程设计两方面因素综合导致了我国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预期渐行渐远。传统的“演讲式”教学模式弊端很多,如学生缺乏独立思维能力、课堂活力不够等。与此对应的以问题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主体地位,能激发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且可达成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目的。研究分别结合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探究了以问题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模式,提出可从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改革等方面进行尝试。在国家或地方的招生考试制度评价制定上,应改变现有招生录取以分数为主导的模式,且需探究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思维锻炼。

[关键词] 问题导向;研讨式教学;教学模式;演讲式;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12-0094-03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重要事业,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发展都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建设。远在古代,人们就非常重视教育事业建设,孔子更是把教育事业同人口和财富作为立国的三大基本要素,认为人们都要接受教育,教育是形成人与人的个性差异最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有后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说法。儒家学说的本质对教育也有深刻理解,认为有教无类是教育体系总纲,这亦是从孔子“性相近也”思想源出的。从封建社会开始,“望子成龙”的传统教育几乎影响了所有家庭,每个家庭都将教育作为头等大事,“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是具有时代典型性的一句话。而如今,虽然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都发生改变,但人们的“望子成龙”教育理念与“砸锅卖铁”的心理依然存在,尤以独生子女家庭更显著。

教育事业乃百年大计之本,是国家民族兴旺的标志,国家是否有发展关键看教育,充分表明教育地位的不可撼动性。但在追求教育道路上出现了偏颇现象甚至问题,如在应试教育当道年代,家长关心的是卷面分数,分数高低成为家长衡量学校教育好坏的标准,与此对应是认为子女开始上何种档次的小学和初中与最终能否考入何种档次的大学相关,而从未考虑孩子到底学了什么又会了什么?将责任和义务更多偏向督促子女完成学校设置的教学任务。而学校该如何领悟与实施教育是非常值得深入探究的。研究试着打破传统的“演讲式”“填鸭式”等课堂教学模式即老师在前面讲,学生只要听听就能完成整个教学任务。尝试探究以问题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模式,以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为核心,以开发和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主旨,最终提升教学质量且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 相关概念界定

(一)教育

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更多的是指一种教书育人的过程,在素质培养实践和育人过程中教育者往往以个人魅力——理论学识和实践经验教授于人,向其学员阐述、解释甚至解决各种理论知识、现象和问题,使学员最终能得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更具体讲是用一种成熟的思维去对待客观事物,让事物更接近本真。

人类教育与动物本能教育两者最重要的差别是社会性和目的性属性。人类教育的社会性指教育是人区别于动物特有的社会行为与现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指教育一般以提升学员的阐释现象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人类教育包含三种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关系。

(二)研讨式教学模式

研讨式教学模式源于早期的德国大学,是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采纳的主要教学方法。1997年郭汉民教授大胆地对高校教育进行改造,探索出全新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研讨式教学模式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综合以往研究可得出:“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内涵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设计问题情境且适当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为主线,以激发判断力和思考力为目的,最终实现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研讨式教学模式的主旨是如何引导学生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一般先由教师创造情境问题,之后师生可共同查询讨论并提出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在此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谈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措施,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研讨式教学模式原则有四种:自主性、和谐性、启发性和循序渐进性。自主性与和谐性指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导,使其能形成自我学习与追根溯源的风气,如学生不能解决,教师可引导帮助,在此过程中要维持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启发性和循序渐进性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围绕前期设置的问题和学生讨论,要积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启发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要循序渐进而不能求快冒进。

二 “演讲式”传统教学模式问题的提出与剖析

我国教育的反常现象比比皆是,如虽然国家对孩子各阶段的上学年龄有严格规定,但很多家长让孩子提前入学,在孩子接受知识的年龄上一再提前,幼儿园期间学小学知识,小学期间学中学知识,高中期间学大学知识等,这里不禁要问:现在孩子的智商比上一代高?抑或学习和心理承受能力强?如今留给孩子玩耍时间越来越少,本该快乐的童年却被“书的海洋”埋没。殊不知各年龄段的孩子对教育理解力不一样,如十五六岁以前的孩子教育更多关注“理解力”锻炼,而十五六岁之后的孩子教育更应重视“想象力”的锤炼。因此,一般初中课程设计多含想象文字,而高中課程设计多含学理文字。在创新能力构建上,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高中魔鬼训练和大学严进宽出两种模式,二者都在不同程度上抹掉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更突出问题是如今大学教育下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的预期渐行渐远:一方面,企业和各类机构迫切需要能发展事业和独立承担责任的年轻人,但寥寥无几;另一方面,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毕业生急于落实工作,但由于专业限制很难找到合适岗位,就业率低与社会就业难等问题使政府不得不出台各种利好的就业政策。大学就业率低、学生专业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并非仅我国如此,当今教育发达的美国也遭受同样挑战,使美国最顶尖大学也开始重新思考延续百年“学历=能力”的教育定位到底还适合当今社会发展。

学校就业率低、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联系不紧密,这些问题的共性都是传统“演讲式”教学模式的必然产物。这种教师只管在前面讲,学生只管在台下“聚精会神”听的“演讲式”教学模式,缺乏交流互动,使学生不会提问题,即使提也提不出有价值问题,这与教学的本来目的相差甚远。恰逢互联网时代,网上学习资源极为丰富,致使多数学生仅简单浏览而未用心思考导致思考力进一步退化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此外,问题还可能出现在我国现有招生考试制度评价和教师的教学大纲设计方面。分数一直是家长和学校最看重的方面,如高考分是筛选进入何种档次大学的主要途径,而大学又看重学生绩点,因为这是学校各种评优的根本依据。以重复记忆最具典型性的传统招生考试制度评价和传统的教学大纲设计等手段来获取高分形成以下挑战:第一,教师只管按大纲按部就班教学,学生只要熟悉大纲和课本知识即可而不需回答问题也能顺利毕业。甚至在高校“减负”背景下,教师会在临近考试时将范围甚至考题提前给学生“复习”,学生死记硬背也能考出所谓“高分”,不但学生学不到什么,且使考试与学校的权威性受到质疑;第二,学生被训练为只会接受指令并做出相应动作的“机器人”,如教师提问题学生会翻课本找答案的思维定式,无不说明学生缺乏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 以问题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提出与实施

研讨式教学模式主要特征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有研究结果显示教育不仅是把外在的东西强加给学生,而更应注重学生掌握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对孩子将来发展大有裨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带着事先设计好的问题来听课效果更好,对启发心智很有帮助。适当引导让学生习惯于自己思考问题,老师只抛出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观点或话题,师生可通过探讨得出“答案”,使学生能体验知识形成和应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因此,研究认为传统教学模式应有所改变,可尝试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可从以下几方面改革:

第一,在国家或地方招生考试制度评价制定上,改变招生录取以分数为主导的模式。从创新性人才培养出发锤炼学生思维能力,否则走入中等收入陷阱只是时间问题,到时不仅会出现贫富差距、环境恶化等问题甚至会发生社会动荡。针对教育机构如果设置的专业不能契合社会需求,就业率也会大打折扣,长此以往生源得不到保障不利于招生。我国政府现已充分认识到教育事业在发展中出现了亟须解决的问题,早在2014年9月国务院就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规定不能仅以分数为主录取学生,还要实行“综合素质评价”。但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多年,是否落地?效果是否显著?关键要看各教育单位的落实与努力情况。

第二,探究借鉴发达国家教育理念,注重强化学生思维训练。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区别在于不同年龄段学习不同理论知识,但学习方法的本质一样。因此,可结合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与理念,如多开设一些以解决问题性质的探讨性课程,激发学生兴趣并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在面对各种社会复杂问题时,没有一成不变的知识和技巧,即便大学和企业提供各种培训,使人们保持“不断充电”状态,但毕竟短暂,而自有的思考能力可为解决未来的难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针对本人主讲的“林业经济及政策分析”研究生课,想通过以下建设尝试探究以问题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出路。第一,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建设。注重林业经济及政策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是通过编写新版《林业经济及政策分析》教材和配套的实践教材,区别以往,一定要多创设情境问题,提前设计好在讨论中可能用到的引导方法,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双重创新;二是通过编写新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内容和体系日臻完善。第二,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是推行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分组协作讨论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学生通过提前预习形成个人观点和书面报告,已备充分讨论。在实施过程中,可事先针对教师设计好的主题分成n个观点组讨论,讨论组实行小组长负责制,负责讨论时长、秩序维护、议题偏否,以及负责将讨论结果汇报给老师和其他组,再进行组间探讨,最后教师总结点评归纳;二是推行课堂教学与课下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习优异且有科研潜质的学生,教师可结合科研项目将学生纳入项目组,进行相关科研素质与能力培养,并使之融于项目组例行研讨会。第三,考核改革。一是注重多元素质培养。在课程设计上事先设计好情景式问题,在讲授中抛出问題而不去过多加评论,让学生思考判断,观点无所谓对错,目的是不仅要锻炼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还要重视团体协作与交流能力。二是保证全员参与学习。考查学生出勤率和参与度,充分调动全体成员讨论、情境问题模拟等。

针对主讲的“旅游政策与法规”本科生课,想通过以下建设尝试探究以问题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出路。本科生与研究生除学制和学历区别外,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有专业基础能力,研究生除有本科生的理论知识外,还有一定的科研训练经验。因此针对本科生,建设思路除与研究生相同外,还切实结合“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实际,课程设计主要采用案例教学,重现在旅游中可能会出现的各方权益如何保障等实际问题。带着问题上课,可充分激发学生创造力,使其在未迈入社会前就能解决实际常会遇到的问题难题,学生不仅能收获知识还能增强对知识的好奇心。

四 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人才培养是学校最根本任务,不能仅考虑当下“高分”的教学模式,更应注重实施思维锻炼模式,充分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应用解决本专业的思维能力去处理其他专业问题。因此,研究认为除要完善招生考试评价制度,还应注重课程设计,重视师生互动。首先,课程设计要以问题为轴,启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对知识的自我探究习惯。教育过程要用“好奇心”激励学生兴趣,课堂中的案例和情境问题要贴近现实,增强学生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开拓和创新意识;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并更新学生对传统“学”的观念,将学生的只要学即可,转变为学生才是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寻求合作与交流,使课堂教学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二)讨论

教育问题难道仅是学生的问题么?应该是全社会的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人们缺乏对教师的了解,对教师的考评不科学必然带来对学生培养的偏差。教育问题更多涉及公平问题,若不能在保證公平的前提下打破现有教育制度或不能完善目前的“综合素质教育”,可能会致使底层人民上升的通道变得更狭窄甚至关闭,可能会造成阶级矛盾激化,有研究建议综合考察“综合素质评价”和“核心素养评价”以促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育模式;学校的教师被各种考核压得喘不过气,研究仅从招生角度和课程设计来考虑教学模式的改善方法还存在偏颇,在实践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以问题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势必会从正向影响教师和学生,既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同时避免了课堂枯燥无味,让学生充分享受求知乐趣,最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而这正是社会所需。

参考文献:

[1]李夏妍,胡中锋.教育研究:意义生成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

[2]刘献君.“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7(2).

[3]秦春华,林莉.基础教育真正的价值[J].青年教师,2016(4).

[4]秦春华,林莉.学生评价与本科教学面临的挑战[J].中国大学教学,2015(12).

[5]赵海涛,魏急波,马东堂,等.通信网络理论与应用多元化研讨教学探索[J].大学教育,2016(6).

[6]Calzo J P, Katz-Wise S L , Charlton B M , et al. Addressing the dearth of critical gender analysis in public health and medical pedagogy: an interdisciplinary seminar to generate student-created teaching examples[J]. Critical Public Health,2018.

[7]董福平,熊玉竹,张丽华.专题分组研讨式教学模式探索——以“纳米材料”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21).

[8]朱红,马莉萍,熊煜.“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效果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16(1).

[9]马丽娜,曹春燕,张振慧,等.“光纤传感系统”研讨式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02).

[10]应兆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

[11]徐冰冰.从综合素质评价到核心素养评价[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责任编辑: 王义祥)

猜你喜欢
教育效果研讨式教学问题导向
“研讨式”教学法在《景观设计原理》课程中的实践
慕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谈班级管理中“心理位移法”的应用
研讨式教学模式在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
中国梦教育在伦理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研究
通信网络理论与应用多元化研讨教学探索